ladurée日常之上——谭勋、沈烈毅作品展 [艺术先知展讯]-艺术先知网
日常之上——谭勋、沈烈毅作品展 [艺术先知展讯]-艺术先知网
日常之上——谭勋、沈烈毅作品展
2018年04月30日至2018年06月30日
“‘日常’之上——谭勋、沈烈毅作品展”将于2018年04月30日下午3:00,在杭州黄龙饭店“西湖·山水·文化——艺术长廊”开幕,这是瀚阳艺术中心在黄龙饭店艺术长廊举办的第五十七期展览。
谭勋与沈烈毅是当代雕塑领域有代表性的中青代雕塑家。他们的作品都涉及到媒介与物性、形式与观念的转换问题,其作品观念的生效,大多得益于对“日常之物”的挖掘。既源于“日常”杨贯一,又超越“日蛮荒大巫师常”。在众多的共同点之中,还有一个特点是需要着重强调的,那就是两位艺术家对传统的、东方文化审美经验的挖掘。
本次展览共展出两位艺术家的12件作品,展呈以“对话”的形式。展期至2018年06月30日结束。
序言
“日常”之上:谭勋与沈烈毅近期的创作
何桂彦
现代主义雕塑在美学上有两个重要的维度,一是从“有意味的形式”向内部结构的转移,即“作为形状的雕塑”向“作为结构的雕塑”的发展,核心的美学诉求是“形式自律”;另一个意义维度,在于从材料的“物性”出发,挖掘其负载的美学、文化、社会意义。在对待“物性”方面,实质有两条重要的创作路径,一个是随着晚期现代主义雕塑向1960年代极少主义的嬗变,使得现代主义意义上的媒介逐渐被物的客体性(objecthood)所替代;另一个则是杜尚的“达达”,虽然其目的是“反艺术”长天烽火 ,但客观上赋予了现成品以合法性。这两条路径,在1960年代后期殊途同归,其最大的价值,在于填平了现代主义艺术与生活之间的鸿沟。换言之,“日常之物”成为了打通艺术与现实之间的通道。而“日常”的价值的显现,也预示着现代主义创作与审美范式的式微。
谭勋与沈烈毅是当代雕塑领域有代表性的中青代雕塑家。他们的作品都涉及到媒介与物性、形式与观念的转换问题,其作品观念的生效,大多得益于对“日常之物”的挖掘。《一次性纸杯》来源于被遗弃的一次性纸杯,不过,时间才是这些痕迹的缔造者,残茶的褪色,茶汁的融汇、渗透、交织,陆盈盈因偶然与不确定性让浸润后的纸杯具有了审美意义。谭勋的创作不仅改变了纸杯的日常之态,而且将其置入一种新的视觉机制之下,让这些原本是污秽、残存的痕迹,在观众的“凝视”之中弥散出审美的意味。在《李明庄计划》系列作品中,艺术家一方面去挖掘这些日常之物背后隐藏的“中国经验”李莱茵,另一方面,则对它们进行改造,借助各种“小景观”的塑造,赋予它们以艺术品的身份。谭勋对“物”与现成品的改造,不仅仅限囿于形式、审美、修辞的范畴,而是涉及到对历史、现实、文化身份等诸多问题的思考。譬如,《24.2平方米》中弥散出的凝重、悠远的历史气息,以及青砖与破损的痕迹所唤起的东方审美意象。虽然《彩虹》系列具有典型的现代主义雕塑的形式与外观,但艺术家创作的初衷,源于对华北平原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的焦虑。《一把扫帚》从图像、绘画、雕塑、装置等多个不同的视觉机制与认知方式出发,讨论了“一把扫帚”作为日常之物、审美之物、观念之物的多重属性。与《彩虹》比较,这件作品少了对现实境遇的考量,多了哲学化的思辨色彩。
在沈烈毅的《天空》系列作品中,观众可以看到许多日常之物,如笔记本、便签、奖牌、铁锹、餐巾纸、电脑、包装盒等。在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尽可能地保留这些物品的日常印记,但与此同时,也将一些符号性的因素如“天安门”、“国会大厦”、“自由女神像”、“基督像”等融入作品。符号的介入虽然会削弱作品个人化的叙事,却为作品注入了意义。事实上,沈烈毅是一位善于在日常的视觉习惯中制造惊颤效果的艺术家。所谓的“惊颤”,就是使其在视觉接受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意外”杰瑞米瓦德,亦即是说,除了虚与实、正性与负性的转换,熟悉与陌生、日常与异常、理性与感性会在视觉心理上产生一种内在的张力。《囿》系列来源于艺术家儿时对于假山石、假盆景的体验和记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盆景是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也是常见的审美对象。然而,《囿》系列制造了一种日常奇观,流露出既熟悉又陌生的审美经验王胜天。不仅如此,束缚与挣扎、禁锢与冲破、驯化与抗争,因作品所形成的视觉张力,淋漓尽致地揭示这是一种病态的、扭曲的美米歇儿·马什。《囿》似乎也是在提示人们,去审视、发现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日常话语背后的权力,抑或是伤害。与《天空》《囿》注重观念的转换有所不同,《雨》更专注于语言,以及更质朴、纯粹的情感表达裸执事。雨滴、涟漪、水流谦王煞妃,时间在那一刻停止,凝神关照,观众仿佛能感受到春风拂面,听到轻柔、均匀的雨滴声。
不难发现,谭勋与沈烈毅的作品有许多共同点张颖儿,强调形式、语言的观念转换兰显丽,既源于“日常”,又超越“日常”。在众多的共同点之中,还有一个特点是需要着重强调的,那就是两位艺术家对传统的、东方文化审美经验的挖掘。譬如,《李明庄计划》中的一件作品证帝系统,是在三根废弃的檐柱的上端雕刻中国山水的纹样,而《24.2平方米》中弥散出的也是东方化的、意象化的美学意味妖行大唐。沈烈毅的《囿》实质是对中国人集体无意识的某种审美习惯的反思。虽然《雨》系列是用具象雕塑的语言完成的,但作品所追求的却是“大音希声”的审美境界马千珊。对本土的、东方化的文化与视觉审美经验的再挖掘王羽墨,也反映出,中国这一代雕塑家在语言、修辞、文化身份上的自觉与自信。
2018年4月于四川美院虎溪校区
沈烈毅
1969年生于杭州
199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
现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个展
2017
沈烈毅个展,南艺美术馆,中国南京
2016
《以水为徒》沈烈毅个展,Art Front Gallery石神伟,日本东京
主要展览
2017
《跷跷板》釜山海洋艺术节,韩国
武汉新轴线——2017泛海国际雕塑艺术季
2016
《雨》新加坡艺术周:“ENVISION”纪念性雕塑群展,新加坡
2015
《湖心亭一点》中日韩当代艺术展,日本
2014
《夏夜》第十二届大分亚洲雕塑展,日本
2013
《舟1》德国北方艺术第13届国际艺术展,德国
2012
《舟》作为上海市政府赠送瑞士巴塞尔州的友好雕塑于2012年9月建造于巴塞尔圣约翰公园,瑞士
《太极》系列2012德国-中国文化年“无形之形”中国当代艺术展,德国《舟1》共振计划:第一站“共振汉堡”中国当代雕塑展,德国
2010
《铁壳船》系列1第十届大分亚洲雕塑展,日本
2007
《乾坤》/《俑》“独乐?众乐”公共艺术创作与研究展,日本
2004
《巢》中国当代雕塑展,法国
展览作品:
《天空-6》 纸、金属架 尺寸可变 2017
《天空》 铁锹 尺寸可变 2018
《天空》彩钢瓦 220×120cm 2017
《天空-6》 纸、金属架 尺寸可变 2017
《雨》 山西黑花岗岩 120×110×70cm 2017
《天空第二回》现成品 尺寸可变 2015-2017
谭 勋
1974生于河北保定
1997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
现任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
个人展览
2017“在物”谭勋作品展,ladurée天津北宁文化创意中心,天津
2017“之”谭勋作品展,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武汉
个人项目
2017联合策划“走位—艺术天津·公共艺术单元”雕塑展
2016策划“东方·艺术天津”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国著名艺术家邀请展
策划棉三·天津当代公共艺术计划
策划“同行”——中国当代雕塑二十一名家邀请展
策划“渡口”——中国青年当代雕塑与装置提名展
策划“滨海·天津当代公共艺术展”
联合策划“尤物-阿那亚新锐雕塑家作品展”
策划“旧物·志——天津青年雕塑创作营”
重要展览:
2017“中德建交45周年当代艺术展邀请展”,北部艺术区,德国、丹麦
“台湾国际袖珍雕塑艺术展”全台巡展,台湾
“中国雕塑四十年·第一回展”,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深圳
第三届中国西部国际艺术双年展,内蒙古美术馆,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
“27度角——国际生态雕塑双年展”,武汉石门峰纪念公园,武汉
“寻脉造山——宝龙美术馆开馆展”,宝龙美术馆章文琪,上海
“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时代渐强音——2017王式廓奖暨今日中国当代艺术家提名展”,今日美术馆,北京
“无穷尽——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与现代语义的互生”,竹间书院,天津
“授业与同修”第二回当代艺术邀请展,艺术方位,深圳
“新丝路——2017中国当代青年雕塑、装置艺术展”,陕西亮宝楼艺术博物馆,西安
“武汉新轴线——2016-2017泛海国际雕塑艺术季”,武汉
“乡村密码——中国·石节子村公共艺术展”,石节子村,甘肃
2016“达沃斯——新领军者”中国著名艺术家邀请展史文俊,达沃斯论坛,天津
“同行---中国当代雕塑二十一名家邀请展”,天津棉三创意街区刘允若,天津
“匠与意——同曦·中国青年雕塑艺术展”同曦美术馆,南京
“物相·心相·世相”中国当代艺术新常态,原·美术馆,重庆
“去往从来”雕塑实践与传统文化精神雕塑展,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上海
“天津美院实验艺术大展”,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天津
“原乡”当代艺术展,蒙古国家美术馆,蒙古国
“世纪归鸿”——天津美术学院办学110周年教师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极限频率”2016AMNUA学院计划,南京学院美术馆,南京
第四届“蜕变”中国---意大利当代艺术双年展,北京塑料三厂文化创意园,北京
“天工开悟”当代艺术展,今日美术馆,北京
“第三届苏州·金鸡湖双年展”,苏州工业园区,苏州
“中国美术馆青年艺术家收藏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重塑—中国当代雕塑在新世纪的探索与转型”,当代艺术中心,武汉
2016“同行---中国当代雕塑二十一名家邀请展”,天津棉三创意街区,天津
“呼吸-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形塑”,南京博物院,南京
“无常之常--东方经验与当代艺术”,西安美术馆万梓良近况,西安
“入境”与“不定式”2016东湖公共雕塑邀请展,红美术馆,成都
“异质共生”2016实验超越当代艺术展,长江当代美术馆,重庆
作品收藏
2017《李明庄计划—柱头之四》中国美术馆收藏
《一次性纸杯》艺术方位画廊收藏、《画廊》收藏
《logo山NO.2》五洲国际广场收藏
2016《李明庄计划19#》中国美术馆收藏
《李明庄计划—柱头之四》、《3.3㎡》、《一次性纸杯》私人收藏
2015《李明庄计划—柱头之四》敦煌市政府收藏、《画廊》收藏
展览作品:
《飞机餐盒》1一次性锡纸盒,尺寸可变,2009年至今
《李明庄计划-柱头之四》、铜镀银、37cm 2010
《彩虹1#》 彩钢板 34×38×34cm 2017
《一把扫帚》2 装置 铁、芜湖铁艺 尺寸可变,2017
《李明庄计划8#》铝盆镀金 67×62×20cm 2008
《一次性纸杯》一次性纸杯、茶、水,尺寸可变,2010-至今
《飞机餐盒》一次性锡纸盒、航空登机牌11cm×16cm尺寸不等2009年至今
《一次性纸杯》一次性纸杯、茶、水,尺寸可变,2010-至今
如何关注
感谢您对艺术先知的支持与厚爱,艺术先知将一如既往的为您带来更多更好的展览及活动信息,欢迎您把艺术先知推荐给您的朋友,艺术先知公众微信artprophet(艺术先知网)。
日常之上——谭勋、沈烈毅作品展
2018年04月30日至2018年06月30日
“‘日常’之上——谭勋、沈烈毅作品展”将于2018年04月30日下午3:00,在杭州黄龙饭店“西湖·山水·文化——艺术长廊”开幕,这是瀚阳艺术中心在黄龙饭店艺术长廊举办的第五十七期展览。
谭勋与沈烈毅是当代雕塑领域有代表性的中青代雕塑家。他们的作品都涉及到媒介与物性、形式与观念的转换问题,其作品观念的生效,大多得益于对“日常之物”的挖掘。既源于“日常”杨贯一,又超越“日蛮荒大巫师常”。在众多的共同点之中,还有一个特点是需要着重强调的,那就是两位艺术家对传统的、东方文化审美经验的挖掘。
本次展览共展出两位艺术家的12件作品,展呈以“对话”的形式。展期至2018年06月30日结束。
序言
“日常”之上:谭勋与沈烈毅近期的创作
何桂彦
现代主义雕塑在美学上有两个重要的维度,一是从“有意味的形式”向内部结构的转移,即“作为形状的雕塑”向“作为结构的雕塑”的发展,核心的美学诉求是“形式自律”;另一个意义维度,在于从材料的“物性”出发,挖掘其负载的美学、文化、社会意义。在对待“物性”方面,实质有两条重要的创作路径,一个是随着晚期现代主义雕塑向1960年代极少主义的嬗变,使得现代主义意义上的媒介逐渐被物的客体性(objecthood)所替代;另一个则是杜尚的“达达”,虽然其目的是“反艺术”长天烽火 ,但客观上赋予了现成品以合法性。这两条路径,在1960年代后期殊途同归,其最大的价值,在于填平了现代主义艺术与生活之间的鸿沟。换言之,“日常之物”成为了打通艺术与现实之间的通道。而“日常”的价值的显现,也预示着现代主义创作与审美范式的式微。
谭勋与沈烈毅是当代雕塑领域有代表性的中青代雕塑家。他们的作品都涉及到媒介与物性、形式与观念的转换问题,其作品观念的生效,大多得益于对“日常之物”的挖掘。《一次性纸杯》来源于被遗弃的一次性纸杯,不过,时间才是这些痕迹的缔造者,残茶的褪色,茶汁的融汇、渗透、交织,陆盈盈因偶然与不确定性让浸润后的纸杯具有了审美意义。谭勋的创作不仅改变了纸杯的日常之态,而且将其置入一种新的视觉机制之下,让这些原本是污秽、残存的痕迹,在观众的“凝视”之中弥散出审美的意味。在《李明庄计划》系列作品中,艺术家一方面去挖掘这些日常之物背后隐藏的“中国经验”李莱茵,另一方面,则对它们进行改造,借助各种“小景观”的塑造,赋予它们以艺术品的身份。谭勋对“物”与现成品的改造,不仅仅限囿于形式、审美、修辞的范畴,而是涉及到对历史、现实、文化身份等诸多问题的思考。譬如,《24.2平方米》中弥散出的凝重、悠远的历史气息,以及青砖与破损的痕迹所唤起的东方审美意象。虽然《彩虹》系列具有典型的现代主义雕塑的形式与外观,但艺术家创作的初衷,源于对华北平原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的焦虑。《一把扫帚》从图像、绘画、雕塑、装置等多个不同的视觉机制与认知方式出发,讨论了“一把扫帚”作为日常之物、审美之物、观念之物的多重属性。与《彩虹》比较,这件作品少了对现实境遇的考量,多了哲学化的思辨色彩。
在沈烈毅的《天空》系列作品中,观众可以看到许多日常之物,如笔记本、便签、奖牌、铁锹、餐巾纸、电脑、包装盒等。在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尽可能地保留这些物品的日常印记,但与此同时,也将一些符号性的因素如“天安门”、“国会大厦”、“自由女神像”、“基督像”等融入作品。符号的介入虽然会削弱作品个人化的叙事,却为作品注入了意义。事实上,沈烈毅是一位善于在日常的视觉习惯中制造惊颤效果的艺术家。所谓的“惊颤”,就是使其在视觉接受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意外”杰瑞米瓦德,亦即是说,除了虚与实、正性与负性的转换,熟悉与陌生、日常与异常、理性与感性会在视觉心理上产生一种内在的张力。《囿》系列来源于艺术家儿时对于假山石、假盆景的体验和记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盆景是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也是常见的审美对象。然而,《囿》系列制造了一种日常奇观,流露出既熟悉又陌生的审美经验王胜天。不仅如此,束缚与挣扎、禁锢与冲破、驯化与抗争,因作品所形成的视觉张力,淋漓尽致地揭示这是一种病态的、扭曲的美米歇儿·马什。《囿》似乎也是在提示人们,去审视、发现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日常话语背后的权力,抑或是伤害。与《天空》《囿》注重观念的转换有所不同,《雨》更专注于语言,以及更质朴、纯粹的情感表达裸执事。雨滴、涟漪、水流谦王煞妃,时间在那一刻停止,凝神关照,观众仿佛能感受到春风拂面,听到轻柔、均匀的雨滴声。
不难发现,谭勋与沈烈毅的作品有许多共同点张颖儿,强调形式、语言的观念转换兰显丽,既源于“日常”,又超越“日常”。在众多的共同点之中,还有一个特点是需要着重强调的,那就是两位艺术家对传统的、东方文化审美经验的挖掘。譬如,《李明庄计划》中的一件作品证帝系统,是在三根废弃的檐柱的上端雕刻中国山水的纹样,而《24.2平方米》中弥散出的也是东方化的、意象化的美学意味妖行大唐。沈烈毅的《囿》实质是对中国人集体无意识的某种审美习惯的反思。虽然《雨》系列是用具象雕塑的语言完成的,但作品所追求的却是“大音希声”的审美境界马千珊。对本土的、东方化的文化与视觉审美经验的再挖掘王羽墨,也反映出,中国这一代雕塑家在语言、修辞、文化身份上的自觉与自信。
2018年4月于四川美院虎溪校区
沈烈毅
1969年生于杭州
199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
现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个展
2017
沈烈毅个展,南艺美术馆,中国南京
2016
《以水为徒》沈烈毅个展,Art Front Gallery石神伟,日本东京
主要展览
2017
《跷跷板》釜山海洋艺术节,韩国
武汉新轴线——2017泛海国际雕塑艺术季
2016
《雨》新加坡艺术周:“ENVISION”纪念性雕塑群展,新加坡
2015
《湖心亭一点》中日韩当代艺术展,日本
2014
《夏夜》第十二届大分亚洲雕塑展,日本
2013
《舟1》德国北方艺术第13届国际艺术展,德国
2012
《舟》作为上海市政府赠送瑞士巴塞尔州的友好雕塑于2012年9月建造于巴塞尔圣约翰公园,瑞士
《太极》系列2012德国-中国文化年“无形之形”中国当代艺术展,德国《舟1》共振计划:第一站“共振汉堡”中国当代雕塑展,德国
2010
《铁壳船》系列1第十届大分亚洲雕塑展,日本
2007
《乾坤》/《俑》“独乐?众乐”公共艺术创作与研究展,日本
2004
《巢》中国当代雕塑展,法国
展览作品:
《天空-6》 纸、金属架 尺寸可变 2017
《天空》 铁锹 尺寸可变 2018
《天空》彩钢瓦 220×120cm 2017
《天空-6》 纸、金属架 尺寸可变 2017
《雨》 山西黑花岗岩 120×110×70cm 2017
《天空第二回》现成品 尺寸可变 2015-2017
谭 勋
1974生于河北保定
1997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
现任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
个人展览
2017“在物”谭勋作品展,ladurée天津北宁文化创意中心,天津
2017“之”谭勋作品展,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武汉
个人项目
2017联合策划“走位—艺术天津·公共艺术单元”雕塑展
2016策划“东方·艺术天津”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国著名艺术家邀请展
策划棉三·天津当代公共艺术计划
策划“同行”——中国当代雕塑二十一名家邀请展
策划“渡口”——中国青年当代雕塑与装置提名展
策划“滨海·天津当代公共艺术展”
联合策划“尤物-阿那亚新锐雕塑家作品展”
策划“旧物·志——天津青年雕塑创作营”
重要展览:
2017“中德建交45周年当代艺术展邀请展”,北部艺术区,德国、丹麦
“台湾国际袖珍雕塑艺术展”全台巡展,台湾
“中国雕塑四十年·第一回展”,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深圳
第三届中国西部国际艺术双年展,内蒙古美术馆,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
“27度角——国际生态雕塑双年展”,武汉石门峰纪念公园,武汉
“寻脉造山——宝龙美术馆开馆展”,宝龙美术馆章文琪,上海
“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时代渐强音——2017王式廓奖暨今日中国当代艺术家提名展”,今日美术馆,北京
“无穷尽——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与现代语义的互生”,竹间书院,天津
“授业与同修”第二回当代艺术邀请展,艺术方位,深圳
“新丝路——2017中国当代青年雕塑、装置艺术展”,陕西亮宝楼艺术博物馆,西安
“武汉新轴线——2016-2017泛海国际雕塑艺术季”,武汉
“乡村密码——中国·石节子村公共艺术展”,石节子村,甘肃
2016“达沃斯——新领军者”中国著名艺术家邀请展史文俊,达沃斯论坛,天津
“同行---中国当代雕塑二十一名家邀请展”,天津棉三创意街区刘允若,天津
“匠与意——同曦·中国青年雕塑艺术展”同曦美术馆,南京
“物相·心相·世相”中国当代艺术新常态,原·美术馆,重庆
“去往从来”雕塑实践与传统文化精神雕塑展,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上海
“天津美院实验艺术大展”,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天津
“原乡”当代艺术展,蒙古国家美术馆,蒙古国
“世纪归鸿”——天津美术学院办学110周年教师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极限频率”2016AMNUA学院计划,南京学院美术馆,南京
第四届“蜕变”中国---意大利当代艺术双年展,北京塑料三厂文化创意园,北京
“天工开悟”当代艺术展,今日美术馆,北京
“第三届苏州·金鸡湖双年展”,苏州工业园区,苏州
“中国美术馆青年艺术家收藏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重塑—中国当代雕塑在新世纪的探索与转型”,当代艺术中心,武汉
2016“同行---中国当代雕塑二十一名家邀请展”,天津棉三创意街区,天津
“呼吸-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形塑”,南京博物院,南京
“无常之常--东方经验与当代艺术”,西安美术馆万梓良近况,西安
“入境”与“不定式”2016东湖公共雕塑邀请展,红美术馆,成都
“异质共生”2016实验超越当代艺术展,长江当代美术馆,重庆
作品收藏
2017《李明庄计划—柱头之四》中国美术馆收藏
《一次性纸杯》艺术方位画廊收藏、《画廊》收藏
《logo山NO.2》五洲国际广场收藏
2016《李明庄计划19#》中国美术馆收藏
《李明庄计划—柱头之四》、《3.3㎡》、《一次性纸杯》私人收藏
2015《李明庄计划—柱头之四》敦煌市政府收藏、《画廊》收藏
展览作品:
《飞机餐盒》1一次性锡纸盒,尺寸可变,2009年至今
《李明庄计划-柱头之四》、铜镀银、37cm 2010
《彩虹1#》 彩钢板 34×38×34cm 2017
《一把扫帚》2 装置 铁、芜湖铁艺 尺寸可变,2017
《李明庄计划8#》铝盆镀金 67×62×20cm 2008
《一次性纸杯》一次性纸杯、茶、水,尺寸可变,2010-至今
《飞机餐盒》一次性锡纸盒、航空登机牌11cm×16cm尺寸不等2009年至今
《一次性纸杯》一次性纸杯、茶、水,尺寸可变,2010-至今
如何关注
感谢您对艺术先知的支持与厚爱,艺术先知将一如既往的为您带来更多更好的展览及活动信息,欢迎您把艺术先知推荐给您的朋友,艺术先知公众微信artprophet(艺术先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