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12-01 18:41:24   全部文章   0/216

miniplayer略知华夏五千年 熟记纵横九百字-调皮女大王

略知华夏五千年 熟记纵横九百字-调皮女大王

总纲
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暴收-
汉末三分归入晋,朝称南北阻江流-
隋开天下遭唐灭,五代十国战乱稠-
宋统中州元虏代,明清过后帝王休-



三皇五帝

伏羲渔畜八卦传,燧人取火去腥膻-
神农辨药播五谷,黄帝分州制井田-
颛顼平定九黎乱,帝喾仁威天下安-
尧置鼓木喜闻过,舜称至孝复称贤

夏朝

大禹水平九鼎成,万民归启赖贤明-
太康承父家天下,寒浞行奸覆夏庭-
颠沛少康兴祖祚林宇靖,昏庸孔甲匿龙精-
桀从妹喜荒淫事沁人心脾造句,四百四十殿宇倾

商朝

汤除桀暴定八方,亳邑为都始立商-
太甲去昏赖伊尹,盘庚改殷效成汤-
武丁梦说得良弼,帝纣伐苏为女郎-
暴虐奢糜纵妲己,亲离众叛自燔亡-

西周

姬发灭纣都镐京,封赐诸侯四海平-
刑废成康周公力,穆王八骏天下行-
厉防民口终奔彘,真惠共和周复兴-
褒姒幽王烽火戏,犬戎马踏骊山倾-

春秋战国

平王迁洛启东周魔法少女沙枝,王命不行霸主遒-
齐桓晋文兼秦穆,宋襄楚庄演春秋-
燕韩赵魏秦齐楚猛兽侠第三部 ,赫赫七强战不休-
秦本附庸渐强大,灭周并六统金瓯

秦朝

六国皆灭统华疆碎丹青,嬴政自骄号始皇-
独揽大权分郡守,统一文字兼度量-
筑城凿墓劳民力,焚书坑儒断史纲-
陈胜揭竿初举义,汉刘楚项破咸阳

汉朝

除秦灭楚汉刘邦,帝后无由戮楚梁
吕雉临朝累诸吕,文景治世灭七王
武皇拓土民遭敛,王莽更新命被戕
光武中兴迁洛邑,传及献帝东汉亡

三国两晋

东吴西蜀属孙刘,北魏曹丕把汉谋-
司马迁曹成一统,八王乱政五胡蹂-
两都率陷建康继,江左偏安丧北州-
淝水破秦得暂保,宋刘逼禅东晋休-

南北朝、隋朝

朝分南北划长江石原贵雅,宋齐梁陈据建康-
北魏东西分两魏,北齐废主东魏亡-
周承西魏收齐土,隋篡北周并陈疆-
筑苑凿河天下乱,三十九载覆朝堂

唐朝

高祖昏庸屡信谗,变生玄武手足残-
太宗纳谏贞观治,武后改周李氏残-
神勇玄宗清女祸图丝吧,繁荣盛世号开元-
乱由安史都迭陷,惧祸昭宣让逆藩-

五代十国

五代梁唐晋汉周,北方更替五十秋-
十国割据南天下,南唐篡吴闽楚收-
前蜀早亡接后蜀,依辽北汉晋阳愁-
南平南汉兼吴越,后蜀南唐作宋囚-

宋朝

陈桥兵变代柴周,偃武修文是弱由-
辽夏与金邻作寇,靖康之变帝成囚-
康王即位开南宋,秦桧杀飞令铁羞-
联蒙灭金实谬策,四十五载丧残瓯-

元朝

蒙古称皇铁木真,成吉思汗震西垠-
太宗纵马驰欧地,世祖更元掳宋君-
僧比王侯乱刑政,儒同娼丐辱斯文-
烽烟四起群雄反,大漠难藏顺帝身-

明朝

太祖金陵创大明傅家缘,功臣屠戮少余丁-
燕王靖难夺侄位,睿帝巡边陷虏营-
严魏蠹国戚灭寇,崇祯悬树李侵京-
吴贼卖祖山河变,江北江南属大清-

清朝

太祖兴清顺入关孙天勤,冯月平扬州嘉定骨成山-
康乾盛世雍承启,嘉道弱朝咸续延-
鸦战外加权丧尽,天国内耗力消残-
垂帘慈禧维旧政,炮震武昌宣统迁-
合卷清书不忍翻,每提旧事意难安-
双眸浸泪犹喷火,只手拍栏复握拳-
数亿人民遭劫难,几只禽兽舞疯癫-
巨龙何事慵疲甚,一觉长眠又百年-
中国历史朝代时间表






中国历史皇帝顺序表

上古时代
炎帝 神农氏 → 黄帝 轩辕氏 → 少昊 金天氏→ 颛顼 高阳氏 → 帝喾 高辛氏→ 帝挚 高辛氏 → 唐尧 放勋→ 虞舜 重华
夏禹→ 启→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予→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癸商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周西周周文王 姬昌→周武王 姬发→周成王 姬诵→周康王 姬钊→周昭王 姬瑕→周穆王 姬满→周共王 姬繄扈→周懿王 姬囏→周孝王 姬辟方→周夷王 姬燮→周厉王 姬胡→周宣王 姬静→周幽王 姬宫湦
东周周平王 姬宜臼 →周桓王 姬林
春秋周庄王 姬佗 →周厘王 姬胡齐→周惠王 姬阆→周襄王 姬郑→周顷王 姬壬臣→周匡王 姬班→周定王 姬瑜→周简王 姬夷→周灵王 姬泄心→周景王 姬贵→周悼王 姬猛→周敬王 姬匄→周元王 姬仁→周贞定王 姬介→周哀王 姬去疾→周思王 姬叔→周考王 姬嵬→周威烈王 姬午战国周安王 姬骄→周烈王 姬喜→周显王 姬扁→周慎靓王 姬定→周赧王 姬延→周惠王秦秦昭襄王 嬴则→秦孝文王 嬴柱→秦庄襄王 嬴楚→秦始皇 嬴政→秦二世 胡亥→秦三世 子婴汉
西汉汉高帝 刘邦→汉惠帝 刘盈→汉高后 吕稚(太后称制)→汉少帝 刘恭→汉少帝 刘弘→汉文帝 刘恒→汉景帝 刘启→汉武帝 刘彻→汉昭帝 刘弗陵→昌邑王 刘贺→汉宣帝 刘询→汉元帝 刘奭→汉成帝 刘骜→汉哀帝 刘欣→汉平帝 刘衍→孺子 刘婴→更始帝 刘玄新朝新朝 王莽东汉汉光武帝 刘秀→汉明帝 刘庄→汉章帝 刘炟→汉和帝 刘肇→汉殇帝 刘隆→汉安帝 刘祜→汉少帝 刘懿→汉顺帝 刘保→汉冲帝 刘炳→汉质帝 刘缵→汉桓帝 刘志→汉灵帝 刘宏→汉后少帝 刘辩→汉献帝 刘协三国魏魏武帝 曹操 (为追谥,生前未即位)→魏文帝 曹丕魏明帝→ 曹睿魏少帝 曹芳 (邵陵厉公)→高贵乡公 曹髦→魏元帝 曹奂蜀汉汉昭烈帝 刘备→汉后主 刘禅吴长沙桓王 孙策→吴大帝 孙权→吴废帝 孙亮→吴景帝 孙休→吴末帝 孙皓晋朝
西晋宣帝 司马懿→景帝 司马师→文帝 司马昭(以上三帝为追谥,生前未即位)→武帝 司马炎→惠帝 司马衷→怀帝 司马炽→愍帝 司马邺东晋元帝 司马睿→明帝 司马绍→成帝 司马衍→康帝 司马岳→穆帝 司马聃→哀帝 司马丕→海西公 司马奕→简文帝 司马昱→孝武帝 司马曜→安帝 司马德宗→恭帝 司马德文十六国
成汉(成)景帝 李特→(成)武帝 李雄→(成)哀帝 李班→(成)幽公 李期→(汉)昭文帝 李寿→(汉)末主 李势汉(前赵)(汉)光文帝 刘渊→(汉)昭武帝 刘聪→(汉)隐帝 刘粲→(前赵)刘曜后赵明帝 石勒→海阳王 石弘→武帝 石虎→义阳王 石世→新兴王 石尊→石鉴→石祗
前凉武公(明王) 张轨→元公 张实→成王 张茂→忠成公(文王) 张骏→敬烈公(桓王) 张重华→哀公 张耀灵→威王 张祚→敬悼公(冲王) 张玄靓→悼公 张天锡后凉懿武帝 吕光→隐王 吕绍→灵帝 吕纂→建康公 吕隆西凉武昭王 李暠→李歆→李恂南凉武王 秃发乌孤→康王 秃发利鹿孤→景王 秃发傉檀北凉建康公 段业→武宣王 沮渠蒙逊→哀王 沮渠牧犍前燕襄公 慕容廆→文明帝 慕容皝→景昭帝 慕容儁→幽帝 慕容暐后燕成武帝 慕容垂→惠愍帝 慕容宝→昭武帝 慕容盛→惠文帝 慕容熙西燕慕容泓→威帝 慕容冲→段随→慕容觊→慕容望→慕容忠→慕容永北燕惠懿帝 高云→文成帝 冯跋→昭成帝 冯弘南燕献武帝 慕容德→末主 慕容超夏武烈帝 赫连勃勃→平原王 赫连昌→昌定王 赫连定前秦苻洪→景明帝 苻健→厉王 苻生→宣昭帝 苻坚→苻宏→哀平帝 苻丕→高帝 苻登→末主 苻崇后秦武昭帝 姚苌→文桓帝 姚兴→末主 姚泓西秦宣烈王 乞伏国仁→武元王 乞伏乾归→文昭王 乞伏炽盘→末主 乞伏慕末冉魏武悼天王 冉闵代国拓跋猗卢→拓跋普根→拓跋始生→平文帝 拓跋郁律→惠帝 拓跋贺傉→炀帝 拓跋纥那→烈帝 拓跋翳槐→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吐谷浑
拓跋吐谷浑
吐延→叶延→碎奚→视连→视罴→乌纥提→武王树洛干→浇河公阿豺→惠王慕璝→西平王慕利延→河南王拾寅→度易侯→伏连筹→夸吕→世伏→允伏→甘豆可汗慕容顺→乌地也拔勒豆可汗诺曷钵青海
乌地也拔勒豆可汗诺曷钵→慕容忠→乌地也拔勤忠可汗慕容宣超→慕容曦皓→慕容兆→慕容复
南北朝
南朝
宋武帝 刘裕→少帝 刘义符→文帝 刘义隆→太子 刘劭→孝武帝 刘骏→前废帝 刘子业→明帝 刘彧→后废帝 刘昱→顺帝 刘淮齐高帝 萧道成→武帝 萧赜→郁林王 萧昭业→海陵王 萧昭文→明帝 萧鸾→东昏侯 萧宝卷→和帝 萧宝融梁武帝 萧衍→临贺王 萧正德→简文帝 萧纲→豫章王 萧栋→武陵王 萧纪→元帝 萧绎→闵帝 萧渊明→敬帝 萧方智→宣帝 萧言→明帝 萧岿→后主 萧琮陈武帝 陈霸先→文帝 陈蒨→废帝 陈伯宗→宣帝 陈顼→后主 陈叔宝北朝
北魏道武帝 拓跋珪→明元帝 拓跋嗣→太武帝 拓跋焘→南安王 拓跋余→文成帝 拓跋浚→献文帝 拓跋弘→孝文帝 元宏→宣武帝 元恪→孝明帝 元诩→幼主 元钊→孝庄帝 元子攸→长广王 元晔→节闵帝 元恭→安定王 元朗→孝武帝 元攸东魏孝静帝 元善见西魏文帝 元宝炬→废帝 元钦→恭帝 拓跋廓北齐文宣帝 高洋→废帝 高殷→孝昭帝 高演→武成帝 高湛→后主 高纬→安德王 高延宗→幼主 高恒→范阳王 高绍义北周文帝 宇文泰→孝闵帝 宇文觉→明帝 宇文毓→武帝 宇文邕→宣帝 宇文赟→静帝 宇文衍隋隋文帝 杨坚→隋炀帝 杨广→隋恭帝 杨侑→隋秦王 杨浩→隋越王 杨侗唐唐高祖 李渊→唐太宗 李世民→唐高宗 李治→武后 武曌(太后称制)→武周圣神皇帝 武则天→唐中宗 李显→唐殇帝 李重茂→唐睿宗 李旦→唐玄宗 李隆基→唐肃宗 李亨→唐代宗 李豫→唐德宗 李适→唐顺宗 李诵→唐宪宗 李纯→唐穆宗 李恒→唐敬宗 李湛→唐文宗 李昂→唐武宗 李炎→唐宣宗 李忱→唐懿宗 李漼→唐僖宗 李儇→唐昭宗 李晔→唐哀帝 李拀南诏
渤海国渤海高王 大祚荣→渤海武王 大武艺→渤海文王 大钦茂大元义渤海成王 大华兴→渤海康王 大嵩璘→渤海定王 大元瑜→渤海僖王 大言义→渤海简王 大明忠→渤海宣王 大仁秀→大彝震大虔晃→大玄锡→大玮瑎→大諲撰五代十国
五代
后梁太祖 朱温→末帝 朱瑱后唐庄宗 李存勖→明宗 李亶→闵帝 李从厚→末帝 李从珂后晋高祖 石敬瑭→少帝 石重贵后汉高祖 刘知远→隐皇帝 刘承佑后周太祖 郭威→世宗 柴荣→恭帝 柴宗训十国
吴越(904年-978年)
太祖 钱鏐→世宗 钱元瓘→成宗 钱弘佐→忠逊王 钱弘倧→忠懿王 钱弘俶闽国(909年-945年,当中包含殷943年-945年)太祖 王审知→嗣王 王延翰→惠宗 王延钧→康宗 王昶→景宗 王曦→殷帝 王延政荆南荆南(南平)(906年-963年)武信王 高季兴→文献王 高从诲→贞懿王 高宝融→荆南侍中 高保勖→荆南侍中 高继冲楚国(907年-951年,创立者马殷实际自897年开始地方割据)武穆王 马殷→衡阳王 马希声→文昭王 马希范→废王 马希广→恭孝王 马希萼→马希崇吴国(904年-937年)太祖 杨行密→烈宗 杨渥→高祖 杨渭→睿帝 杨溥南唐(937年-975年)烈祖 李升→元宗 李璟→后主 李煜南汉(917年-971年)高祖 刘岩殇帝 →刘玢中宗 →刘晟后主 刘鋹北汉(951年-979年)世祖 刘旻睿宗 →刘钧少主 →刘继恩英武帝 →刘继元前蜀(907年-925年)高祖 王建→后主 王衍后蜀(934年-965年)高祖 孟知祥→后主 孟昶宋
北宋宋太祖 赵匡胤→宋太宗 赵光义→宋真宗 赵恒→宋仁宗 赵祯→宋英宗 赵曙→宋神宗 赵顼→高太后 宣仁太后高氏(太后垂帘)→宋哲宗 赵煦→宋徽宗 赵佶→宋钦宗 赵桓南宋宋高宗 赵构→宋孝宗 赵眘→宋光宗 赵淳→宋宁宗 赵扩→宋理宗 赵昀→宋度宗 赵禥→谢太后 谢道清(太后垂帘)→宋恭帝 赵显→宋端宗 赵昰→赵昺辽辽太祖 耶律阿保机→辽应天后 述律平(太后称制)→辽东丹王 耶律倍→辽太宗 耶律德光→辽世宗 耶律阮→辽穆宗 耶律璟→辽景宗 耶律贤→辽萧太后 萧绰(萧撒葛只)→辽圣宗 耶律隆绪→辽兴宗 耶律宗真→辽道宗 耶律洪基→天祚帝 耶律延禧西夏太祖 李继迁→太宗 李德明→景宗 李元昊→毅宗 李谅祚→惠宗 李秉常→崇宗 李乾顺→仁宗 李仁孝→桓宗 李纯佑→襄宗 李安全→神宗 李遵顼→献宗 李德旺→末帝 李睍金金太祖 完颜阿骨打→金太宗 完颜晟→金熙宗 完颜亶→海陵王 完颜亮→金世宗 完颜雍→金章宗 完颜璟→卫绍王 完颜永济→金宣宗 完颜珣→金哀宗 宛颜守绪→金末帝 完颜承麟元元太祖 铁木真 (成吉思汗)→元睿宗 拖雷 (监国)→元太宗 窝阔台→马乃真后 (称制)→元定宗 贵由→海迷失后 (称制)→元宪宗 蒙哥→元世祖 忽必烈 (薛禅汗)→元成宗 铁穆耳 (完泽笃汗)→元武宗 海山 (曲律汗)→元仁宗 爱育黎拔力八达 (普颜笃汗)→元英宗 硕德八剌 (格坚汗)→泰定帝 也孙铁木儿→天顺帝 阿速吉八→元文宗 图帖睦尔 (札牙笃汗)→元明宗 和世剌→元宁宗 懿璘质班→元顺帝 妥懽帖睦尔 (元惠宗)(乌哈图汗)明明太祖 朱元璋,miniplayer年号洪武→明惠帝 朱允炆,年号建文→明成祖 朱棣,年号永乐(庙号初为明太宗)→明仁宗 朱高炽,年号洪熙→明宣宗 朱瞻基,年号宣德→明英宗 朱祁镇,年号正统/天顺→明代宗 朱祁钰,年号景泰→明宪宗 朱见深,年号成化→明孝宗 朱佑樘,年号弘治→明武宗 朱厚照,年号正德→明世宗 朱厚熜,年号嘉靖→明穆宗 朱载垕,年号隆庆→明神宗 朱翊钧,年号万历→明光宗 朱常洛,年号泰昌→明熹宗 朱由校,年号天启→明思宗 朱由检,年号崇祯顺李自成,年号永昌大西张献忠柳逸璟,年号大顺南明福王 朱由崧,年号弘光→唐王 朱聿键霸情悍将,年号隆武→桂王 朱由榔,年号永历清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清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通称顺治皇帝→清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通称康熙皇帝→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通称雍正皇帝→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相门败类,通称乾隆皇帝→清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年号嘉庆,通称嘉庆皇帝→清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年号道光,通称道光皇帝→清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年号咸丰季小薇,通称咸丰皇帝→清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年号同治,通称同治皇帝→清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年号光绪,通称光绪皇帝→清逊帝 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通称宣统皇帝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政府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1912—1927年北洋政府时期为第一时期;
1927—1949年国民政府时期为第二时期泪罗江。
自1911年孙文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起,至1949年10月1日止,正式担任过中华民国总统职务的共八任:
中华民国大总统时期
第一任孙文(1911年12月29日---1913年10月10日 政党或派系:中国同盟会)
第二任袁世凯(1913年10月10日——1916年3月22日;1915年12月12日——1916年6月6日 政党或派系:北洋军阀)
袁世凯(1915年12月12日称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年号洪宪。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
第三任黎元洪(1916年6月7日——1917年7月1日;1922年6月12日——1923年6月14日 政党:进步党、研究系)
1917年张勋在7月1日至发动政变,宣布清朝复辟。7月12日黎元洪政权遭段祺瑞的“讨逆军”推翻。
1922年6月12日黎元洪复任大总统
第四任冯国璋 (1917年7月6日——1918年10月10日 政党或派系:直系军阀)
1917年7月6日冯国璋以副总统代理大总职
第五任徐世昌 (1918年10月10日——1922年6月2日 政党或派系:皖系军阀)
第六任曹锟 (1923年10月10日——1924年11月2日 政党或派系:直系军阀)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其推翻,后无担当此职者。
中华民国非常(时期)大总统
孙文(1921年5月5日---1923年3月2日 政党或派系:中国国民党)
1921年4月,非常国会开会,取消军政府,组织正式中华民国政府,选孙文为非常大总统。但军政权掌握在陈炯明身上。
48年行宪后的中华民国总统
第七任蒋中正(就任时间:1948年5月20日——1949年1月21日 政党:中国国民党 副总统:李宗仁)
1949年1月21日蒋发布“引退文告”,由副总统李宗仁任代理总统近战召唤师 。
第八任李宗仁(就任时间:1949年1月21日——1949年10月1日 政党:中国国民党 副总统:无)为代行职权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国总统法律上取消职权。





总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