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9-25 22:44:03   全部文章   0/135

tqyb天气预报民族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民族精神纽带传承不息-文明贵州

民族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民族精神纽带传承不息-文明贵州
点击上方“文明贵州” 可以订阅哦!
《射背牌》剧照。
第六届贵州省少数民族会演闭幕,贵阳市舞剧《射背牌》获剧目金奖。
“悠扬古歌在云端高坡响起,如痴如梦,白发苍苍的诺瑟诺东从怀里掏出珍藏的背牌,歌声跌宕起伏间,斗转星移tqyb天气预报打卤馕,四季交替,时光在烟雾缭绕间回到诺瑟诺东与爱人缠绵的青年时代……”
这是由贵阳市选送,在刚闭幕的贵州省第六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上荣获剧目金奖、最佳导演奖、最佳舞美奖三项大奖的大型歌舞剧《射背牌》的故事场景。这个剧目将沉睡千年的“非遗”搬上舞台,创新表现形式,将千年之前苗族同胞的凄美爱情故事再现于世人眼前,展现出苗族同胞对爱情的忠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能在这样一次对全省少数民族文化会演的集中检验中获得荣誉,除了背后演职人员的努力付出外,还得益于贵阳市多年来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全方位保护
多途径传承少数民族文化
贵阳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会城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在礼俗、节庆、婚恋、娱乐、饮食、服饰、建筑、社会生活等方面,创造了璀璨的民族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现今,如何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成为少数民族工作重点之一。
近年来,贵阳市始终把民族文化工作纳入全市文化工作和民族工作通盘考虑,上升到市级层面统一组织,统一安排,立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不断增强民族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迅速成立“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及“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统筹负责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登记、验收、申报及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存档等具体工作。
除此之外,我市还积极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开启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新途径。安排经费支持贵阳民中、白云民中、白云都拉小学等10余所学校开展苗族芦笙、地戏、板凳舞等项目进校园传承。提升巩固贵阳学院、贵阳民族中学两个省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建设,传承发展高脚竞速、民族健身操、民族舞龙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截至今年9月,贵州省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项,国家级名录85项140处,省级名录561项709处,市级名录1000多项,县级名录4000多项;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7名,省级传承人402名;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个吞噬星空后传,金容仙省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7个施幼珍。
以大数据为引领
筑民族文化新支撑
作为多民族聚居地,贵阳民族文化更是丰富多样,如苗族的蜡染、刺绣、银饰、漆器等,是民族文化研究不可多得的瑰宝莫罗西尼。与此同时,贵阳作为贵州大数据发展中心李妍智,大数据在各领域、各行业的创新应用也走在前列张辽新传。早在2016年我市就将大数据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民族文化发展新机遇,打造民族文化新支撑。
2016年3月31日,贵阳市政府与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宫签署协议,中国首个民族文化资源库项目落户贵阳。
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是国家民委首个立项并获财政部资金支持,集影、音、图、文于一体的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数字化工程,是对民族文化现有馆藏历史档案、文物、影像、图片、书籍、服饰等文化资源穿越者公敌,进行数字化迁移、复制、翻拍、修复、确认和存储的载体,将会提供全面的、权威的民族信息服务,是一个全面提升中国民族文化影响力、传播力的重要平台和重点工程。
“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的内容来源主要包括3个部分:一是以30个民族自治州为单位展开田野调查,并以此为基础,按族别收集文化发展及文化保护工作的成果资料,并拍摄记录下来,作为可经分析与呈现的资料;其次,收集、整理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及历史文献,对馆藏少数民族文物古籍等进行数字化保护。最后整合民委系统内文化研究单位、新闻出版单位、民族院校、音像出版单位、文化团体以及各地民委所属博物馆、资料馆、图书馆等民族文化单位的档案及资料。
截至目前,已完成了资源库第一期建设和第二期整体开发,正在进行内部测试及试运行。同时完成128个民族村寨数字化的采集及成片编辑工作,实现了对128个民族村寨的数字化保护。
广泛开展民族节日活动
全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悠久的民族历史孕育璀璨的民族文化,各民族在时间的沉淀下形成了许多自己的节日。这些与自然界季节更迭、祈求丰收、崇敬英雄、谈情说爱、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等有密切关系的节日,是民族历史的活化石,是民族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动展示,因此,保护民族节日就显得尤为重要。
贵阳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新要求,在全力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中,按照《贵州省少数民族节日扶持计划》“打造一批、扶持一批、指导一批、恢复一批”的工作思路,制定了一系列保护传承民族节庆文化的政策措施,民族节庆在继承和创新中健康发展朱门嫡杀,彰显特色。
我市每年除隆重举办“四月八”苗族传统节日暨贵阳市民族团结周系列活动外,市级层面还要支持举办“三月三”、“六月六”等民族节日活动,进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调赛、民族文艺调演以及“民族欢歌”大游演、“魅力飞扬”大巡游,民族美食烹饪比赛,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成果展示等。每四年还要举办一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每四年组队参加一次省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和文艺会演汪浔芳,有力地促进了贵阳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今天的贵阳市少数民族传统节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正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贵阳市各民族共同狂欢的节日,成为各民族团结的盛会和展示民族传统文化的盛典汉武晨曦,这对于继承和发扬传统优势,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和保持政治稳定,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猪脸大蝙蝠,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贵阳网记者:张晨/文 石照昌/图)




文明贵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