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12-07 23:42:14   全部文章   0/83

www5252无锡这些地名,一听就特别让人向往!-倷伲无锡

无锡这些地名,一听就特别让人向往!-倷伲无锡

无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无数个地名中,
都掩藏着这座城市的厚度。
有些地方你光是听名字,
瞬间就令人向往,
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无锡那些美好的地名。
最美的开始胜利门

1950年,北门被拆时候的照片
胜利门即为无锡北门,由于无锡的北面是长江,此门曾被命名为控江门,1945年抗战胜利后改称“胜利门”。
最美的义勇与书香大、小娄巷

从新生路往西至中山路为大娄巷,
以巷内原有大更楼得名。
巷内曾有专诸塔,现废,专诸即春秋时期将匕首藏于鱼腹刺杀吴王僚的刺客。彼时,吴国都城还在无锡梅里。据传,专诸曾在现大娄巷学习烧鱼3个月,其遗体被埋在大娄巷,并建塔,以纪念专诸之勇义。1966年,塔被拆除。

小娄巷位于崇安寺附近,仿佛与近在咫尺的闹市隔着不同时空。斑驳的木门、幽深的天井,一切都显得那么古老宁静。历史上的小娄巷名人辈出,先后培育出1位状元、13位进士、15位举人和近80位秀才,从古代的兵部尚书到当代的院士、高校校长,秦观、秦邦宪、秦毓鎏等都在这里居住过。
最美的读书人
连元街
连元街又称联元街,传说街内先后有顾、吴、王三氏分别中状元、会元、解元,而称连元街。查《锡今科第考》,只有顾姓状元,却有乾隆四十二年的举人薛联元,联元街是否出自于此,不得而知。

连元街上最有名的便是创校已有119年之久的连元街小学,是无锡最早的洋学堂,称“竢实学堂”。
最美女婿
豆腐巷

南门大公桥附近有条豆腐弄,而在100多年前,这里称低田下,有个名叫孙王大的人被招为女婿到这里,开起了豆腐作坊。他所做的豆腐既白又嫩,四乡八里,妇孺皆知,远近闻名,久而久之,这里就叫做豆腐巷。
最美的离别上马墩
因该地位于城外,古时一般送人远行的话到那边就停下休息一下,然后道别上马,故称“上马墩”。
最美热闹地莲蓉桥

莲蓉桥位于北大街与北塘大街之间的京杭老运河上。唐贞观三年建,历代多次重建,因附近河道如莲花,故名莲蓉,又与古代无锡的芙蓉湖有关。曾经在莲蓉桥出现米市、布码头、钱码头、黄金市场……至今依然热闹无比。
最美爱情地梨花庄

据乾隆年间的《无锡县志》记载,梨花庄曾是沈万三的别圃,他的小妾贞香曾住在梨花庄中最美的天绘楼,贞香性喜梨花,因而在她住的周围遍植梨树,到春天一片梨花。随着岁月推移,天绘楼和梨花树早已荡然无存,但“梨花庄”这个名字仍延续至今。
最美传说甘露

甘露古名“月溪”。据历代县志记载:“《风土记》云,昔有甘露降其地,后乃置市,五代杨行密于此设镇,设镇将以备吴越。”由此,甘露而得名。又一说是镇上甘露寺建于唐乾符三年,明重修,甘露镇因寺得名。
最美园林
寄畅园
原名秦园,位于惠山横街。该园原为惠山寺僧舍,明正德中,南京兵部尚书秦金买下。万历十九年,秦金后人皆王羲之“寄畅山水之荫”诗意,改名寄畅园。

康熙、乾隆共14次南巡江南,每次都到寄畅园。乾隆还制定寄畅园为巡幸之地,绘图带回北京,在清漪园万寿山东北麓仿建“惠山园”,即今颐和园中的谐趣园。
最美墩头黄埠墩

黄埠墩,地处江苏无锡古芙蓉湖中心,旧名小金山。一说因春申君(黄歇)曾在此疏治芙蓉湖而得名;又一说为宋徽宗时,浙江山阴人黄信来无锡经营米业无赖群芳谱,设米行,造堆栈,墩旁常停泊粮船而得名。

以下无锡地名由来,你知道几个?很涨姿势哦!
无锡
来源于战国黄歇 “立无锡塘,治无锡湖”。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县,以湖名作县名称,名无锡县。
金匮
世传晋代郭璞曾埋黄金符匮于山下,为无锡城之巨镇,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县为无锡、金匮两县,民国元年(1912年)两县合并复称无锡县。
扬名
宋代无锡古乡名之一,以“扬名天下”成语而得名。现为扬名街道。
梅里
宋代无锡古乡名之一,传为泰伯定居地,原称梅里。1929年即建镇。现名梅村街道。
河埒口
在古城西郊。宋朝有蒋姓沿梁溪河筑埂埒地养鱼而得名。1929年始有河埒乡,后为镇,现并入荣巷街道。
荣巷
因明代正统年间,荣氏在此聚族而居始得名。分上荣、中荣和下荣。1929年即建镇。现为荣巷街道。
周新镇
原名东绛(土字旁),明朝时因这里地势较高,又在西绛之东,故称东绛。 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无锡工商先驱周舜卿新建街镇,取名“周新镇”。 1929年即建镇。解放后将周新镇改名为东绛镇。现为太湖街道。
南方泉
现名南泉,因镇内有一方泉而得名。1929年即建镇。为与北方泉区别,又在方泉前加“南”字。
坊前
因宋代有酒坊而名,1929年即建北坊前镇。现并入江溪街道。
东亭
原名隆亭、隆庭,因地处无锡城东十里亭所在而得名。
安镇
南唐时称堠村。明代称安家坟前,后安氏益大成市,遂名。1929年即建镇。
玉祁
曾称“王祁”,因明代丈量地籍为“玉”字号,又与芙蓉湖水乡地貌特征吻合,故改称玉祁。1929年即建镇。
陆区
原名陆墟,汉代大夫陆端组织匠人开采阳山石渐成集市(墟)而得名。1929年即建陆区镇。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陆灿始建单孔石拱桥,因在陆墟集市之处,并跨陆墟港,故名陆墟桥,又名陆区桥,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路
建于1938年,初名国父路,为纪念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而得名。
新生路
原名三下塘,1934年拓宽,当时正好开展“新生活运动”,故称。
广勤路
1916年,杨翰西创办广勤纱厂,筑路便于运输,以厂名命名为广勤路。
崇宁路
原为大河上、小河上和师古河上,1934年在斜桥河底挖出石碑一块,上刻“崇宁桥”字样,故名崇宁路。
大窑路
建于明朝,解放前该地居民大多数以烧窑为生,建有大量的砖瓦窑,故名。
三皇街
因有药皇庙、城隍庙、关帝庙,内有三皇(燧人、伏羲、神农)得名。
南长街
始建于清朝,原有三段,1958年连成一条因位于南门外且较长,更名为南长街。
学前街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因该街前有明伦堂为学宫驻地。秀才考场,故名。
北大街
旧时此街是无锡北城门外至莲蓉桥的一条大街而得名,现延伸至春申路。
盛巷
明朝天顺年间为盛颙宅第备弄而得名。
铸冶巷
元朝年间巷内曾开设过冶坊,故名铸冶巷。
江阴巷
该巷旧时为江阴商人来锡经商之地,且有江阴人定居于此得名五子彩珠 。
场巷
分前竹场巷和后竹场巷。1830年左右,有数家竹行以经营竹类商品为主,故取名竹场巷。因前后有两条巷,故称前竹场巷、后竹场巷。
棉花巷
清朝因巷内设有棉花行而得名。
书院弄
清朝乾隆时弄内原有严氏书院(又称严氏试馆),又为衙门书办聚居之所,故名。
铁匠弄
1910年后弄口开有铁匠店,因而得名铁匠弄。
大码头弄
明朝富豪华麟祥在此修建码头,因而命名。
接官亭弄
以古代迎接官员所建“接官亭”而名。
夹城里
五代十国时南唐为抵御吴越王侵犯在无锡城墙外加筑外郭,城郭之间称夹城里。
前西溪?后西溪
此处原有前后两条溪,中间有住宅,宅南为前西溪,宅北为后西溪朱见溢。
羊腰湾
地形似羊腰,故名。
北仓门
明朝官厅在此设一粮仓,称东仓,有南北两个门,其北门称北仓门。
古竹
位于马山冠嶂峰北侧。因生长着大量的竹子,后人便将此地称为古竹。是马山岛上最大的一个集镇。
西仓
为自然镇,在今鸿山街道西北部。古称版村。宋时司马温公之孙迁居于此,称东庄司马,建西仓于版桥,遂将版桥改称为西仓。西仓蔡氏为无锡最早蔡氏之一。
野花园
原名夜花园,辛亥革命后邑人杨翰西在此建造花园,因地处郊野,以供纱厂工人夜间休闲活动,故又名野花园。
西林
原在胶山南麓,安镇之西北。明嘉靖年间富豪安国始建西林苑而得名。
黄土塘
是东湖塘镇北部的一个自然镇。现已命名为无锡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黄土塘西瓜很有名,“两弹一星”功臣姚桐斌故居就在此老街上。
寺头
在无锡北乡西漳之东。古代居民定居在原保宁寺之南头,后发展成集镇,此地因而称之为寺头。
五牧驿
古代无锡地区驿站之一,驿道沿着大运河塘岸列强路,宽阔平坦,可容五马并驰,因而得名。五牧地处无锡市洛社镇西约9里处。南宋末年,文天祥的两位部将尹玉、麻士龙曾拒元兵战死于此,留下了“英雄战攻驻守之迹”。明清之季在这里设有驿站,由于五牧东至无锡、西至常州均为45里,因而有“五牧两头长”之称。
礼舍
在玉祁街道南部,是一自然集镇。具有1100年的历史,肇始于南宋,自古就为锡邑北乡重镇。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薛暮桥都是礼舍人。现已列为无锡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寨门
古镇名。位于张泾桥镇之北与江阴河塘桥接界处之南。元末张士诚部将莫天佑在此安营扎寨,因而得名。汉代高士严子陵后裔在此居住繁衍,故此地严姓居多。革命家严朴出生成长于此。
北栅口
旧时城北至江阴出口处,清朝咸丰时在城北至江阴出口处,曾设征收厘税用的木栅栏巷门,故而得名。
江尖
为运河分叉口的一渚,四面环水。清代起,渚上百姓大多经营陶器业而名缸尖渚,后简称缸尖,谐音为江尖。
蓉湖庄
在吴桥东南堍,这里原为芙蓉湖一角。晋时张阖始填湖造田,明嘉靖年间顾氏新建庄园,名蓉湖庄。
周山浜
在无锡火车站之北,因清末这里有三条能停靠小船的河浜,故名“舟三浜”,后谐称“周山浜”。
锡山
相传古时山中产锡,故名。陆羽《惠山寺记》:“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谚云:“无锡锡山山无锡”,为无锡主山,无锡别称锡山、梁溪。
惠山
古称历山、古华山、西神山。因晋代开山禅师慧照而名慧山,慧通惠,故名惠山。全山九峰,宛若游龙,故又称九龙山。
舜柯山
金匮县志记载“因舜、柯两山相连,故名舜柯山”。传说舜在山下垦过荒而得名舜山;又传吴公子仲雍六世孙柯相所治之处为柯山。元《金匮县志》载:“而谓之历山者当自南朝始,曰舜山、舜柯者,后人因历山之名,故附会其说”。
马迹山
因西北狭窄,东北宽广,状如骏马,因而得名。传说当年秦始皇东巡会稽,乘骑踏浪途经太湖留下马蹄印,遂现一座湖中仙岛,故名。马迹山及周围部分湖面,面积约116平方公里。自然景观以龙头渚、仙鹤嘴、冠嶂峰等为主,近年来依托小灵山和祥符寺所建“灵山胜境”而闻名遐迩。
犊山
又称独山、中犊山。位居太湖与五里湖交汇处。
军(山字旁)嶂山?成性寺
曾为南唐屯兵之处,故又名军(山字旁)将山www5252。金匮县志载“军(山字旁)将山一名军帐,在县西南四十里,滨太湖南”,后名军(山字旁)嶂山。成性寺(龙寺),在军(山字旁)嶂山麓龙湫旁,始建于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开禧二年(1206)获赐“孚泽”额。
雪浪山
宋代山顶建有雪浪庵而得名戎祥猝死。为军(山字旁)嶂山东延横脉,故又名横山,山东麓建有横山寺。
鸿山
相传东汉文学家梁鸿居于此而得名。
阳山
安阳山的简称,安阳山地区原是周武王时安阳侯周赟的采邑地。安阳山北坡的朝阳洞和翠微寺,曾是宋代大觉禅师修炼处。大觉东渡日本后,创立了建长寺派,为开山祖师。日本有建长寺派寺院49处,是与鉴真和尚齐名的中国高僧。日本僧众近年常去安阳山朝拜寻踪。
太湖
古称震泽。《史记正义》载:纵广三百八十三里,周回三万六千顷。或谓之震泽。《禹贡》谓之具区。《山海经》谓之笠泽。《史记正义》曰:五湖,菱湖、游湖、莫湖、贡湖、胥湖也,皆大湖东岸五湾。《左传》《职方》《越语》:谓之五湖。其中相传吴王种菱处名菱湖。
五里湖
又名蠡湖。旧时又称漆湖,亦称小五湖,系太湖(梅梁湖)伸入无锡城区的内湖。相传2500多年前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助越灭吴,功成身退,偕西施泛舟于此,故又名蠡湖。
鹅湖
又名濠湖、鹅真荡。因状如鹅肫,俗称鹅肫荡,“真”与“肫”音近而转。
芙蓉湖
已消失的古代湖泊,在无锡北部,湖之一部分现演变为大运河的河道。因湖中长有很多荷花,因而得名。
京杭运河
大运河的前身,最早开凿于2500年前春秋末期,为吴王夫差开掘连通江淮的吴国邗沟。秦统一中国后,始皇开凿京口至丹阳的曲阿河(江南运河今镇江段)。京杭大运河无锡段,全长40.8公里,始凿于鲁哀公九年(公元前486年),为最早开凿的人工运河。
梁溪河
原称西溪,又名梁清溪。源自惠山,流入太湖。梁溪河是历史悠久的一条河流孙燕佳,誉为无锡的母亲河,无锡因此而别名梁溪。南北朝梁大同年间重浚,故名。旧县志称,汉建无锡子城,西距梁溪,东接运河(城中直河)。“梁溪源出惠山,其袤三十里。”北自西水墩(太保墩)与西运河分流,南至蠡桥,经小渲、大渲入太湖,全长7.5公里。
伯渎港
泰伯在梅里建立勾吴国后,为灌溉排洪开凿的运河,故名。
长广溪?吴塘门
全长约15公里,水面最宽处约300米。取“溪阔水长”之意。吴塘门在长广溪南入太湖之口。因位于吴塘山附近而得名吴塘门。
檀溪
古时此处有一条沟溪,溪边有檀树林,此溪横穿,故名檀溪。
金城湾
位于蠡湖东端,蠡湖两个重要源头——马蠡港、梁塘河在此汇合形成湖湾。
东大池
惠山南麓的大水塘,蓄水灌溉农田,分东西两池,东面的称东大池。
鸭子滩
原名圣塘里,乾隆帝南巡至此见河内肥鸭成群,传旨命名为“鸭子滩”。
泰伯庙
作为太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独立景点的泰伯庙在新区梅村镇至德路西侧,泰伯庙在新区鸿山镇的鸿山西坡。传为东汉永兴二年(154)吴郡太守糜豹奉敕以泰伯故居即宅为庙赵瑛昊,并建泰伯墓。但现存建筑均为明、清时所重建。2006年国务院公布“泰伯庙和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子水居
明东林党人高攀龙始建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的五里湖水上别墅,故名。原址在东蠡湖东北角“鱼池头”(今湖滨区东降(土字旁)镇境内)遗址现已淹没水中,宋笠娜2005-2006年在遗址附近建“水居苑”以志纪念。
崇安寺
位于无锡古城中心,传东晋兴宁二年(364)王羲之舍宅为寺,故名“兴宁寺”,北宋太平兴国初年赐额“崇安教寺”。
惠山寺
位于惠山东麓。南朝刘宋景平元年(423)湛挺舍“历山草堂”为佛寺,名“华山精舍”。梁大同三年(537)称“慧山寺”,慧、惠相通,唐大中元年(847)称“惠山寺”。
南禅寺?妙光塔
位于无锡南城门东侧。南朝梁大同初年始建,名“护国寺”。唐咸亨年间(670-674)改名灵山寺,北宋雍熙年间(984-987)改称“南禅寺”。寺中有塔,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赐额“妙光”。明正统十四年(1449)重建。1983年“妙光塔”列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崇庆庵
在西高山。始建于东吴赤乌年间(238-251),是无锡最早的佛寺。2003年被列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祥符寺
位于马山秦履峰南麓(小灵山),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2003年“祥符寺旧址”,被列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开原寺
在梅园内。始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1994年列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工运桥
在无锡火车站前,跨环城古运河,始建于1906年,原名通运桥,1927年改建后更名工运桥,为纪念1926年无锡缫丝厂工人大罢工。
亭子桥
本名熙春桥,在东门外,跨环城古运河(也称外护城河),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因桥上有凉亭而得名。
三凤桥
原位于大市桥南,跨城中古运河(直河,原为大运河无锡城中段,民国时称中山河,1958年河被填没成为中山路一部分),因桥西是三皇街,桥东有风光桥,所以定名三凤桥。
西门桥
位于无锡西城门外,跨护城河(环城古运河),原名梁溪桥,俗称西门吊桥,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1958年起改名人民桥,2010年重建时复名西门桥。
伯渎桥
位于伯渎港与大运河交汇口,始建于明初,因跨伯渎港而得名。
跨塘桥
位于南门外,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因该桥横跨运河(俗称塘河),故名。
定胜桥
位于南长街贺弄西端,跨定胜河。始建于元泰定年间,原名永圣桥,清末重建时改现名。
耕读桥
位于今木樨新村之南,跨耕读河。由明嘉靖辛丑科进士华云建,原名菰渎桥,重建于1630年。清光绪时改现名,寓意勤耕苦读,造福桑梓。
清名桥
在南门外,跨大运河。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原名清宁桥,后避道光皇帝名旻宁讳,改清名桥。
扬名大桥
坐落在梁塘河上,系三孔石拱古桥,始建于明天顺二年。同治八年由实业家丁明奎出资重建。
谈渡桥
原跨南门外谈渡河上,传说此桥系谈姓人士建于老渡口,故名。现河已填没,有名无桥。
日晖桥
在南长街中段,跨定胜河口。建于明朝,河边的日晖桥码头,是清乾隆六下江南几次登舟的御码头。
莲蓉桥
位于北门外,跨环城运河。始建于唐贞观三年(629)。因无锡北城门古称莲蓉门,故建桥后取名莲蓉桥。
吴桥
位于黄埠墩北,跨大运河。1916年商人吴子敬出资建造,故取名“吴桥”。
三里桥
在大运河北塘塘岸上,跨内塘河河口。因此桥离控江门有三里路之遥,而得名。
宝善桥
跨惠山浜。明朝万历年间建造,因信奉因果行善之意,故取名宝善桥。
蠡桥
位于苏锡路与梁溪河交叉处,跨梁溪河。因靠近仙蠡墩嘿老头演员表,故名。
宝界桥
1934年荣德生60寿庆时出资建造。跨五里湖,因位于宝界山之北,故名“宝界桥”。系钢筋水泥结构桥梁,有60个桥孔,俗称长桥。
巡塘桥
因位于华庄街道巡塘河上而得名。
梁塘桥
在扬名乡,跨梁塘河。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仿清名桥建造。现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葛埭桥
在原开化乡,跨洪邱淹(今称南马蠡港)。相传葛洪曾在此炼丹,故名。
七房桥
位于今鸿山街道之东北,跨啸傲泾。以国学大师钱穆家先世七房而名大森美玲。著名科学家钱伟长、钱临照、钱令希和经济学家钱俊瑞等都出生于此。
八士桥
位于锡北镇杨笑天,原名八字桥,因镇中的市河交叉处有座桥呈八字形而得名。
严家桥
汉代高士严子陵的后裔严河永于明末自东后村迁居于此,建一石桥而得名。
鸭城桥
在东亭之东,跨九里河。相传此地为春秋时期吴王养鸭之城,故名。
高桥(皋桥)
位于石塘湾之东大运河驿道上,跨五泻河(今锡澄运河)口,始建于北宋元佑年间。

编 / 禅歆 图文 / 部分来源于锡东会
倷伲无锡
情 调 无 锡|生 活 美 学|文 创 空 间

微信号:wxbynnwx
合作热线:0510-8185330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