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5-04 10:39:09   全部文章   0/116

一节干电池石头也能变面包 最蠢莫过凯恩斯-私产经济学与伦理学

石头也能变面包 最蠢莫过凯恩斯-私产经济学与伦理学

化石头为面包:凯恩斯奇迹
和那些「宗教般虔诚的热情」所驱使,并以为自己的大师「得到天启」的人们争论,是没有什么用处的。经济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认真分析每一个通货膨胀计划。
文:路德维希·冯·米塞斯
译:禅心云起
I
在形形色色社会主义作者的念想中,物资存货潜在着极大充裕。只要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就能实现「按需分配」。另有某类作者,幻想通过货币和信用体系的改革,把这样的天堂乐土带至人间。在他们看来,欠缺的不过是更多货币和信用而已。他们把利率视作一种人工现象。这种现象是人为让「支付手段」变得稀缺造成的。
他们在成百上千本书籍和手册中,狂热指责「正统」经济学家不愿认可通货膨胀论和货币扩张论。他们一而再三的地说,一切弊端,都源于经济学这门「忧郁科学」的错误教导,还有银行家和高利贷者的「信用垄断」梁耀莲。他们的主要政纲内容就是:为了把货币从「节制论」的脚镣中释放出来,就要创造免费货币〖Freigeld,西尔维奥·格塞尔(SilvioGesell)的术语〗,授予廉价甚至无偿的信用。
这一观念吸引了不知就里的大众,也深深受到政府的欢迎。各国政府,正致力于同时增加流通货币和支票存款这两者的数量。可喜爱通货膨胀政策的政府和党派,还是羞于公开承认通货膨胀主义者的信条。虽然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恰是通货膨胀和宽松货币的政策,可通货膨胀的书面辩护士,仍被当作「货币狂想者」而受鄙视。他们的学说,在大学课堂中未有一席之地。
英国政府已故经济顾问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通货膨胀理论的新先知。「凯恩斯革命」就含在他公开支持格塞尔学说的这个事实当中。凯恩斯勋爵作为英国最重要的格塞尔主义者,也采用了通胀文学的弥赛亚式奇异词汇,还将其引入正式文献。1943年4月8日的《英国专家论文》表示,信贷扩张带来了「化石头为面包(…)的奇迹」。这份文献的作者,当然就是凯恩斯本人。从休谟和穆勒对奇迹的看法,到这个大异其趣的陈述,大不列颠确实走过了漫漫长路。
II
1920年,凯恩斯凭借作品《和平的经济后果》登上政治舞台。他想要证明,对于一战赔偿款的要求,远远超出德国支付「转移」的能力。这本书结果大获成功。德国民族主义者的宣传机器在各国站稳脚跟,不倦于把他说成是世上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和英国最明智的政治家。
然而,把英国在两次大战间歇期的自杀性外交政策归咎于凯恩斯是错的。其他力量,尤其是对于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战争贩子」之类马克思学说的接受,对于绥靖政策的兴起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少数高瞻远瞩的人以外,几乎所有英国人,都支持这个最终让纳粹乘机发动二战的政策。
一位才华出众的法国经济学家艾蒂安·曼图斯(EtienneMantoux)逐个观点分析了凯恩斯的这部著名作品。他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研究成果,无论对于经济学家凯恩斯,还是统计学家凯恩斯,甚而是政治家凯恩斯,都是毁灭性的。凯恩斯支持者实难以找到任何实质性辩解。凯恩斯友人兼传记作者罗宾逊教授唯一能能拿出手的反驳是,这种对于凯恩斯立场的强烈驳斥「不出所料,来自一位法国人」。这个说法就好像绥靖政策和失败情绪的恶果,从没有影响过英国似的!
艾蒂安·曼图斯是著名史学家保罗·曼图斯之子,法国最著名的年轻一代经济学家。他为经济理论做出过宝贵贡献——其中包括1937年《政治经济学评论》刊出的对凯恩斯《通论》的敏锐批评——在他着手撰写《迦太基式的和平,或凯恩斯的经济后果》之前。可惜他没能活着看到本人作品的出版。他作为法军军官,在大战尾声时丧命于军事行动。他的英年早逝,对于法国而言是个沉重损失。法国今天极其缺乏这样智勇兼备的经济学家。
III
把当代英国经济和金融政策诸种缺陷和失败全怪罪于凯恩斯也是错的。当他开始写作时,英国已经放弃自由放任原则很久了。这是托马斯·卡莱尔、约翰·罗斯金等人、尤其是费边社的成就。那些生于19世纪80年代后的人,只不过是维多利亚时代末期「大学和客厅社会主义者」的蹩脚模仿者。和他们批评统治体制的前辈不同,他们是政府和压力集团政策的辩护人,而这些政策之不当、徒劳甚至有害,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凯恩斯学说以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源头。西摩·E.哈里斯教授刚刚把学、政两界人士对于这个学说的评论结集,出版了厚厚一卷文选,标题是《新经济学:凯恩斯对理论和公共政策的影响》。凯恩斯主义无论能否合理主张「新经济学」这个称谓,或者它只是由屡遭驳斥的重商主义谬论,还是期待法币发行让每个人变富的流行诡辩翻版而来,都是无关紧要的。对一个学说而言真正重要的,不在于新旧与否,而在于是对是错。
这部文选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它都不打算反驳严肃经济学家对凯恩斯的异议。编辑简直难以想象,竟有磊落廉直的人会不赞成凯恩斯的观点。在他看来,对凯恩斯的反驳来自于「既得利益的旧理论学者」和「新闻、广播、金融、(金主赞助的)研究的压倒性影响」。在他看来,非凯恩斯主义者不过是群被收买的谄媚者,根本不值一提余祥铨。因此,哈里斯教授采纳了马克思主义者和纳粹的方法——倾向于诋毁批评者,质疑其动机,而非反驳其观点。
其中几篇文稿尚能以有尊严的语言写成,在对凯恩斯成就的评价中,有所保留甚至批评。其他文章索性只是大唱赞歌、欢呼雷动。萨缪尔森教授这样告诉我们:「在1936年之前出生的经济学家有福了——是的。但不要过早出生!」他接着引用华兹华斯的诗句:
「能活在黎明时光是何等幸福,
但那时是个青年更胜似天堂!」
从文艺殿堂的崇高巅峰,直跌入定量科学的平庸山谷。经济学家如何被1936年的凯恩斯福音所感化?萨缪尔森教授给了我们真切展示。35岁以下的人,假以时日,充分掌握其真义;超过50岁的人,看起来不为所动;介于两者间的经济学家,则发生分裂。为我们奉上墨索里尼青年主题的重弹老调之后,他还抛出更多过时的法西斯口号,例如「未来的浪潮」。然而,另一位撰稿者保罗·斯威齐对此看法不同。在他眼里,凯恩斯沾染了「布尔乔亚思想的缺陷」,因此并非人类的救主,不过是肩负历史使命的先驱,而这个使命就是:为英国人心灵接受纯粹的马克思主义、为大不列颠从意理上全盘接受社会主义做好准备。
凯恩斯勋爵的追随者模仿其偶像的手法,诉诸于含沙射影,试图以模棱两可的措辞,让对手显得可疑。许多人心怀激赏,称颂凯恩斯的「文体卓越」和「语言纯熟」。可这实际上都不过是廉价的修辞技巧。
凯恩斯说,李嘉图「像宗教裁判所征服西班牙那样彻底征服了英格兰」。这个比较,极尽歹毒之能事。宗教裁判所是在武官和刽子手的协助下,让西班牙人屈服。而李嘉图的理论,则是被英国知识分子当成正确理论来自觉接受,全无外力压迫和强制。但是,在比较这两件完全不同之事时,凯恩斯转弯抹角地暗示,李嘉图学说的成功,有某些可耻之处,而那些不赞成他学说的人,就像与宗教裁判所的恐怖作斗争的人一样,是英勇、高尚和无畏的自由战士。
凯恩斯最著名的敏悟是:「对于死者而言,两座金字塔、两次弥撒带来的好处要两倍于一座金字塔和一次弥散。然而,在伦敦和约克之间造两条铁路则并非如此束氏畜猫。」这句俏皮话,显然当得起奥斯卡·王尔德或萧伯纳戏剧中的一名角色,却并不能证明在地上挖洞穴,并用储蓄支付「可以增加有用商品和服务,也即增加真实国民所得」之论。但是,它让对手处于尴尬境地:要么放过明显论点不予理会,要么用合乎逻辑而有条理的推理,来对付灵光一闪。

对于凯恩斯的伎俩另举一例,那就是他对巴黎和会的恶意描述。一节干电池凯恩斯不同意克列孟梭的想法。因此,他大肆渲染克列孟梭的行头和外表,似乎难以达到伦敦服饰店的标准,以此来羞辱对手。他形容克列孟梭的皮鞋由「厚黑皮革制成,品质精良,可土里土气,有时又很怪异,用扣子而不是鞋带地系在上面」。可这个事实和德国的赔偿问题又有什么关系?在大战造成1500万人惨死后,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家聚在一起,给人类一个新的国际秩序和持久和平(…)而大英帝国的这位金融专家,却拿法国总理乡村风格的鞋子戏谑取乐。
14年后举办了另一次国际会议。这一次,凯恩斯不再像1919年那样是僚属顾问,而是主角之一。关于1933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罗宾逊教授指出:「全世界的许多经济学家都会记住(…)1933年在考文特花园向世界经济大会代表致敬的演出。这次大会极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凯恩斯的构想和组织。」
没有效力于1933年各国愚蠢可悲政府的经济学家,因此没有成为代表,也没有出席那次令人愉快的芭蕾晚会。可他们出于其他原因,也会记得伦敦会议。这场大会标志着新重商主义政策在国际事务史上的最大失败。而这些政策,正是凯恩斯本人所拥护的。与1933年这次惨败相比,1919年的巴黎和会似乎非常成功。可凯恩斯并没有对1933年代表的外套、鞋子和手套,予以讽刺意味的评头论足。
V
尽管凯恩斯认为「被奇怪忽视、受不公对待的先知西尔维奥·格塞尔」是位先驱,可他本人的学说与格塞尔的学说却大不相同。凯恩斯从格塞尔和其他通胀鼓吹者那里借来的,不是学说的内容,而是实际的结论,还有他们用来削弱对手威望的手段。这些策略包括:
1)一切对手,也就是所有那些不把信用扩张视为万应灵丹的人,都被拢归在一起,被合称为「正统」。这暗示着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区别。
2)据说经济科学的发展,在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身上达到顶峰,并以凯恩斯而告终。现代主观经济学的研究结果则被避而不谈。
3)从大卫·休谟以来的所有经济学家,一直在澄清货币及其替代物数量变化的结果。这些经济学家的努力被统统忽略。凯恩斯从来没有通过推理,着手完成驳斥这些学说的无望任务。
总之,文选的各位作者将其大师的技巧派上用场。他们的批判靶心是一套由自己的幻想所创的学说,与严肃经济学家所阐述的理论,毫无类似之处。经济学家关于信用扩张必然结果所说的一切,被他们弃之不顾。他们似乎从来没有听说过商业周期货币理论官心计。
为了正确评价凯恩斯的《通论》在学界取得的成功,必须考虑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学经济学科的普遍情况。
在过去几十年执掌经济学教席的人中,只有少数几个真正的经济学家,也即完全熟悉现代主观经济学理论发展的人。老古典经济学家以及那些当代经济学家的观点,在教材中被随意歪曲,在课堂上被大肆丑化;它们被冠以老掉牙、正统、反动、布尔乔亚或华尔街经济学的封号。大学的老师自鸣得意于驳倒了曼彻斯特学派和自由放任主义的抽象学说。
这两种思想学派的冲突对立,表现在它们处理工会问题上的实际关注不同。那些被贬为正统派的经济学家教导说,工人工资水平的永久上升,只有在人均资本投入额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无论是政府法令还是工会压力,如果规定的最低工资水平,高于自由市场确定的工资水平,那么失业的恶果,就会成为永久、普遍的现象。
在那些追求时髦的大学中,几乎所有教授都尖锐抨击了这个理论。这些自封为「非正统」的空谈家,以这种方式诠释过去200年的经济史:实际工资水平和生活水平空前高涨,是由工联主义和政府亲劳工立法带来的。在他们看来,工联主义真正有益于所有工人乃至全民。他们强调,只有那些昧良心的狡辩家,为了冷酷剥削者明显不公的利益,才会认为工联的暴力行径是错的。他们以为,政府要得人心,最该在意的,就是尽可能鼓励工会,给他们一切必要协助,压制雇主的阴谋,把工资水平设定得越来越高。
但是,一旦政府和立法机构顺从工会意愿,赋予它一切特权来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正统」经济学家预测的后果就会出现:潜在劳动力旷日持久的大规模失业。
「非正统」空谈家闹糊涂了。他们用来反对「正统」理论的唯一论证,不过是用他们自己对于经验的错误解释。可如今现实就像「抽象学派」所准确预测的那样发展。「非正统派」中一片惊惶失措。
此时此刻,凯恩斯发表了《通论》。这对于尴尬的「进步主义者」来说,是多么大的安慰!这样,他们终于有了些对抗「正统」观点的东西。失业,并非因为不合理的劳动政策,而是因为货币和信用体系的缺陷。不必再担忧储蓄和资本积累不足空手道凯南,也不必再操心公共财政赤字。消除失业的唯一办法,相反正是通过信贷扩张和通货膨胀,为公共开支增加「有效需求」。
《通论》推荐的政策,正是那些「货币狂想者」老早就提出来的下嫁gl,也是1929年及之后大萧条时期大多数政府所支持的政策。有人认为,凯恩斯的早期著述,在把世界上最强大的那几个政府,转化到鲁莽开支、信用扩张和通货膨胀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视这个细节问题悬而未决。无论如何,不可否认的是,政府及其官员,并未等到《通论》发表,才开始采用「凯恩斯主义」——或更确切说,格赛尔主义的政策。
VI
凯恩斯《通论》在1936年并未开创新经济政策的时代。勿宁说,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凯恩斯所推荐的这些政策,已濒临于其必然后果即将显现邦奇威尔斯,其本身不可持续的时候。纵然是最狂热的凯恩斯主义者,也不敢说今日英国的苦痛源于储蓄太多和开支不足。「进步主义」的经济政策,在过去的几十年被过度美化。其政策实质,就是随着收入增加,被没收的部分也越来越多——这些钱被花在公共的挥霍浪费上,被用于资助最强势的压力集团成员。
在「非正统派」眼中,任何一种政策,无论其不足有多么明显,作为促进平等目标的手段,都是合理的。现在这个过程走到了尽头。采取目前的税率,运用这些管制价格、利润和利率的方法,这个体系正在自我摧毁,已经难以为继。即便没收年收入超过1000英镑部分的每一便士,也不会为英国的公共收入带来明显增长。最顽固的费边社成员也不能不认识到,从今往后,用于公共开支的资金,必须从本该靠公共开支获益的同一批人身上获得。无论是货币扩张还是财政开支,英国都已经达到了极限。
美国的状况并没有本质区别。凯恩斯主义使工资率上涨的秘诀不再奏效。新政启动的信贷扩张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短期延迟了不当劳工政策的后果。在此期间,政府和工会头头可以自夸保障了「普通人」的「社会利益」。可现在,货币和支票存款数量增加的必然后果已然显现。物价越来越高。美国正在上演的一幕平泽里菜子,正代表着凯恩斯主义的最后失败。
毫无疑问许雯may,美国公众正在抛弃凯恩斯主义的观念和口号。翟山鹰它们的威望正在减弱。就在几年前,政客们的天真谈论,还囿于以美元计价的国民收入,没把政府通胀所致的美元购买力变化考虑在内。蛊惑人心者设定了他们希望实现的国民(美元)收入水平。今天,这种形式的推论不再时兴。「普通人」最后了解到,增加美元的数量,并不能使美国富有起来。哈里斯教授仍然称赞罗斯福政府提高了美元收入水平。但是,凯恩斯主义的这种坚持己见,今天只存在于课堂之中。
还有老师告诉学生:「经济可以靠自力牵引而上升」,并说:「我们可以靠多花钱来走向繁荣。」但凯恩斯主义的奇迹不可能实现;石头不会摇身变成面包。文集收录的这些博学作家的作品,不过是证实了编辑序言中所说的,「凯恩斯能从门徒身上唤起对其经济学宗教般虔诚的热情,这可被有效利用来促进新经济学的传播爱原爱蕾娜。」哈里斯教授接着说:「凯恩斯确实得到了天启。」
和那些「宗教般虔诚的热情」所驱使,并以为自己的大师「得到天启」的人们争论,是没有什么用处的。经济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认真分析每一个通货膨胀计划,无论是凯恩斯和格塞尔的,还是他们的无数先辈,从约翰劳到道格拉斯少校的。然而,没人会期望任何合乎逻辑的论证或任何经验,能够动摇那些以「开支和信用扩张带来救赎」为信仰者宗教般虔诚的热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