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7-27 16:19:01   全部文章   0/154

444sss无耻宋之问 傲娇杜审言-小鸣老师

无耻宋之问 傲娇杜审言-小鸣老师
这是唐诗趣话的第四篇文章,有朋友说之前的文章内容还可以,就是排版有点丑,听取意见,改进一下。“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希望各位看官觉得还有点进步。
01
今天登场的第一位主角叫杜审言利孝和。说实话,我知道他是因为先读了他孙子的诗,他孙子就是号称唐朝诗坛双子星之一的“诗圣”杜甫。这位大诗人前阵子很忙,杜甫的诗影响太广,搞得学生娃们也很忙,所以大家就拿他恶搞,不过不影响我辈对他的崇敬之情。

杜审言的诗写得如何容后再论,但他这个人傲娇的作风穿过千古,依然扑面而来,被称为“大唐第一狂人”。
杜审言年轻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蕾妮斯梅这四大才子水平差不多,杜审言却只佩服崔融,对苏味道十分瞧不起,苏味道就是后来四川眉县“三苏”的祖先。
当时,苏味道任天官侍郎(即吏部侍郎),相当于中组部部长,是杜审言的上司。在考评官员时,杜审言负责在文书上写判词,然后送苏味道审阅。一天,他交完作业出来,马上对别人说:“味道必死。”听的人大惊失色,忙问怎么回事张俊宁,他说:“彼见吾判温州人在巴黎,且羞死。”意思是说,我的判词写得那么好,苏味道一见,自愧弗如,肯定会羞死啊!这就是杜审言的说话风格。他喜欢在嘴上占别人的便宜,虽然大多数时候只是调侃,但也够伤人的。还好,苏味道没那么小心眼儿,对此只是一笑置之。
后来,苏味道两度官至宰相,位极人臣。虽然他没有多大担当,做什么事情都“模棱持其两端可也”李励庄,被人称为“苏模棱”周峰国,仕途却比杜审言顺多了。老杜很有才华,却亏在过于直率,喜欢吹牛,只图贬损别人过嘴瘾,难免不招人待见。因此,“文章四友”中的其他三人都升官了,杜审言还是当着他的洛阳丞,一直在“基层”晃荡。
尽管如此,这也不耽误老杜使用“精神胜利法”。他有一句流传很广的名言:“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伊东鸭太郎。”这是成语“衙官屈宋”的出处。什么意思呢?杜审言就是说我写文章,屈原、宋玉只配打下手;我玩书法,王羲之见了都得认输。乖乖!这口气也太大了吧?人们听得面面相觑,当然谁也不会当真,只觉得这人真敢吹牛皮。你想啊,直到现在提起屈原、宋玉、王羲之,还是妇孺皆知,杜审言的知名度呢?根本不在一个“重量级”,难怪史书中评价他“其矜诞类此”。
杜审言有四个儿子,其中两个最有名。长子杜闲,对我们最大的贡献是生了个儿子杜甫。次子杜并,十三岁就死了,但这事闹得全国上下都知道,连武则天也过问这个事。
事情的起因也和杜审言的一张臭嘴有关系,杜审言在工作中得罪了同事,被两个同事联名诬告,进去了齐藤八云,据说还判了死罪。他第二个儿子杜并为父报仇,在这两个家伙举办的宴会上怀揣利刃登场,当场将一人刺成重伤,不久后就死了,杜并本人也被打死。
这事闹得很大,朝野震惊。杜审言的命保住了,却因此被免官回到洛阳,三年后将儿子安葬在“建春门东五里”,杜并也成了舍身救父的英雄,轻易不出手的著名文人苏颋(tǐng)主动为他写了墓志铭。女皇武则天听说了这件事后,将杜审言召入京师,为他平了反,重新给他官做。
杜审言善于写五言律诗,当时还挺有名的,杜甫也说“吾祖诗冠古”,当然这个有吹牛的成分。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比较有名: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这首诗写诗人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伤情。诗一开头就发出感慨,说明离乡宦游,对异土之“物候”才有“惊新”之意。中间二联具体写“惊新”,写江南新春景色,诗人怀念中原故土的情意。尾联点明思归和道出自己伤春的本意。这是一首和诗,采用拟人手法,写江南早春,历历如画。对仗工整,结构细密,字字锤炼。
杜审言把他的傲娇本色坚持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据记载权色仕途,杜审言临终时,他的好友宋之问、武平一同前来探视,两人本来要落泪了,老杜却调侃了几句,让他们再也感伤不起来。他是这样说的:“甚为造化小儿相苦,尚何言忘情水吉他谱!然吾在,久压公等。今且死,固大慰执掌无限,但恨不见替人也帝煞血妻。”意思是说,上天害得我这么苦,还有什么可说的!不过,有我在世一天,你们就一天不得出头。现在我要死了,你们应该高兴才是,只可惜没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能接替我啊!这两个人估计也是瞬间石化了。
杜审言去世后,葬于偃师首阳山前祖茔。过了100余年,杜甫的遗骨也归葬这里,与祖父相伴周思扬。

02
今天登场的第二位主角叫宋之问。我们对宋之问最早的了解是因为他写的一首《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首诗是宋之问被贬官岭南,因为受不了广州的气候,逃回故乡,途径襄阳的时候所写,其中“近乡情怯”这句成语就出自这首诗。

后来随着对宋之问资料的掌握,才了解到这个人虽然人才气过人,但人品极差,最后落得个被赐死的下场。
宋之问(约656 — 约712),现在山西汾阳人,还有一种说法是河南人。宋之问从小就聪明异常,二十岁就和外甥刘希夷一起中了进士,当时是上元二年(675年),工作后和初唐四杰的杨炯做过同事。宋之问的才气可以用“龙门夺袍”的轶事来表现。
武则天有次游龙门时“命群官赋诗,先成者赐以锦袍”。并由她的文学侍从著名才女上官婉儿主持定优劣。结果左史东方虬首先写好,题为《咏春雪》:“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于是,按事先约定的规则把锦袍赐给东方虬。东方虬“拜赐重生之官屠,坐未安”,宋之问的诗《龙门应制》写好了,这首诗很长,大家可以百度来看,上官婉儿认为“文理兼美”,而且也得到大家的公认:“左右莫不称善”。于是,武则天“乃就夺锦袍衣之。”这就是文坛佳话“龙门夺袍”。
宋之问能力很强,但人品实在不敢恭维,他有一个外甥名叫刘希夷七星斗神,与宋之问年龄相仿,与宋之问同年中进士,也是一位诗人。刘希夷写了一首题为《代悲白头翁》的诗,宋之问看到外甥这首尚未公之于众的诗后赞不绝口,尤其喜爱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两句。宋之问请求外甥将这首诗让给自己醉拥江山美男,刘希夷起初答应了,可不久又反悔,因为他实在难以割爱。宋之问恼羞成怒,为了将此诗据为己有,竟然命令家奴用土袋将外甥活活压死,可怜才华横溢的诗人刘希夷去世时还不到30岁。这就是“因诗杀人”的典故。
武则天执政时期胡锦星,宋之问曾担任左奉宸内供奉的官职。奉宸院说穿了就是武则天的后宫,里面供养的尽是一些从各地挑选而来的年轻美貌的男子,以备女皇享用。据说宋之问“伟仪貌易舱网,雄于辩”,自然是奉宸院的合适人选。当时武则天的男宠是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两人倚仗女皇的宠爱,飞扬跋扈,权倾一时,连武承嗣、武三思等朝廷重臣都巴结他俩。宋之问做梦都渴望像张氏兄弟那样得到武则天的宠爱,爬上女皇的龙床,于是来了个毛遂自荐,写了一首艳诗献给女皇。武则天读后赞不绝口,待宋之问离开后,却对身边人说:“这个宋之问,的确是难遇之才,只是他口臭熏人,让朕无法忍受。”看来口臭也会影响人的前途。
宋之问的厚颜无耻还表现在他攀附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庄河便民网,伺候这两个人没有下限,为这两个人拿夜壶,被人引为笑柄。二张倒台之后,他也被贬官到今天的广东罗定,上面那首《渡汉江》就是从广东逃回家乡时途中所作。

宋之问从贬官之地偷偷逃回了洛阳,藏匿在好友张仲之家中。当时虽然武则天已死,但武姓残余势力仍在,武三思等人依然声势显赫,包括张仲之在内的一些朝廷大臣对此愤恨不已。一天,张仲之正与人密谋杀掉武三思,宋之问听到后立即派侄子前去告发,结果张仲之全家被杀。宋之问卖友求荣,依附武三思,不但其擅自逃回洛阳一事没有被追究,反而被提拔为鸿胪主簿,就是现在的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后又改任考功员外郎。其所作所为,为当时的人们不齿。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临淄王李隆基发动宫廷政变,拥戴他的父亲唐睿宗李旦重新登基,声名狼藉的宋之问先是被贬官到广西钦州,后来又被贬到贵州,唐玄宗继位后,让宋之问自杀了。
宋之问对唐诗的贡献是使六朝以来的格律诗的法则更趋细密,使五言律诗的体制更臻完善,并创造了七言律诗的新体444sss。他也是律诗的奠基人之一。
下篇预告《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小鸣老师”!更欢迎转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