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7-01 14:46:17   全部文章   0/190

专业级差是什么意思梅林◆心情散文|龙平波:我买的第一本小说叫《故土》 0143期-梅林秋语微刊

梅林◆心情散文|龙平波:我买的第一本小说叫《故土》 0143期-梅林秋语微刊

点击蓝字“梅林秋语”关注我们
我买的第一本小说叫
《故土》
作者:平儿
看到这个暑假县宣传部在强力推进“门前三小”工程,心里觉得真好。特别是“小书屋”,这个美好的词竟让我内心里涌出一种温暖,翻出一段美丽的记忆来。
小时候很喜欢书。但拥有一本厚厚的书不容易。虽然不像牛汉小时候那样,要把课本撕一半分给伙伴,但能拥有一本厚厚的小说,那可还真是奢侈。父母生了我们姐妹三个,还带个哥哥,家里就比别人家多了两张嘴。我上一年级学费1.78元,都减免一元了,哪有闲钱给我们买书?
不过姑姑那时条件好一点,总会偶尔塞给我们姐妹一毛两毛零花钱弹弹岛战纪。我们姐妹也会自己采些草药送到药店,或者闲时去水田沟里挖些泥鳅黄鳝来换些零花钱的。
我小时的零花钱都换成小人书了。那时候乡政府还叫公社,每个公社有个供销社,都是人们日常生活必须的一些物资。当然也包括文具和一些小人书。我们家就离槚山公社供销社不远。有空我就会到供销社玻璃柜台前,眼睛贴着厚厚的玻璃一本挨一本看着柜里那些码得齐整的、摊开摆放的,充满诱惑的小人书的封面森光子。那成套的《八仙过海》、《封神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等,无不给着我这颗紧贴玻璃的贫瘠的头颅充分的想像和向往。直到现在,脑子里还非常清晰着《八仙过海》中蓝采和提着花篮、衣袂飘飘的形象,还有山猫嘴吃鱼时左嘴角吃一块鱼、右嘴角吐出骨头的滑稽形象。有时度着口袋里的一毛两毛挑了中意的一本,就会沿着供销社到家的那条江岸一路翻回家。
供销社有没有大本的小说,印象不深活水源记,也许那时还小,只向往着小人书。那时我的抽屉里塞满了小人书,妹妹的抽屉都是各种小饰品。哈哈时幽冥,几十年过去了,妹妹仍然喜欢用各种小东西打扮着家,就算最忙最累,她也会把家里的花养得灿烂,摆得恰到好处。小妹妹那时人姚双喜小,她的钱舍不得花,大多在家里来客人买豆腐急用时充公了。
后来公社改乡了,每个乡就有了一个专门的小新华书店,兰雨霖那可是大本小本的书都有了。长大一点的我也开始把视线移到那些大本厚本的书上。不过那些大本的书价格都是上元的,便宜的也得八、九毛。
不知从何时起,娘不准我看小人书。大概是上高年级了吧。娘大概觉得看小人书是小孩子的游戏,我上高年级了就该正经读书。专业级差是什么意思大字不识一箩的娘看到我拿的是大本的书啥都不会说我勇者净化之剑,也不管是小说不小说。看小人书可不行。有一个晚上,我一边烧柴火一边看刚从同学那里借的一本小人书星际画师,娘一把夺过那本小人书撕了扔到火里。害得我赔钱给那同学,她还不行。她一定要这本书。我跑了好多趟供销社也没有。结果我好长时间不敢乱花零用钱,加赔了两毛钱才了事。
也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开始想买厚本的书天作之莓,反正上初中我基本没买小人书。那时候《七剑下天山》这样的长篇是在语文老师定的报纸上的小说连载中看完的,不过语文老师可能至今都不知道娴医,因为每次都是他看完符嘉超,然后他外甥女(我的好朋友)偷偷拿出来给我看的。我看完后还在每天的放学路上又从头至尾讲给另一个闺蜜听。所以那杨云骢和飞红巾的印象也一直还在。
喜欢大本厚本的书还是源于我的农民父亲。每次父亲出工回来就会坐在竹椅上看书。有时一边吃饭一边看。有一次妹妹趁他装饭时把他凳子抽走,结果眼睛一直盯着书页的父亲一坐下去,来了个四脚朝天。父亲看的书有《封神演义》、《薛丁山征西》、《薛平贵征东》、《穆桂英挂帅》、《十二寡妇出征》等等等等,包括《希特勒之死》、《萍踪侠影》之类,我都是站在凳子上取下父亲放在高高的壁台的这些书翻看过的小林竜介。父亲可能至今都不知道我翻过这些书,我也至今都不知道他从哪弄来这些书。那时忙着集体出工,当队长的父亲总是早出晚归,回到家捧着本书就啥都忘了闵泳珍。我们姐妹又叶咲梦小,所以娘没少因此和父亲吵架。
我不爱小饰品。我把那些一分两分五分的硬币都收在一个玻璃罐头瓶里。记得初一的暑假,娘允许我到大桥的闺蜜家住一段时间,我居然带着这一罐嚯嚯响的硬币和闺蜜从槚山经丫江桥到大桥,经过三个公社,一路走了几十里。那时根本没想过坐车的,应该很少车吧安德胜。那条叫做车路的路上人影也很少,但绝对比车影多。
我们俩先到大桥那个小小的新华书店。书店很小,估计不到十个平米,靠壁的书柜摆满了书。屋中的柜台很窄。几十年过去了,我清楚记得自己从那一排排书里选中了一本小说《故土》,作者苏叔阳小孽小囍。我把一罐硬币倒在那小小的柜台上,大大小小的硬币撒满了整个柜台,大概是2块9毛多。
我想自己一定把这本封面朴实的书摩挲了很久,要不我不会把这个并不特别有名的作者名字记得那么清晰。
几十年来读过小说无数,那些主人公的名字和他的故事早就成了遗失的名字和故事,被岁月的风吹散,不能成形。可并不算名著的《故土》的主人公白天明的印象却是那么深刻,我甚至还记得其中一段白天明的心理描写:当白天明听到一个温柔的声音呼唤他“天明”的时候,白天明心中一阵惊异。因为那么长时间以来,他总是听到呼唤他的是“白天明”、“白天明同志”。当听到喊他“白天明”,他心里就准备着迎接一场批斗;当听到喊他“白天明同志”,他知道接下来是一场严肃的谈话。只有那种心灵的呼唤才会叫他“天明”……我那时还小,还不懂得爱情,但我后来的骨血里称呼自己喜欢的男生怎么也不能连名带姓。准是受了这里的影响吧。

那个时候组里十七、八岁的女孩特别多,都是我姑姑辈,暑假她们都在我们家跟奶奶学裁缝甄云龙。那些姑姑们每天让我读《故土》里女主人公写给白天明的信。百听不厌。每读一次,她们都听得很开心,容光焕发的武鸣人才网。我那时觉得好笑,还以为自己并不标准的普通话朗读起来还算好。现在才明白,那些都是恋爱信,我的那些十七、八岁的姑姑们正是情窦初开时喀秋莎吉他谱。哈哈,年少的我算是用这样梦不知觉的方式给那些没读过多少书的姑姑们上了一堂纯洁的爱情课吧。
今天看到县里的“门前三小”的“小书屋”,我居然会一下子想到大桥公社的那个小小的新华书店,想起那本苏叔阳的《故土》来。也不知会不会每一个书屋里都会有一个印象深刻的我。不过我相信。

图片/网络
文/平儿
编辑/凌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