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12-15 14:54:02   全部文章   0/81

世界能源理事会施甸金布朗,血液里流淌着茶香的民族-边地有诗

施甸金布朗,血液里流淌着茶香的民族-边地有诗


(布朗采茶)
施甸金布朗依媛奈绪,血液里流淌着茶香的民族
刁丽俊

云南的少数民族,总藏在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深山里,尤其是特少民族,在想象不到的遥远里,日出劳作,月起对歌,把自己活成一株深山里的老茶树不良尤物,时间越久张镇新,越醇香浓厚。施甸金布朗就是这样,在怒江东岸的层峦叠嶂里,饮风沐雨,在千百年的岁月更迭中承袭和创造了滇西特有的原始布朗文化,也可以称为“百濮”族群的创世史诗。

(摆榔乡大中村得埃乌的古茶树)
《华阳国志》里说,在古哀牢时期,在澜沧江和怒江流域,就生活着操孟高棉语的土著民族,一支就是现今布朗族的先民。他们在高山密林里采集狩猎,驯茶种茶制茶烤茶喝茶,成为一个与茶有着特殊渊源的民族。走过很多少数民族村寨,唯有觉得,布朗族的茶,自成体系,携带着远古的气息,弥散着高山的浑厚,是一个民族与大地相融的日月精粹裘德道。在施甸摆朗乡的大中村和木老元乡的哈寨,至今存活着上千年的古茶树章丽厚身价,这些茶树,不仅是布朗族的经济来源,更是他们的精神依存。在他们眼里,万物有灵,古茶树是神,需要接受人们的供奉和敬畏,所以每年4月的祭茶祖节,茶农们都要都要向神农氏奉上精心准备的鲜花和贡品,祈愿风调雨顺,百业兴旺。4月30日施甸作家苍霖在朋友圈发了一个酒房乡烂泥塘村茶祖开采的视频,虬枝盘劲的古茶树完全可以用震撼来形容。这老茶树是苍霖外祖家的,树龄应该不低于五六百年,开采现场的壮观吸引了众多的村民,视频里当地茶农都在感叹它的庞大和繁茂:“哎白白,这个地方咋个有这粗的大茶树啊,不得不得,发上来有十几叉”。而在之前几天,施甸县文联与保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五县区作家艺术家在摆朗乡和木老元乡采风时,所到村寨,无不是茶山飘绿,茶乡飞歌,茶韵飘香。

(酒房乡烂泥塘村的古茶树)
4月23日,当采风团成员在中巴车上被七弯八扭的山路甩得晕晕乎乎的时候,一进摆榔乡大中村,迎面而来的一片翠绿茶园立刻让大家精神一振,随着服饰艳丽的布朗族妇女边采茶边唱响采茶调,穿透山谷的山歌吸引大家走下车,走进茶地血战撒哈拉,追着他们拍了半天还余韵未尽。再然后走进大中村得埃乌新村,村支书李新照把大家迎进他家的家庭手工茶厂,一壶琥珀色的红茶,一壶青绿的绿茶一一泡上来,红茶醇香扑鼻,绿茶满口生津,村长边讲解边示范制茶过程,让观者兴致盎然。忽然有一股烤茶的糊香袭来,循香而去,原来厨房里正在做烤罐茶。

(布朗山寨新一代创业者李凤云)
烤罐茶是云南山区各族群众特别喜欢的一种饮茶方式。不管汉族,彝族,白族,布朗族等等,都喜欢。制作方式很简单,也很特殊,用一个土陶罐,抓一把自己晒制的大叶茶扔进去,就着火塘慢慢烤(记住一定得是柴火烧出的炭火),待茶烤黄了,甚至烤糊了,发出浓郁的香味时,把火塘上架着的黑黢黢的茶壶里的开水冲进去,随着“刺啦”一声,罐口烟雾升腾,茶香劈头盖脸四处碰撞,颤巍巍接过一杯烤茶,慢慢吸吮一口,浓香直侵肺腑。这种喝茶,感受完全不同于茶馆里的阳春白雪,它来的浓烈,来得豪爽,就跟大山里的民族一样。

(腾冲绮罗红雷响茶)
烤罐茶的另一个名字,叫雷响茶。对雷响茶的体验,来自腾冲绮罗红。绮罗红的雷响茶,又是一个活色生香的视觉和味觉体验。茶是同样的大叶茶,罐是同样的土陶罐,火是同样是木炭火,活色生香的一点齐国远,是云南制茶高级工程师李友芬老师将细香洁白的鲜茶花加进碗里,一注浓茶与仙子一样轻盈的花香结合,产生了奇妙的味觉效果,气息氤氲间,喝茶人皆飘飘然不知身处何处。如果再想麻烦,李老师还可以就着炭火笑笑鸟,将糯米慢慢炒黄加进茶罐里,冲出来的茶香更是妙不可言。雷响茶的灵感恋爱求证,其实与烤罐茶同宗不同源。它的灵感,来自滇西大马帮。千百年来,行走在南方丝绸路上的马帮脚夫,累了渴了,就在路边架起火烤起茶,三碗下去,疲劳顿消。李老师就把这种马帮文化信手拈来,作为公司独特的喝茶体验,想不到让许多北京上海来的客人见之倾倒,喝之陶醉。

(哈寨祭龙神)
我把雷响茶顺手牵来与烤罐茶放一起,实在是余味绕唇,对这两种茶思之甚切。
在得埃乌,有一个布朗族小姑娘一直陪在我们身边,给我们敬酒,给我们泡茶,我注意到她,是因为她天然的明丽里透出的不一样的上进气质陈御风。她叫李凤云,云南司法警官学院毕业,法律事务专业,2016年自愿回乡创业。两年时间,她与爱人及父亲在家里创办“埃乌”家庭农场,年产生态鸡四万多只,通过网络和微店将生态鸡和鸡蛋销往施甸、昆明及临沧等地。她还代理支书家的“金布朗”古树茶,将微商做得风生水起。与她聊天,她还有更大的梦想,就是要将埃乌农场办成施甸最有特色的农事体验中心,让城里从没接触过山村生活的孩子来这里接触自然,体验农事。设想的项目有:丛林寻宝(找鸡蛋)、丛林探险(丛林迷宫)、认领小动物(可认领小鸡、小鹅、小香猪),认知自然(对树木动物的一些认知)。她说到时候还会解决住宿问题,将得埃乌新村有闲置的房屋改造成民宿,试营业以后还会规划一条登山路线,承接夏令营冬令营。
这是新一代的布朗族与先辈的布朗族完全不一样的思维模式,也许,先人的创世史诗就要在他们手里翻开新的篇章。

(哈寨布朗族)

古哀牢时期,哀牢臣民与澜沧江和怒江流域的濮人原始部落和平共处,关系密切。西汉元丰二年(公元前109年),汉王朝举兵临滇,滇王离难,西南夷举国降,于是在云南设置益州郡孟庆旸,下辖嶲唐、不韦等县,濮人地区就纳入了西汉王朝郡县的范围。西晋时,永昌濮人的一部分向南迁移至镇康、凤庆、临沧一带。经过长期的民族迁徙和部落、部族的分化融合,原先居住在澜沧江和怒江中下游的濮人的一部分,发展为今天的布朗族。至目前,云南省境内的布朗族约为9万多人,保山境内的昌宁约为1000多人,施甸境内约为8200多人,云南省境内的布朗族成为全国七个特少民族之一。居住在昌宁和施甸的布朗族,他们自称为“乌”或“埃乌”、“本人”,意为“本地人”或古老的土著民族。而当地的其他民族称他们“蒲蛮”、“本人”。姓氏主要有阿、莽、蒋、李。施甸把“布朗”叫成“金布朗”,只是前几年的一个创意,有珍稀、金贵之意,没想到还叫得特响亮,甚至成了这个民族的金字招牌。十年前,我在保山蒲缥的山岭果箐遇到一件让当地民族很无奈的事世界能源理事会,这个村200多人一直以来户口本上族别一栏都填的是本族,也取“古老的土著民族”之意。我倒没考证过他们与施甸“本人”有什么联系。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因本族不在56个民族之列,当地派出所一夜之间将他们的族别改成了纳西族。村民们不干了,去问民委,单联丽民委说没接到备案。这200多人,稀里糊涂就由“本人”变成了纳西族。时隔多年,我也没再关注这事,也不知后事如何房鹿。

(在布朗山寨,无论走进哪一家,都见男人女人们在制茶晒茶,可以说每一个人的血液里,都流淌着茶的基因。图片上是立界村茶农朱建)
回到正题。在布朗山寨,我很惊讶和沉醉于茶制造的氛围和气息。施甸除了摆榔和木老元,酒房、万兴两个乡都有许多五六百年甚至更古老的茶树生长,万兴茶在保山还很受欢迎。在布朗山寨,无论走进哪一家,都见男人女人们在制茶晒茶,可以说每一个人的血液里,都流淌着茶的基因。
在远古时期,茶还没有被人类驯化的时候,人们在山上耕种,口渴了,揪一把嫩叶喂进嘴,嚼一嚼,苦涩清凉中的甘甜一会儿就弥漫开来;再后来,人们进山前就装一包盐巴辣椒,到吃饭的时候,把芭蕉叶包着的冷饭打开,采一把茶树的嫩叶,用盐巴辣椒拌一拌,就是山野清风中最美味的菜。采回这种叶子回家用开水浸泡,发现这种野生的大树叶子泡饮后在身体内发生了奇妙变化,那是一种可以让口舌生津、身体轻盈、心情愉悦、甚至飘飘欲仙的奇妙感受。有了这惊人发现,这些民族开始把茶树带回家附近栽种,开始了驯化这种古茶树的漫长历程。这当中,做的最成功的是思茅景迈山上与茶一样古老的世居民族布朗族、傣族、哈尼族、佤族,他们驯化野生茶树的历史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在云南,再不识茶的人都知道,景迈山古茶林是世界公认的种植年代最久远、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再后来,随着茶树的不断增多,人们总结出了制茶的各种方法姜健雨,比如干绿茶、大粗叶茶、糯米香茶等等,用于生活的各个环节。砖茶、沱茶是茶马古道上流通千年的传奇。

(哈寨迎宾酒)
而在保山布朗族聚居区,一直代代流传着制作竹筒茶、酸茶、竹筒蜂蜜茶的技术迷情爱恋,只不过现代人因为喜欢快节奏,疏于理解祖先的精致生活,慢慢将这些精妙的东西淡化了。一位专业从事古茶冲泡研究的茶艺师给我讲述了其中几种制作方法,过程确实需要一定的修为。竹筒茶相对简单,将鲜嫩的茶叶采来,杀青,趁热塞进新砍的竹筒里,边塞边锤紧,封口后在火上烘烤。竹筒烤焦,里面的茶叶也已烤干。这种茶有悠长的竹味清香,久放不变质。
布朗族制作酸茶有更久远的历史。茶艺师说,唐代樊绰《云南志》里就说,“蒙舍诏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与布朗先民制作酸茶有直接的联系:采回的鲜叶煮熟,加上盐、辣椒、姜等配料,搅拌后装入竹筒或陶罐内,用笋叶扎紧口子,等待发酵变酸。酸茶可以做菜,亦可冲泡作饮料,开胃健脾。相比之下,竹筒蜂蜜茶的制作最为复杂,也是待客的上品,前面的程序与竹筒茶一样,只不过不用烤干茶叶,烤熟就可放入碗中,加入蜂蜜,开水进碗,满屋飘香,黄绿透亮的茶水入口即滑进肺腑,满口留香。
云南各民族食花食叶蔚为大观,茶叶做菜也是炉火纯青。在施甸我还未品尝过茶叶宴周峰国,在普洱景迈山却是大为开眼。茶叶酥,茶叶粑粑,茶叶凉拌,茶叶烤鸡,小米辣干腌菜煮茶叶,等等,唇齿之间回甘无穷。在保山“外婆味道”,最受欢迎的一道菜,是“牛肉遇上普洱茶”,色是色,辣是辣,香是香,地道的云南味。

(哈寨乐手)
在施甸布朗寨,我就在想,布朗族有这么漂亮的服饰,有这么好喝的古茶,有这么好听的山歌罪域演员表,有什么不可以名传四方呢?“欧徊徊,青菜秧,白菜秧,打歌要找小姑娘!青菜籽,白菜籽,打歌要找小伙子!”哈哈,为了好喝的茶,为了好听的山歌,为了美丽的小姑娘,欢迎大家都来布朗山走走!
本文图片:刁丽俊、段杏花

编辑:杨清敬
投稿邮箱:yqj210@qq.com

投稿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