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9-30 16:32:54   全部文章   0/266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民俗 村史笔记07--LAGOM新青年

民俗 村史笔记07:-LAGOM新青年

五色饭、腊肉与鸡
阿平境内彝汉两族自古以农事为生,靠山吃山的阿平人总勤于荒野、巧于厨房。阿平村处滇中东部,物产丰富,日食多为取材本土山珍禽兽、野食作物,烹饪方式有着村人朴实本真的底色,制法上蒸、煮、炸、熘、卤、氽、炖,又融合少数民族的烤、舂、焐、腌等方法,流传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
食物总是与人相互滋养。当一簇人追逐于同一道美食时,我们把他们叫做“一方人”,这便食物划定了人群村镇的界限断风贤。人与食为伴,食物见证一代人的老到土里与另一代人的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少时的五色饭的甜糯,成年的腊肉蒸熏出村寨的味道,年老时的鸡汤香在生死的这头与那头。人生老死代嫁庶妃,岁月流转,食物的制法与功能从未失效过,食物的底色也从未随年代而褪去。
● ● ●
- 五色饭 -
阿平人擅做五色饭,五色取红、黄、蓝、紫、白,又称花米饭。五色饭以糯米为主材,用五种植物煮出的五色汤水分别浸泡。五种植物中黄、紫二色容易找到,其他上色植物则有自己的时令,故需人工培植,或是晾干贮藏以备节日之需。糯米以带色的汤汁浸泡糯米八小时,沥干后入锅蒸。好的五色饭必米粒饱满,色泽鲜明。食五色饭以手抓,揉捏成团后入口。经植物染料浸泡过后,糯米不仅味道清香,且食用后有清润肠道、开胃去火之功,是宴席与节日上不可缺的食物。
五色饭色香诱人,村人老少皆好吃。老人喜白味而不加糖,米粒弹糯,让糯米与草本的清香萦于口中,过节守斋时必备。儿童喜甜味佐以白糖,色彩与味道都激发着食欲,总还没上桌,孩子便围着亲母,撒着娇想讨上一口尝鲜。亲母闹腾不过,便在蒸格上抓上一撮,揉成饭团,送到孩儿口中,满足欢笑总是荡漾在两代人的脸上,亲母也便看着一代人的老去与一代人的成长。
● ● ●
- 腊肉 -
村里年轻人不多见,父辈一代多留村野,辛勤耕耘三分地界,附带养些牲畜,日子清淡却饱足,待杀年猪的时总不忘做些腊肉,捎给外出的子女。腊肉的品质在于色、香,色泽红亮通透、香味清纯不腻为上品。腊肉的肉选上等五花,必肥瘦均匀稀货街,置盆中以盐、糖、酒、花椒、辣椒面腌制,数日后取肉晾干水分,再以烟熏烤。熏肉的制法及其讲究,燃料多选青葱的柏树枝,引燃后上铺甘蔗渣与陈皮再世人生,熏烤四五个钟头。柏枝的木香和陈皮清润渗透到肉里,甘蔗中的糖分焦糊后把肉染得红亮。这时,将肉晾挂于灶上,数月不腐不败。
腊肉的香味裹挟着家乡的寨子,赵敏芬生于斯、长于斯、歌哭于斯,五位杂陈。与子辈相去千里时,村人用智慧,把家乡的味道小心地封存。子女若在思念起乡土的时候将这些味道打开,熏香之中仿佛又会让人见到拴着围裙的亲母在厨房团团转,张罗一桌垂涎的美味,想到曾经挂在嘴边的五色饭饭粒被母亲抿进嘴里,滋味香甜,而此时亲母是否更钟爱于白味的五色饭了呢张发宗。
● ● ●
- 鸡 -
鸡在六畜中最有灵气,在阿平常用于祭仪,无论彝人祭山还是汉人祭祖,都少不了鸡极品天师。十月朝时,祖洞前摆一碗米,再鸡啄米,待鸡食毕,由族长切鸡头放血,处理干净后整只下锅以清水煮。熟后在翅膀插筷子一双,点好香烛,举族叩首祭拜先祖。祭毕,将鸡带回切块,用清水继续熬煮,煮鸡肉时只放少许盐而不加其他调味品,待香味扑鼻时,合族享用。而在彝人的葬礼上,悲伤的气氛不浓,死也并非是终结,葬礼只是逝者通往另一世界的仪式。出殡路上儿孙跪地二点委夜蛾,棺材从头经过,彝人取义对逝者的“留送”,来回四次,落葬后亦斩食“祭坟鸡”。
在传统观念里,祭品是人与神相通的媒介,食用祭品者受到祖先的庇护,这时的先祖并未远去,食物作为中介,联系了死亡的这头与那头戴汉龙。一个灵魂升天了,留在世间的人们做些悼念的事情。生与死的距离在食物面前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人们没有忘记死亡k1666,也没有忘记后辈之间的相互惜爱。
祭山节会在每年的十月到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人也就这样老去了一头,土鸡经过一年年熬煮都市游龙,味道势必又增添了些香气。那些曾经围着亲母讨口五色饭的小孩已经变成祭仪上斩鸡做汤的好手,那些匍匐于洞前的老者,灵魂亦得到了救赎。食物与人相互生长着,再轮回到做五色饭、熏腊肉的年岁时,时间便被不断挖掘,抽出长长的丝线,牵连这头与那头。

主笔:
文:朱俊波
图:志愿者
文化云南●村史编撰

- 往期推送 -
《村史笔记01: 启程》
《村史笔记02: 真实的故事》
《村史笔记03: 地理》
《村史笔记04: 医疗》
《村史笔记04: 教育》
《村史笔记05: 经济》
《村史笔记05: 政治》
《村史笔记06: 大事件》
《村史笔记07: 人物》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LAGOM新青年

读书 | 旅行 | 实践 |致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