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兵马俑毛峰文化评论:旅欧归来之十二(附录:读者反馈)-清风庐
毛峰文化评论:旅欧归来之十二(附录:读者反馈)-清风庐
清风庐特别系列·毛峰文化评论:
旅欧归来之十二
(附录:读者反馈)
法兰西文化的核心,在于自由精神;她与美国一起创建了人类史上最壮丽繁盛的两个民主自由的共和国,杜维屏成为欧美现代自由宪政和开放社会的典范;虽然,在其创建初期,由于启蒙激进派的误导,爆发“法国大革命”、雅各宾专政的大屠杀等残暴现象,证明伏尔泰的“开明君主制”远比卢梭的“直接民主和绝对平等”的乌托邦独断主义,更利于创建初期势必出现的混乱,但法兰西的自由精神,永远是全球人道进步的灯塔;
许多不堪忍受各国苛政与暴政的作家、艺术家、哲人等,首选的流亡之地,就是巴黎;同性爱解放运动的伟大先驱、史上与耶稣齐名的殉道人物——奥斯卡·王尔德,由于遭到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严苛而伪善的“道德禁忌”与司法迫害斌加贝念什么,流亡并长眠于巴黎的拉雪兹神父公墓;
恩底弥翁的永睡。峰按。
余即将离开巴黎回国前,亲自到拉雪兹神父公墓,拜谒、致敬王尔德灵冢,发现果然如传闻所言,全球自由派人士、同性爱者、跨性别人士等受尽流俗压迫的少数族裔人群,印在王尔德墓碑上的红唇印迹,始终未曾干涸过;拉雪兹神父墓地的管理者,为此专门为王尔德的英灵建立了一个玻璃围墙,以便全球仰慕者尾美一,可以尽情将“烈焰红唇”、“灼人香吻”刻印在玻璃围墙上,而不至于打扰王尔德与初恋情人罗伯特·罗斯(正是他陪伴在晚年落魄的王尔德身边,直至其去世并安葬了这个英年早逝的现代伟人)、浮华少年阿弗雷德·道格拉斯(该人仰食于王尔德,但在王尔德遭受英国司法迫害时乃至流亡法国期间,拒绝给予王尔德任何探视与抚慰)的绵绵春梦……
宙斯化身苍鹰,将美少年伽尼弥德掠上天堂,永享恩爱。峰按。
法兰西文明包容异见人士的伟大胸襟,来自于她伟大的立国精神——自由,也来自她曾经因为误信启蒙激进派卢梭等人的乌托邦误导,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疯狂屠杀异见人士和无辜人群、造成法国人口20%非正常死亡的所谓“红色恐怖”的惨痛教训;
缔造近代法兰西伟大民族文化、民族史诗的一大核心特征,是艺术上的极度华美与精致(有时不惜以肉感呈现)金民基,而以富丽堂皇的人文风貌、情欲与个性解放的伟大自由精神而独占全球鳌头,一流的诗人、哲人、作家、艺术家荟萃于巴黎和地中海沿岸,使法国在一定程度上取代意大利成为全球人文艺术的最高殿堂。
卢浮宫的华丽穹顶。峰按。
卢浮宫绘画藏品的几大巅峰,一是法国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美术开创时期的美术大师普桑的一系列杰作,尤以《我也光临了阿尔卡迪亚》为最——
予自备面包、火腿和可乐,下午两点排队进入卢浮宫,直至下午6点半闭馆才离开,几度因体力不济而瘫坐长椅上,略微喘息几分钟,又投入了忘情的观赏与拍摄之中(同样情形出现在梵蒂冈博物馆,高大英俊而友善殷勤的意大利军人,见到我在梵蒂冈博物馆外墙上疲累喘息,立即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郑春云?”;
相反,最近在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时,管理员未到闭馆时间冰王痘克,即粗暴驱赶参观者、关闭展位灯光,可见一个粗俗、鄙陋、毫无道德教化与古典教养、强求一律、不懂基本人道与历史文化的管理当局铁窗性玩偶,与欧洲先进文化之间,实有天渊之别);
陈列普桑画作《我也光临了阿卡迪亚》的大厅,竟然空无一人!
我在这幅不朽名作前陷入沉思——三个年轻英俊的牧人,在古希腊的幸福无忧之乡“阿卡迪亚”悠然放牧,一派天真烂漫,根本不知道“斯世为何世”;人类历史此刻还没有遭受各种荒谬的独断论的毒害——无论是柏拉图的“独断的理念乌托邦”,还是犹太教、天主教、基督新教或近代主流意识形态即启蒙独断主义-工商科技主义自我夸诞的“必将拯救全人类,然后拯救者才最终拯救自己”等更加独断的乌托邦——
我在各种场合仔细观察那些自居“拯救者”、喋喋不休宣称“历史必然如此,因为什么决定了什么”的强迫症患者,我发现这些“拯救者”其实最需要“拯救”,因为他们沉溺在金钱权势、官僚体系或流俗趣味之中荒废一生、不能自拔,唯恐有其他的“拯救者”冒出来将其取代……对时间、变动与替代的恐惧盘踞其谎言内外,阴魂不去;
静静坐在普桑的画作《我也光临了阿卡迪亚》面前,我的眼角蓦然沁出泪珠——三个天真烂漫的牧人,蓦然发现一座宽大的坟墓,上面出现一行神秘的铭文:
“我也光临了阿卡迪亚……”
这个神秘的“我”是谁?“光临”又是什么意思?“阿卡迪亚”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某个地域,中国兵马俑还是每一人内心深藏不露、长久压抑的对“幸福”的渴望?
多少时光飘然而逝!
这三个强壮英俊的年轻牧人,根本无从理解“生死”之奥义,因为他们的青春,被无垠的神秘保持在“历史”之外——历史就是不断的流逝与变易——孔子谓之“逝者如斯”——恰在错愕之际,一位美丽的女神“光临”了坟墓之侧,将她的美色与三个天真烂漫的年轻美貌的牧人之阳刚男色之美彼此辉映,暗示永恒的生命,与这眼前蓦然浮现、暂存一时的青春美色,从坟墓和死亡之侧畔,彼此相悦、相惜、相爱、相嬉戏……
整个卢浮宫的这座大厅空旷无人,却回荡着犹如莫扎特的“天鹅之歌”——单簧管协奏曲的第二乐章《柔板》,这是“高尚的单纯,静穆的伟大”之灵魂丁默群,直面“存在”本身;这是马赛尔·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里对一段缥缈音乐与易逝爱情的柔美抒写;这是拥有“法国夜莺”美誉的伟大歌手米莱伊·玛蒂厄那火热颤栗的歌声——在蔚蓝闪烁的大海之上,风帆点点,清风阵阵,航向何处——永恒!
“我也光临了阿卡迪亚”……
整个大厅仍然空无一人!
这幅名画的旁侧,漠然坐着一个华裔面孔的女人,大概是博物馆招募的临时志愿者、管理员,我轻轻拭去眼角泪痕,试图与之交流几句心得,但见她昏然欲睡,置身全部美术史和思想文化史上的不朽杰作之侧,竟然昏然不知;
联想到她的伟大祖国竟然在最近340年间(从夷狄满清1644年非法占据以来,以迄今天),将天地神明、圣贤祖先创造的、全球唯一的8000年间绵延不息的伟大文明几乎荡灭一空,我又能与之感慨些什么呢?
恰在尴尬无措之际,一个热情纯朴的西方面孔出现了——欧美西方由于弥足珍贵地保存了自希腊罗马以来自身的伟大文明,因此绝大多数人都友善热情——我请他帮忙拍照,他热情友善帮助了我,犹如3000年前的阿卡迪亚的牧人一般天真——
我在不朽画作之前,竖起大拇指——“我也光临了阿卡迪亚!”
谢谢!
(未完待续)
附录 读者反馈
优秀读者朝晴的评论:
看了毛教授的旅欧归来文化评论,如同真的旅欧归来,毛教授的深刻剖析与对旅欧中的经典文化的重点详解,深邃优美,非常感谢!
现在国人出国的,旅欧的,也不少,收获什么?洋货!各种奢饰品,有的甚至是....总之是烧钱;
看了毛教授的旅欧文化评论,似乎是梦游欧洲热血八路,当反复研读《旅欧归来》时豪门替身新娘,每一次的收获都不同,
在有机会亲自去之前,就如同是一种亲身体验,是重返故土的感觉,
毛教授的旅欧文化评论刘倩婷,是中华儿女认识欧洲文艺复兴新事物、去学习古今中西文化的启蒙读物,让大家都有了更高的鉴赏能力。
感谢毛教授的精心创作、编辑整理,我想多读几遍,每次感觉都不一样,一次比一次深刻!谢谢!
德国华人王文博:
专门静心,才仔细看完多篇,总体感觉确实如同上面这位读者所言,是一种中西方文化的交互融合之精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尤其这一篇(第十篇),讲述的西方神话故事,蕴含着的,却是华夏文明视角的深邃哲理。拜读感触良多!
毛峰回复:谢谢中外知音康妮塔波特,非斯人,吾其谁与?非常感谢!
清风庐特别系列·毛峰文化评论:
旅欧归来之十二
(附录:读者反馈)
法兰西文化的核心,在于自由精神;她与美国一起创建了人类史上最壮丽繁盛的两个民主自由的共和国,杜维屏成为欧美现代自由宪政和开放社会的典范;虽然,在其创建初期,由于启蒙激进派的误导,爆发“法国大革命”、雅各宾专政的大屠杀等残暴现象,证明伏尔泰的“开明君主制”远比卢梭的“直接民主和绝对平等”的乌托邦独断主义,更利于创建初期势必出现的混乱,但法兰西的自由精神,永远是全球人道进步的灯塔;
许多不堪忍受各国苛政与暴政的作家、艺术家、哲人等,首选的流亡之地,就是巴黎;同性爱解放运动的伟大先驱、史上与耶稣齐名的殉道人物——奥斯卡·王尔德,由于遭到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严苛而伪善的“道德禁忌”与司法迫害斌加贝念什么,流亡并长眠于巴黎的拉雪兹神父公墓;
恩底弥翁的永睡。峰按。
余即将离开巴黎回国前,亲自到拉雪兹神父公墓,拜谒、致敬王尔德灵冢,发现果然如传闻所言,全球自由派人士、同性爱者、跨性别人士等受尽流俗压迫的少数族裔人群,印在王尔德墓碑上的红唇印迹,始终未曾干涸过;拉雪兹神父墓地的管理者,为此专门为王尔德的英灵建立了一个玻璃围墙,以便全球仰慕者尾美一,可以尽情将“烈焰红唇”、“灼人香吻”刻印在玻璃围墙上,而不至于打扰王尔德与初恋情人罗伯特·罗斯(正是他陪伴在晚年落魄的王尔德身边,直至其去世并安葬了这个英年早逝的现代伟人)、浮华少年阿弗雷德·道格拉斯(该人仰食于王尔德,但在王尔德遭受英国司法迫害时乃至流亡法国期间,拒绝给予王尔德任何探视与抚慰)的绵绵春梦……
宙斯化身苍鹰,将美少年伽尼弥德掠上天堂,永享恩爱。峰按。
法兰西文明包容异见人士的伟大胸襟,来自于她伟大的立国精神——自由,也来自她曾经因为误信启蒙激进派卢梭等人的乌托邦误导,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疯狂屠杀异见人士和无辜人群、造成法国人口20%非正常死亡的所谓“红色恐怖”的惨痛教训;
缔造近代法兰西伟大民族文化、民族史诗的一大核心特征,是艺术上的极度华美与精致(有时不惜以肉感呈现)金民基,而以富丽堂皇的人文风貌、情欲与个性解放的伟大自由精神而独占全球鳌头,一流的诗人、哲人、作家、艺术家荟萃于巴黎和地中海沿岸,使法国在一定程度上取代意大利成为全球人文艺术的最高殿堂。
卢浮宫的华丽穹顶。峰按。
卢浮宫绘画藏品的几大巅峰,一是法国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美术开创时期的美术大师普桑的一系列杰作,尤以《我也光临了阿尔卡迪亚》为最——
予自备面包、火腿和可乐,下午两点排队进入卢浮宫,直至下午6点半闭馆才离开,几度因体力不济而瘫坐长椅上,略微喘息几分钟,又投入了忘情的观赏与拍摄之中(同样情形出现在梵蒂冈博物馆,高大英俊而友善殷勤的意大利军人,见到我在梵蒂冈博物馆外墙上疲累喘息,立即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郑春云?”;
相反,最近在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时,管理员未到闭馆时间冰王痘克,即粗暴驱赶参观者、关闭展位灯光,可见一个粗俗、鄙陋、毫无道德教化与古典教养、强求一律、不懂基本人道与历史文化的管理当局铁窗性玩偶,与欧洲先进文化之间,实有天渊之别);
陈列普桑画作《我也光临了阿卡迪亚》的大厅,竟然空无一人!
我在这幅不朽名作前陷入沉思——三个年轻英俊的牧人,在古希腊的幸福无忧之乡“阿卡迪亚”悠然放牧,一派天真烂漫,根本不知道“斯世为何世”;人类历史此刻还没有遭受各种荒谬的独断论的毒害——无论是柏拉图的“独断的理念乌托邦”,还是犹太教、天主教、基督新教或近代主流意识形态即启蒙独断主义-工商科技主义自我夸诞的“必将拯救全人类,然后拯救者才最终拯救自己”等更加独断的乌托邦——
我在各种场合仔细观察那些自居“拯救者”、喋喋不休宣称“历史必然如此,因为什么决定了什么”的强迫症患者,我发现这些“拯救者”其实最需要“拯救”,因为他们沉溺在金钱权势、官僚体系或流俗趣味之中荒废一生、不能自拔,唯恐有其他的“拯救者”冒出来将其取代……对时间、变动与替代的恐惧盘踞其谎言内外,阴魂不去;
静静坐在普桑的画作《我也光临了阿卡迪亚》面前,我的眼角蓦然沁出泪珠——三个天真烂漫的牧人,蓦然发现一座宽大的坟墓,上面出现一行神秘的铭文:
“我也光临了阿卡迪亚……”
这个神秘的“我”是谁?“光临”又是什么意思?“阿卡迪亚”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某个地域,中国兵马俑还是每一人内心深藏不露、长久压抑的对“幸福”的渴望?
多少时光飘然而逝!
这三个强壮英俊的年轻牧人,根本无从理解“生死”之奥义,因为他们的青春,被无垠的神秘保持在“历史”之外——历史就是不断的流逝与变易——孔子谓之“逝者如斯”——恰在错愕之际,一位美丽的女神“光临”了坟墓之侧,将她的美色与三个天真烂漫的年轻美貌的牧人之阳刚男色之美彼此辉映,暗示永恒的生命,与这眼前蓦然浮现、暂存一时的青春美色,从坟墓和死亡之侧畔,彼此相悦、相惜、相爱、相嬉戏……
整个卢浮宫的这座大厅空旷无人,却回荡着犹如莫扎特的“天鹅之歌”——单簧管协奏曲的第二乐章《柔板》,这是“高尚的单纯,静穆的伟大”之灵魂丁默群,直面“存在”本身;这是马赛尔·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里对一段缥缈音乐与易逝爱情的柔美抒写;这是拥有“法国夜莺”美誉的伟大歌手米莱伊·玛蒂厄那火热颤栗的歌声——在蔚蓝闪烁的大海之上,风帆点点,清风阵阵,航向何处——永恒!
“我也光临了阿卡迪亚”……
整个大厅仍然空无一人!
这幅名画的旁侧,漠然坐着一个华裔面孔的女人,大概是博物馆招募的临时志愿者、管理员,我轻轻拭去眼角泪痕,试图与之交流几句心得,但见她昏然欲睡,置身全部美术史和思想文化史上的不朽杰作之侧,竟然昏然不知;
联想到她的伟大祖国竟然在最近340年间(从夷狄满清1644年非法占据以来,以迄今天),将天地神明、圣贤祖先创造的、全球唯一的8000年间绵延不息的伟大文明几乎荡灭一空,我又能与之感慨些什么呢?
恰在尴尬无措之际,一个热情纯朴的西方面孔出现了——欧美西方由于弥足珍贵地保存了自希腊罗马以来自身的伟大文明,因此绝大多数人都友善热情——我请他帮忙拍照,他热情友善帮助了我,犹如3000年前的阿卡迪亚的牧人一般天真——
我在不朽画作之前,竖起大拇指——“我也光临了阿卡迪亚!”
谢谢!
(未完待续)
附录 读者反馈
优秀读者朝晴的评论:
看了毛教授的旅欧归来文化评论,如同真的旅欧归来,毛教授的深刻剖析与对旅欧中的经典文化的重点详解,深邃优美,非常感谢!
现在国人出国的,旅欧的,也不少,收获什么?洋货!各种奢饰品,有的甚至是....总之是烧钱;
看了毛教授的旅欧文化评论,似乎是梦游欧洲热血八路,当反复研读《旅欧归来》时豪门替身新娘,每一次的收获都不同,
在有机会亲自去之前,就如同是一种亲身体验,是重返故土的感觉,
毛教授的旅欧文化评论刘倩婷,是中华儿女认识欧洲文艺复兴新事物、去学习古今中西文化的启蒙读物,让大家都有了更高的鉴赏能力。
感谢毛教授的精心创作、编辑整理,我想多读几遍,每次感觉都不一样,一次比一次深刻!谢谢!
德国华人王文博:
专门静心,才仔细看完多篇,总体感觉确实如同上面这位读者所言,是一种中西方文化的交互融合之精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尤其这一篇(第十篇),讲述的西方神话故事,蕴含着的,却是华夏文明视角的深邃哲理。拜读感触良多!
毛峰回复:谢谢中外知音康妮塔波特,非斯人,吾其谁与?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