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视网旅游突起,新老 迪拜人 的交界线 迪拜华人简史(五)-迪拜人
旅游突起,新老 迪拜人 的交界线 迪拜华人简史(五)-迪拜人
《迪拜华人简史》开始正式连载,此文经历策划、取证、撰写、校对伊志强,历时一年最终完成。共计约25000字,将分为8个部分以连载的形式发布。同时我们欢迎读者为《迪拜华人简史》补充更多线索、资料和图片,方便我们进行修正与二次审核。
感谢为本文提供帮助的朋友胡晴云。特别感谢欧阳仪珠女士、王昭良先生、徐小平先生、陈中奇先生、王海林先生、刘海涛先生、张明芳女士、柳絮女士、周玲女士、韩丽女士、问书所提供的信息和资料。
建议按顺序阅读
点击文字查看
迪拜华人简史(一)
最早的华人
迪拜华人简史(二)
“公派”主旋律下的中阿第一个贸易时代
迪拜华人简史(三)
民间贸易大潮下的中阿第二个贸易时代
迪拜华人简史(四)
德拉华人密集区版图成型
| 2007 - 2009 |
巨龙苏醒
龙城亮起星星之火
2004年,巨龙还在沉睡,开业之初的龙城并未取得良好的开场,甚至还大大打击了当时华商们的信心。然而到2007年左右,龙城突然开始厚积薄发,知名度和人气开始大大提升,迎来了黄金期。但从开业至此,据说龙城前后已经换了7拨商户徐靖雯,可谓大浪淘沙,坚持下来的人成为了赢家。
2007年,龙城的金色开始闪耀袁荃。摄于2017年单业才。
龙城内部图。摄于2017年
正是在2007年后,龙城的崛起受到了华人的瞩目。将近2000多家店铺几乎100%由华人经营,其集中程度非木须巴扎的贸易小楼可比拟,也使得在德拉以外,一个新的华人社群正在冉冉升起。
早期国际城俯瞰,停车场几乎没有车
当时的国际城配套还不发达,人口也并不多,一派空荡荡的感觉。摄于2009年
商业带动人口,人口带动生活,而华人的生活则以美食先行。2008年,中国餐饮界的大IP兰州拉面空降迪拜,在国际城插上了一支极具意义的中餐旗帜。2009年,同样作为中餐界大IP的小肥羊也在国际城开设了中东第一家直营店杨佳音。可见在2009年间,虽然该地区的华人设施还并不完善,但龙城和国际城的华人社群已初具规模。
2007在龙城里的开业的山图餐厅实则龙城乃至国际城最早的中餐厅皮克特奥特曼,如今山图已经是迪拜华人社群中耳熟能详的餐饮品牌。
迪拜第一家兰州拉面。图片来自谷歌街景
金融危机下的
"幸福生活"
2008年,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爆发,直到2009年,迪拜才受到较大的波及。楼市的崩盘,跑路的商人和随便被遗弃的豪车于新闻上大肆渲染。尽管当时的迪拜确实经历着巨大的萧条张柏文,但实则并未对迪拜华人构成太大的影响。金融危机的主要受害者是房产和金融,而当时主流华人的事业核心依旧还是贸易。虽然08年间华人的批发贸易走出了快速增长的黄金期而进入拐点,由于汇率的下跌和买家进货方式的转变确实令贸易利润有所下滑,但贸易市场形势总体并没有感受到如新闻上报道的那种刺骨的寒风。
中国报道迪拜当时的新闻,豪车被丢弃的图片比比皆是
烂尾楼是迪拜金融危机下的常态
总之,金融危机并没有对当时的迪拜华人造成大的影响,龙城的零售贸易在金融危机期间反而更加顺风顺水。不仅如此,金融危机下的迪拜还对华人社群的发展有着利好的促进。
金融危机带来了迪拜楼市泡沫的破裂,导致迪拜一片烂尾的惨状,而房价的大跌联动了租金的下跌,让多年来被高租金压迫的华人得到了喘息。流失的人口令大量二手车在市场低价流通,也让一些华人获得了购车的契机。虽处在金融危机下,华人的贸易生意还是有条不紊,生活成本还大大降低了,许多迪拜华人因祸得福般地度过了一段幸福期。
互联网1.0
无处安放的青春开始绽放
此时的迪拜华人社群依旧在蓬勃发展,但贸易工作的枯燥和局限,令许多年轻群体的活力无处安放,当时迪拜华人的精神生活方式整体上处于比较无聊枯燥的状态,华人社群开始对社交产生了更多的诉求,也产生了一些比较有号召力的活跃人士。民间自发的周末活动开始变得频繁,比如户外烧烤、郊游、抓螃蟹等颇为流行苏捷什卡战役,甚至有的民间活动有多达50-100人参与。这样规模的民间活动在如今的迪拜华人社群中反而很少发生。可见在互联网还不发达的早期,迪拜华人对社交的渴望比现在更加迫切。
早期华人自发组织的民间活动,有时候多达百人参与
抓螃蟹是早期华人非常热衷的娱乐项目,但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警方的严打,抓螃蟹活动如今已经鲜有人组织
一些华人庆祝节日的表演活动也屡有举办
2009年,华人社群自发组织了纪念汶川地震的文艺演出,在龙城举办
同时互联网之风也在迪拜吹起。迪拜首个华文网站"迪拜网"早在2000年左右就已经出现,由商人创办,主要为华商提供本地咨询,而2008年间首次出现了由民间人士创办的非盈利中文网络论坛,比如"Sino Dubai"和"迪拜思客吧",虽然用户数量不多,活跃人数也有限,但却是迪拜史上首次出现的华人互联网社交平台,对许多迪拜新人有着务实的指导意义,也拉近了新老迪拜人的距离。从迪拜民间互联网社区的产生,可以感受到华人社群尤其是年轻群体的壮大,以及其涌现出来的与日俱增的活力。可惜的是,这些早期的华文网站均在时代的发展中泯灭。
| 2009 - 2010年 |
旅游突起
新老"迪拜人"的交界线
2009-2010年在迪拜华人社群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我甚至可以简单地将2010年前来迪拜的华人称为老迪拜人,2010年后来迪拜的华人称为新迪拜人。以此来标记这个重要分水岭。
因为正是在2010年前后,许多曾经的华人文化符号被一一击碎。租金的下跌和政府的禁令,导致"大家"式微;旅游业的兴起和地铁的启用,使"黑车"几乎绝迹;电信公司的打压,让大部分"国产电话卡"几乎无法使用;越来越多高性价比中餐厅开业和伴随着的政府严打,令"家庭餐馆"不再具备生存空间;旅游签政策改制,"飞签"也不再常见……
"大家"、"黑车"、"电话卡"、"家庭餐馆"和"飞签"等等都曾紧密地伴随早期迪拜华人社群的生活多年,却几乎均在这2年间全部消亡。对于2010以后来的新迪拜人,大多已经没有这方面的记忆。中国近视网
2009 年 9 月 15 日,中国与阿联酋旅游目的地国协议正式生效,阿联酋正式成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的目的。在协议生效的第二天,一个由730位华人组成的首发团就抵达迪拜,开启了旅游业的黄金时代,之后每年华人赴迪拜旅游的人数都保持着连续增长。
9月16日,即中国与阿联酋旅游目的地国协议正式生效的第二天,由中国国际旅行社、中国旅行社、青年旅行社和上海春秋旅行社共同组织的上海首发团共抵达迪拜国际机场。时任迪拜总领事高有祯与首发团合影留念金智善。
迪拜早在90年代就有华人旅行社在经营李时亮,但当时主要还是围绕商贸服务,大多为商人和其员工提供签证、机票等基础服务,乃至一些商务考察和接待工作,纯粹的国内游客在数量上并未达成规模,直到2009年中阿旅游目的地国协议生效后,中国游客市场才被提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
如果说2009年的协议生效是酝酿,那么2010年则是行业的布局之年。旅游业的行情见好,利润颇佳,韩志胤让华人社群自2000年贸易热以来首次看到了另一个新的风口,无数华人旅行社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利亚迪桑。10-11年间国人赴迪拜的旅游热情高涨,即便中国旅行社的密集出现刘祖鸣,依然在旅游旺季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在黄金季节常常一导难求,据说当年春节时期连"小姐"都去顶包当导游了。与此同时,基于可观的收入,原本的赚辛苦钱的"黑车"司机几乎全部洗白,成为一个个带车导游,"黑车"业务在那一年后基本退出舞台崔东俊。
2009-2010的旅游热,国内某网站打出了这样的标语
2009年某网站对迪拜旅游的宣传文案。当时6599人民币的旅游团费已经是超低价,而春节期间的迪拜豪华6日游报价1.26万,比2008年同期还要低1000元。对比现在迪拜旅游的团费,2009-2010年的迪拜旅游团费可谓天价,也足见当时迪拜游的火爆韩成珠。
旅游热对迪拜华人社群的促进并非单方面,而是带动了更多领域,中国游客也让迪拜的外国商家见识到了中国庞大的消费力量黄素宁,开始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首当其冲的便是为华人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旅行社的招聘之外,航空领域, 2010和2011年间中国至迪拜的直飞航线被大范围铺开,航班的频次也有了极大的增加。阿联酋航空开始大量招募华人空乘,迪拜免税店也开始扩大自己的华人团队为中国游客服务。在零售领域下村实生,为迎合庞大的中国游客市场做准备,各大零售品牌尤其是奢侈品牌也开始大量招募华人销售。另外在酒店领域也同样把一些工作机会留给了华人群体。
2010年,阿联酋航空的宣传图片上就已经出现了华人面孔,并在宣传图中处于重要位置。
2010年间华人导购人员渐渐开始在DUBAI MALL出现,并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图片来自网络。
免税店的中文导购,目前迪拜免税店拥有阿联酋数目最庞大的中国员工啼笑情缘。
大量面向华人的就业机会不仅使迪拜华人社群的职场流动开始向这些行业靠拢,也吸引了许多新人来迪拜就业,从而进一步壮大了迪拜的华人社群。而且不同于贸易工作的单调和低门槛,旅游所带动的行业往往更加充满激情和挑战,对雇员的要求也较高,因此更加吸引年轻人尤其是高素质高学历的年轻人从业。
这些不断流入迪拜的新鲜血液,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华人社群的结构,从早期的贸易和工程集中型,逐步分化出旅游、零售、服务等几大华人职业群体。也逐渐改变了华人社群氛围,稀释了原本的单调陈腐,为社群注入了更多青春活力。华人社群结构至此开始步入年轻化。
……
(未完待续)
我们欢迎读者为《迪拜华人简史》提供更多线索、资料和相关图片,方便我们进行修正与二次审核。如有更多线索和建议,请发送至邮箱交流:momosam@dubairen.com
作者介绍:
毛一鸣。迪拜人网站创始人,迪拜人杂志主编,独立撰稿人,资深迪拜通,迪拜人称"站长"。常驻迪拜8年,从事媒体工作,根据自己的经验撰写了无数迪拜生活指导型文章。
李华飞。笔名沙沫火影杀,职业中医医生,著有《迪拜,我的一千零一夜》纪实体小说。一手拿针,一手拿笔,经常流连于迪拜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
{ 迪拜人传媒 }
以生活在迪拜的华人视角,发现迪拜乃至中东的一切事物
我们拥有一个网站谢福安,一本杂志,和多个社交媒体
我们的宗旨是提供"基于迪拜和中东的","实用的","有趣的"精选内容
--------------------------------------------------------
{ 迪拜人网站 Website }
创办于2009年,迪拜知名本土网站。网址:www.dubairen.com
{ 迪拜人杂志 Seeniun Magazine}
这是一本有理想主义情结的中文杂志。在线阅读:issuu.com/dubairen
{ 迪拜人社交媒体 Social Media}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在下图指纹处长按 - 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 - 并选择"关注"
--------------------------------------------------------
点击右上角点状按钮 - 选择查看公众号 - 点击"查看历史信息",可查看更多关于迪拜的优质内容;
回复本平台"精选"二字,可以查看更多优质内容资讯
本平台增加了评论功能,欢迎通过评论与我们互动
本平台增加了赞赏功能,欢迎通过赞赏鼓励原创
《迪拜华人简史》开始正式连载,此文经历策划、取证、撰写、校对伊志强,历时一年最终完成。共计约25000字,将分为8个部分以连载的形式发布。同时我们欢迎读者为《迪拜华人简史》补充更多线索、资料和图片,方便我们进行修正与二次审核。
感谢为本文提供帮助的朋友胡晴云。特别感谢欧阳仪珠女士、王昭良先生、徐小平先生、陈中奇先生、王海林先生、刘海涛先生、张明芳女士、柳絮女士、周玲女士、韩丽女士、问书所提供的信息和资料。
建议按顺序阅读
点击文字查看
迪拜华人简史(一)
最早的华人
迪拜华人简史(二)
“公派”主旋律下的中阿第一个贸易时代
迪拜华人简史(三)
民间贸易大潮下的中阿第二个贸易时代
迪拜华人简史(四)
德拉华人密集区版图成型
| 2007 - 2009 |
巨龙苏醒
龙城亮起星星之火
2004年,巨龙还在沉睡,开业之初的龙城并未取得良好的开场,甚至还大大打击了当时华商们的信心。然而到2007年左右,龙城突然开始厚积薄发,知名度和人气开始大大提升,迎来了黄金期。但从开业至此,据说龙城前后已经换了7拨商户徐靖雯,可谓大浪淘沙,坚持下来的人成为了赢家。
2007年,龙城的金色开始闪耀袁荃。摄于2017年单业才。
龙城内部图。摄于2017年
正是在2007年后,龙城的崛起受到了华人的瞩目。将近2000多家店铺几乎100%由华人经营,其集中程度非木须巴扎的贸易小楼可比拟,也使得在德拉以外,一个新的华人社群正在冉冉升起。
早期国际城俯瞰,停车场几乎没有车
当时的国际城配套还不发达,人口也并不多,一派空荡荡的感觉。摄于2009年
商业带动人口,人口带动生活,而华人的生活则以美食先行。2008年,中国餐饮界的大IP兰州拉面空降迪拜,在国际城插上了一支极具意义的中餐旗帜。2009年,同样作为中餐界大IP的小肥羊也在国际城开设了中东第一家直营店杨佳音。可见在2009年间,虽然该地区的华人设施还并不完善,但龙城和国际城的华人社群已初具规模。
2007在龙城里的开业的山图餐厅实则龙城乃至国际城最早的中餐厅皮克特奥特曼,如今山图已经是迪拜华人社群中耳熟能详的餐饮品牌。
迪拜第一家兰州拉面。图片来自谷歌街景
金融危机下的
"幸福生活"
2008年,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爆发,直到2009年,迪拜才受到较大的波及。楼市的崩盘,跑路的商人和随便被遗弃的豪车于新闻上大肆渲染。尽管当时的迪拜确实经历着巨大的萧条张柏文,但实则并未对迪拜华人构成太大的影响。金融危机的主要受害者是房产和金融,而当时主流华人的事业核心依旧还是贸易。虽然08年间华人的批发贸易走出了快速增长的黄金期而进入拐点,由于汇率的下跌和买家进货方式的转变确实令贸易利润有所下滑,但贸易市场形势总体并没有感受到如新闻上报道的那种刺骨的寒风。
中国报道迪拜当时的新闻,豪车被丢弃的图片比比皆是
烂尾楼是迪拜金融危机下的常态
总之,金融危机并没有对当时的迪拜华人造成大的影响,龙城的零售贸易在金融危机期间反而更加顺风顺水。不仅如此,金融危机下的迪拜还对华人社群的发展有着利好的促进。
金融危机带来了迪拜楼市泡沫的破裂,导致迪拜一片烂尾的惨状,而房价的大跌联动了租金的下跌,让多年来被高租金压迫的华人得到了喘息。流失的人口令大量二手车在市场低价流通,也让一些华人获得了购车的契机。虽处在金融危机下,华人的贸易生意还是有条不紊,生活成本还大大降低了,许多迪拜华人因祸得福般地度过了一段幸福期。
互联网1.0
无处安放的青春开始绽放
此时的迪拜华人社群依旧在蓬勃发展,但贸易工作的枯燥和局限,令许多年轻群体的活力无处安放,当时迪拜华人的精神生活方式整体上处于比较无聊枯燥的状态,华人社群开始对社交产生了更多的诉求,也产生了一些比较有号召力的活跃人士。民间自发的周末活动开始变得频繁,比如户外烧烤、郊游、抓螃蟹等颇为流行苏捷什卡战役,甚至有的民间活动有多达50-100人参与。这样规模的民间活动在如今的迪拜华人社群中反而很少发生。可见在互联网还不发达的早期,迪拜华人对社交的渴望比现在更加迫切。
早期华人自发组织的民间活动,有时候多达百人参与
抓螃蟹是早期华人非常热衷的娱乐项目,但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警方的严打,抓螃蟹活动如今已经鲜有人组织
一些华人庆祝节日的表演活动也屡有举办
2009年,华人社群自发组织了纪念汶川地震的文艺演出,在龙城举办
同时互联网之风也在迪拜吹起。迪拜首个华文网站"迪拜网"早在2000年左右就已经出现,由商人创办,主要为华商提供本地咨询,而2008年间首次出现了由民间人士创办的非盈利中文网络论坛,比如"Sino Dubai"和"迪拜思客吧",虽然用户数量不多,活跃人数也有限,但却是迪拜史上首次出现的华人互联网社交平台,对许多迪拜新人有着务实的指导意义,也拉近了新老迪拜人的距离。从迪拜民间互联网社区的产生,可以感受到华人社群尤其是年轻群体的壮大,以及其涌现出来的与日俱增的活力。可惜的是,这些早期的华文网站均在时代的发展中泯灭。
| 2009 - 2010年 |
旅游突起
新老"迪拜人"的交界线
2009-2010年在迪拜华人社群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我甚至可以简单地将2010年前来迪拜的华人称为老迪拜人,2010年后来迪拜的华人称为新迪拜人。以此来标记这个重要分水岭。
因为正是在2010年前后,许多曾经的华人文化符号被一一击碎。租金的下跌和政府的禁令,导致"大家"式微;旅游业的兴起和地铁的启用,使"黑车"几乎绝迹;电信公司的打压,让大部分"国产电话卡"几乎无法使用;越来越多高性价比中餐厅开业和伴随着的政府严打,令"家庭餐馆"不再具备生存空间;旅游签政策改制,"飞签"也不再常见……
"大家"、"黑车"、"电话卡"、"家庭餐馆"和"飞签"等等都曾紧密地伴随早期迪拜华人社群的生活多年,却几乎均在这2年间全部消亡。对于2010以后来的新迪拜人,大多已经没有这方面的记忆。中国近视网
2009 年 9 月 15 日,中国与阿联酋旅游目的地国协议正式生效,阿联酋正式成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的目的。在协议生效的第二天,一个由730位华人组成的首发团就抵达迪拜,开启了旅游业的黄金时代,之后每年华人赴迪拜旅游的人数都保持着连续增长。
9月16日,即中国与阿联酋旅游目的地国协议正式生效的第二天,由中国国际旅行社、中国旅行社、青年旅行社和上海春秋旅行社共同组织的上海首发团共抵达迪拜国际机场。时任迪拜总领事高有祯与首发团合影留念金智善。
迪拜早在90年代就有华人旅行社在经营李时亮,但当时主要还是围绕商贸服务,大多为商人和其员工提供签证、机票等基础服务,乃至一些商务考察和接待工作,纯粹的国内游客在数量上并未达成规模,直到2009年中阿旅游目的地国协议生效后,中国游客市场才被提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
如果说2009年的协议生效是酝酿,那么2010年则是行业的布局之年。旅游业的行情见好,利润颇佳,韩志胤让华人社群自2000年贸易热以来首次看到了另一个新的风口,无数华人旅行社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利亚迪桑。10-11年间国人赴迪拜的旅游热情高涨,即便中国旅行社的密集出现刘祖鸣,依然在旅游旺季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在黄金季节常常一导难求,据说当年春节时期连"小姐"都去顶包当导游了。与此同时,基于可观的收入,原本的赚辛苦钱的"黑车"司机几乎全部洗白,成为一个个带车导游,"黑车"业务在那一年后基本退出舞台崔东俊。
2009-2010的旅游热,国内某网站打出了这样的标语
2009年某网站对迪拜旅游的宣传文案。当时6599人民币的旅游团费已经是超低价,而春节期间的迪拜豪华6日游报价1.26万,比2008年同期还要低1000元。对比现在迪拜旅游的团费,2009-2010年的迪拜旅游团费可谓天价,也足见当时迪拜游的火爆韩成珠。
旅游热对迪拜华人社群的促进并非单方面,而是带动了更多领域,中国游客也让迪拜的外国商家见识到了中国庞大的消费力量黄素宁,开始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首当其冲的便是为华人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旅行社的招聘之外,航空领域, 2010和2011年间中国至迪拜的直飞航线被大范围铺开,航班的频次也有了极大的增加。阿联酋航空开始大量招募华人空乘,迪拜免税店也开始扩大自己的华人团队为中国游客服务。在零售领域下村实生,为迎合庞大的中国游客市场做准备,各大零售品牌尤其是奢侈品牌也开始大量招募华人销售。另外在酒店领域也同样把一些工作机会留给了华人群体。
2010年,阿联酋航空的宣传图片上就已经出现了华人面孔,并在宣传图中处于重要位置。
2010年间华人导购人员渐渐开始在DUBAI MALL出现,并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图片来自网络。
免税店的中文导购,目前迪拜免税店拥有阿联酋数目最庞大的中国员工啼笑情缘。
大量面向华人的就业机会不仅使迪拜华人社群的职场流动开始向这些行业靠拢,也吸引了许多新人来迪拜就业,从而进一步壮大了迪拜的华人社群。而且不同于贸易工作的单调和低门槛,旅游所带动的行业往往更加充满激情和挑战,对雇员的要求也较高,因此更加吸引年轻人尤其是高素质高学历的年轻人从业。
这些不断流入迪拜的新鲜血液,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华人社群的结构,从早期的贸易和工程集中型,逐步分化出旅游、零售、服务等几大华人职业群体。也逐渐改变了华人社群氛围,稀释了原本的单调陈腐,为社群注入了更多青春活力。华人社群结构至此开始步入年轻化。
……
(未完待续)
我们欢迎读者为《迪拜华人简史》提供更多线索、资料和相关图片,方便我们进行修正与二次审核。如有更多线索和建议,请发送至邮箱交流:momosam@dubairen.com
作者介绍:
毛一鸣。迪拜人网站创始人,迪拜人杂志主编,独立撰稿人,资深迪拜通,迪拜人称"站长"。常驻迪拜8年,从事媒体工作,根据自己的经验撰写了无数迪拜生活指导型文章。
李华飞。笔名沙沫火影杀,职业中医医生,著有《迪拜,我的一千零一夜》纪实体小说。一手拿针,一手拿笔,经常流连于迪拜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
{ 迪拜人传媒 }
以生活在迪拜的华人视角,发现迪拜乃至中东的一切事物
我们拥有一个网站谢福安,一本杂志,和多个社交媒体
我们的宗旨是提供"基于迪拜和中东的","实用的","有趣的"精选内容
--------------------------------------------------------
{ 迪拜人网站 Website }
创办于2009年,迪拜知名本土网站。网址:www.dubairen.com
{ 迪拜人杂志 Seeniun Magazine}
这是一本有理想主义情结的中文杂志。在线阅读:issuu.com/dubairen
{ 迪拜人社交媒体 Social Media}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在下图指纹处长按 - 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 - 并选择"关注"
--------------------------------------------------------
点击右上角点状按钮 - 选择查看公众号 - 点击"查看历史信息",可查看更多关于迪拜的优质内容;
回复本平台"精选"二字,可以查看更多优质内容资讯
本平台增加了评论功能,欢迎通过评论与我们互动
本平台增加了赞赏功能,欢迎通过赞赏鼓励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