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商发民国最牛军阀部队:东北军是如何崩溃瓦解的?-最爱历史
民国最牛军阀部队:东北军是如何崩溃瓦解的?-最爱历史
最近,一则关于黑龙江亚布力的消息,让东北又成了全国的焦点天龙妖僧传。刚好前阵子西安事变81周年,有读者留言说最爱君为什么不写写,说实话,很多东西不便明说,还不如不写。
但最爱君对有个问题很感兴趣,也是以前经常关注的问题,那就是全能神偷,在西安事变后,在国内军阀队伍中首屈一指的东北军,为何几乎在顷刻间便土崩瓦解,此后趋于默默无闻?
而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后,东北军为什么不营救?作为比晋军、桂军都更为强大的东北军,究竟去哪里了?1瓦解
话说,那个冬天,是东北军瓦解的开始盒装美人。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后,随着12月25日,张学良跟随蒋介石前往南京后被扣押,群龙无首的东北军,立刻陷入了混乱的境地。
尽管在东北不战而退,在西北又被红军用拳头频频“教训”,但西安事变后的东北军,仍然拥有20万军队盘踞西北,是中国军阀队伍中,一支不可小觑的重要力量。
面对进逼西安的中央军,针对救与不救张学良的问题,东北军内部开始发生分裂。
▲张学良被软禁后,派系林立的东北军开始分化瓦解。
作为一支高度忠诚于张学良的军阀队伍,东北军本身并没有什么政治理想,国家意识和政治意识都非常淡薄,其团体的组织和凝聚力,更多地依靠乡土关系进行维系,在张学良存在时,团体仍然具有领袖;然而当张学良被扣押后,东北军内部早已存在的裂痕,开始彰显出来。
曾经担任杨虎城秘书的米暂沉后来分析说:
“东北军表面上是统一的,实际上内部是不一致的,既有地域的界限,又有新、老和学系的派别。自从张学良被扣后,东北军内部群龙无首,平时内部的许多矛盾趋于尖锐而表面化。”
早在1928年宣布东北易帜前,作为东北军的前身奉军,本身就存在着元老派与少壮派、陆大与士官派、东北与外省籍等派系之分,这种派系之分一直延续到东北军时期——西安事变后,针对救与不救张学良的问题,元老派与少壮派之间,首先爆发出了分裂。2“三位一体”分裂
张学良被扣押后,时间很快来到1937年年初。
当时,以67军军长王以哲等人为代表的东北军元老派,力主应该和平营救张学良;而以张学良的机要随从参谋、卫队营营长孙铭九等人为代表的少壮派,则力主应该要求南京方面先释放张学良,否则将不惜与中央军决一死战。
在当时,中国的局势,呈现为“四国杀”的局面:一方面是蒋介石为代表的中央军;另一方面,则是以东北军、杨虎城的西北军,和以红军为代表的“三位一体”。
在中央军的强大攻势面前,“三位一体”开始分裂。
当时,出于自身实力等方面考虑,红军并不愿与中央军进行公开对抗;杨虎城则明确表示:“从道义上讲,应该主战,从利害上讲,应该主和”;在东北军的元老派方面,67军军长王以哲等人也主张和平营救张学良。
红军的不愿参战,引发了当时东北军少壮派的强烈不满,对此不少东北军少壮派军官表示“红军出卖朋友”——在此情况下,1937年1月30日,东北军少壮派前往周恩来等中共代表驻地表示了强烈抗议,当时周恩来估计,东北军的军权,基础主要是作为中下级军官的少壮派,因此,周恩来方面决定,劝说中共中央与东北军少壮派同进退,以保持团结。
在此情况下,1937年2月2日,以张学良的副官兼机要秘书苗剑秋、卫队营营长孙铭九、政治处处长应德田等为首的东北军少壮派,发动了“二·二”事变,杀死了主张和平营救张学良的东北军元老派、67军军长王以哲等人,并在西安城内大肆捕杀他们眼中的东北军元老派成员。
在少壮派们看来,只要杀死一帮老家伙,他们就可以控制东北军的军权,改造军部;但事实上,东北军的少壮派们根本无力控制局势:“二·二”事变除了得到西北军(十七路军)部分旅团长和西安城内左倾力量的支持外,在整个东北军内部明显处于孤立地位,在此情况下,在前线与中央军进行对峙的东北军开始回军西安,并开始反击捕杀发动“二·二”事变的少壮派军官。
▲“二·二”事变后,东北军、西北军、红军“三位一体”迅速瓦解。
在此情况下,周恩来随后让参与事变的东北军少壮派苗剑秋、孙铭九、应德田等人秘密躲避到陕西三原的红军驻地,周恩来向毛泽东汇报说::“二·二”事件后,少壮派已经溃乱,“枪杀王以哲的特务连连长于文俊被剖腹,高福源被枪决,4个团长被扣,一个营跑走,政训处跑散,张学良公馆机要人员也跑光,机要文件被烧毁,在左派影响下的特务团及抗先队已被迫远避邠州”。
事实证明,在元老派的反击下,东北军少壮派不堪一击。而东北军元老派中的高级将领,鉴于少壮派的背景朝鲜仁祖,也开始深刻怀疑起红军方面,当时,发动“二·二”事变的主谋苗剑秋、孙铭九、应德田等人被红军“保护”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开来,在此情况下,东北军将领们纷纷怀疑,“二·二”事变的主谋者系受到了红军主使;东北军内部更是传言,很多高级将领也在被刺杀行列,在此情况下,东北军元老派与红军开始决裂,并担心“在西北将不可避免地与共党红军纠纷不了”李修贤近况。
由此,“二·二”事变不仅导致了东北军内部的分裂,而且从根本上,瓦解了东北军与红军、西北军“三位一体”的短暂合作局面。3蒋介石的反击
面对东北军内部严重分裂,红军与东北军、西北军的联盟“三位一体”出现严重裂痕的情况,蒋介石开始迅速出击。
“二·二”事变的第二天,1937年2月3日,东北军就开始了分裂:当时,东北军骑兵第10师师长檀自新、步兵第106师师长沈克发表联名通电,宣布脱离东北军体系锦帷香浓,投靠中央军;随后,黄永安所属的东北军炮6旅,乔方所属的东北军炮8旅,也宣布“竭诚服从中央····效忠党国”。
这四支队伍的投靠中央军刘喜奎,正式拉开了东北军瓦解的大幕。
▲“二·二”事变后,蒋介石迎来瓦解东北军良机。
在蒋介石看来,要实现中国的统一,就必须击败各路军阀和分裂势力,尽管在西安事变中他一度生命垂危,但眼下事件的超级反转,却出乎他的意料。
在东北军与红军、西北军“三位一体”彼此猜疑、迅速瓦解的情况下,1937年2月8日,顾祝同率领中央军进驻西安,此后,东北军、红军、西北军分别与中央军的代表进行谈判,并被一一击破。
随后,十七路军(西北军)总指挥部被撤销,杨虎城被迫出国;东北军,则开始了被整编的命运。4张学良的劝说
在中国历史上,统一与分裂,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军阀,向来是难以调和的矛盾。
早在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蒋介石在名义上统一中国的时候,蒋介石对东北军等各路军阀势力的斗争,就一直在暗中进行。“二·二”事变后,为了促使东北军顺利接受改编,蒋介石搬出了被他软禁的张学良,希望借张学良之口劝服东北军。
早在“二·二”事变之前,1937年1月7日,已经失去人身自由的张学良,就给东北军将领们写信表示:
“若再不遵中央处置,则即为抗命,国家对于抗命者之制裁,决不能比附于内战····(我们的血)不是为内战而流的,切盼诸兄在此短期间设法勿发生内战”。
“二·二”事变后,蒋介石安排了东北军将领探视张学良,1937年2月16日,张学良给东北军的高级将领们写了一封信,告诫说:
“目下状况要····大力维护此东北三千万父老所寄托此一点武装,吾等必须将吾们的血及此一点武装,供献与东北父老之前。更要者大家共济和衷,仍本从来维护大局拥护领袖之宗旨,以期在抗日战场上,显我身手。”
▲张学良的劝说陈凯怡,对稳定东北军起到了很大作用。
1937年3月3日,蒋介石又让东北军代表周福成、霍守义、吴克仁(王以哲死后任67军军长)等6人到浙江溪口,面见被软禁的张学良;在溪口,张学良则告诫各位东北军将领表示:
“你要知道,凡是一个现代国家,军队都是国家的,东北军也绝不是我张某一人的····将来东北军就是一连甚至一排的,被分别调到任何地方去作战,都要接受上级的指挥,这样才配做一个现代军人。”
也不知是出于真心还是假意,在“军队国家化”与“军阀私人武装”的命题前,被软禁的张学良最终出于各方面的考虑,选择了劝说东北军部将们接受国家改编,实现从军阀私人武装,向国家军队的改变。
这,也是东北军命运转折的开始中航商发。5国家化改编
当时,东北军内部,少壮派由于“二·二”事变的反转而被杀的杀、溃散的溃散;骑兵第10师、步兵第106师、炮6旅、炮8旅改旗易帜投降中央军;元老们,则最终在张学良的劝说,以及“三位一体”解体、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最终无可奈何接受了蒋介石的军队国家化方案改编。
蒋介石瓦解东北军的方案是,首先是将东北军进行调防、分割,除了宣布效忠的骑兵军(军长何柱国)暂时留驻陕西外,东北军旗下的其他6个军蒋朗朗,分别“东移”到河南、江苏、河北、安徽等地进行分割使用,其中:
第49军(军长刘多荃)调驻河南南阳、方城、新野一带;
第51军(军长于学忠)调驻江苏淮阴、淮安及安徽蚌埠一带;
第53军(军长万福麟)仍驻河北保定及其附近地区;
第57军(缪澄流)调驻河南周家口、淮阳、西华一带;
第67军(军长吴克仁)调驻河南、湖北边区的正阳、罗山、武胜关一带;
▲1937年,东北军被从一支地方军阀部队,改组成为国家军队。吴春怡
在完成对东北军的分割隔离、防止东北军抱团坐大后,蒋介石又下令,对这支拥有20万众的部队实施化大为小,化强为弱:
1937年4到6月,南京政府对东北军进行整训、缩编,名义上虽然保留东北军各个军的建制,但却将东北军从每个军4个师、每师3团的甲种军,缩编成每个军2个师、每师2个旅、每旅2个团的乙种军编制,只有骑兵第2军保留3个师——经过这一改编,东北军有8个番号被撤销,实力也减弱到了原来的三分之二。
另外,南京政府还将东北军以军,或更小的作战单位进行分割使用,从而使得东北军真正成为受到中央政府控制的国防军,由此,东北军开始从军阀私人武装,完成了向国家军队的转变,从而为国民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统军抗战创造了又一有利局面。6损耗和被控制
抗战开始后,东北军加速了消亡、分化和瓦解的进程,其去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在抗战和后来的解放战争中不断损耗、消亡;一个是投诚中共;另外一个则是部分投降日伪、沦为汉奸。
被改编为国家军队后,在随后爆发的全面抗战中,东北军将士们奋勇杀敌,而蒋介石执行的策略是:对东北军损耗的队伍,经常是不予补充,或是直接将番号取消,例如东北军67军在南京保卫战中伤亡殆北冰洋袋淋尽,此后番号就被取消;
▲于学忠等东北军名将所属部队,最终在抗战中消耗殆尽。
蒋介石消化东北军的另外一个重要办法,就是在东北军中,改派自己的嫡系中央军人马进行统率:例如从1937年开始就经历连年血战、一直奋斗在抗日最前线的东北军51军,1944年,其军长、抗日名将于学忠最终被免去苏鲁战区总司令的职务,他属下的51军最终被中央军军官接管,而于学忠则被改任了一个“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副院长”的虚衔高挂起来,失去了对部队的控制。
抗战胜利后,原属东北军的49军,此时已被中央军军官系控制,1947年,49军被调往东北参加内战,后来在辽沈战役中被解放军全歼;此后,49军的个别东北军老军官跟随蒋介石撤往台湾,老军长刘多荃则留在大陆,解放后,出任了政务院参事室参事和全国政协委员。
正是在这种被逐渐损耗、消磨和转移控制的过程中,东北军的大部玛丽·杜布瓦,最终在1949年后完全毁灭。7起义投诚
鉴于东北军的不可转折命运,部分军队也开始了向中共投诚。
1937年10月,东北军53军691团在山西晋县完成掩护全军撤退任务后,与部队失去了联系。对此,691团团长吕正操最终率领军队向中共投诚;后来牟冠红,吕正操部队被汇总改编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
▲张学良原副官吕正操投诚八路军,最终成长为战功赫赫的新中国开国上将。
1942年8月,原属东北军的57军111师一部,也在常恩多、万毅等人领导下,参加了八路军。后来,这支部队被改编为八路军滨海支队;1945年8月,滨海支队与其他山东的八路军部队,组建成“东北挺进纵队”,后来跟随林彪,一直从东北打到了海南岛;建国后,“东北挺进纵队”又作为38军的一部分,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在抗战和后来的解放战争中,东北军系列有不少军官,都先后投诚了八路军和解放军,到1955年解放军授衔时,原东北军出身的将领,有25人被授予将衔,其中上将一人:吕正操;中将一人:万毅;少将23人:解方、陈锐霆、贾陶、沙克、封永顺、赵东寰、于权伸、赵承金、高存信、李觉、徐明、宋学飞、金振钟、张志毅、杨有山、张加洛、罗文、纪亭榭、管松涛、郭维城、王振乾、江潮、张学思。8投降日伪
除了牺牲、损耗于抗战,和起义投诚中共外,部分东北军则叛变投降日伪,当起了汉奸。
当时,发动“二·二”事变的东北军少壮派苗剑秋、孙铭九、应德田等人,后来都投降了日伪;还有原东北军少壮派、原东北特别区警务处处长鲍文樾,抗战中也出任了汪精卫伪政府军事委员、伪政府军政部长。
▲参与西安事变和“二·二”事变的孙铭九后来当了汉奸,2000年死于大陆。
对此,被软禁的张学良,曾经在给东北军的老部下、53军军长万福麟的信中,愤怒地谈到鲍文越等人叛国投敌的变节行为:
“知鲍文越追随汪逆做了小汉奸,闻之令人发指。他忘了谁是敌人,谁杀害我们的同胞,谁强占我们的田园,谁来要灭亡我们,918火药气味,他已竟忘了么?真是令人可恨!这真是东北人的耻辱夺命千年虫,更是东北军人的耻辱。弟个人更是又气又愧。”
而投降日伪的东北军军官,最终也难逃命数:1943年11月,投降日军的原57军副官长李亚藩,在中共攻克赣榆时被俘;投敌的原112师344旅旅长荣子恒,于1945年2月在中共攻克泅水时被击毙;另外一位东北军老将、出任汪伪政府驻华北军务长官的胡毓坤,则在1945年其军队被国民政府接收后,被以汉奸罪处死。
一众叛国投敌的东北军军官喷鱼泉,最终身败名裂。9随风凋零
1949年后,东北军的各支部队,随着国民党的溃败,最终消失在历史大潮之中。
2000年10月14日,东北军的领袖张学良,最终在美国夏威夷去世,享年101岁;2009年,曾经担任张学良副官的开国上将吕正操将军,也以106岁的高龄去世。
至此,东北军的历史,随着一系列历史人物的去世而完全凋零。
世间,再无东北军。
参考文献:
杨奎松:《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谜》
王春林:《西安事变后东北军的蜕变及原因》
吴志荣:《西安事变后的东北军》
很多最爱粉还没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如果觉得最爱君做得不错,记得点个赞表示鼓励哦。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想看更多近现代历史秘闻
关注下面最爱君的小号吧
↓↓↓
最爱君推荐什么好物?
最近,一则关于黑龙江亚布力的消息,让东北又成了全国的焦点天龙妖僧传。刚好前阵子西安事变81周年,有读者留言说最爱君为什么不写写,说实话,很多东西不便明说,还不如不写。
但最爱君对有个问题很感兴趣,也是以前经常关注的问题,那就是全能神偷,在西安事变后,在国内军阀队伍中首屈一指的东北军,为何几乎在顷刻间便土崩瓦解,此后趋于默默无闻?
而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后,东北军为什么不营救?作为比晋军、桂军都更为强大的东北军,究竟去哪里了?1瓦解
话说,那个冬天,是东北军瓦解的开始盒装美人。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后,随着12月25日,张学良跟随蒋介石前往南京后被扣押,群龙无首的东北军,立刻陷入了混乱的境地。
尽管在东北不战而退,在西北又被红军用拳头频频“教训”,但西安事变后的东北军,仍然拥有20万军队盘踞西北,是中国军阀队伍中,一支不可小觑的重要力量。
面对进逼西安的中央军,针对救与不救张学良的问题,东北军内部开始发生分裂。
▲张学良被软禁后,派系林立的东北军开始分化瓦解。
作为一支高度忠诚于张学良的军阀队伍,东北军本身并没有什么政治理想,国家意识和政治意识都非常淡薄,其团体的组织和凝聚力,更多地依靠乡土关系进行维系,在张学良存在时,团体仍然具有领袖;然而当张学良被扣押后,东北军内部早已存在的裂痕,开始彰显出来。
曾经担任杨虎城秘书的米暂沉后来分析说:
“东北军表面上是统一的,实际上内部是不一致的,既有地域的界限,又有新、老和学系的派别。自从张学良被扣后,东北军内部群龙无首,平时内部的许多矛盾趋于尖锐而表面化。”
早在1928年宣布东北易帜前,作为东北军的前身奉军,本身就存在着元老派与少壮派、陆大与士官派、东北与外省籍等派系之分,这种派系之分一直延续到东北军时期——西安事变后,针对救与不救张学良的问题,元老派与少壮派之间,首先爆发出了分裂。2“三位一体”分裂
张学良被扣押后,时间很快来到1937年年初。
当时,以67军军长王以哲等人为代表的东北军元老派,力主应该和平营救张学良;而以张学良的机要随从参谋、卫队营营长孙铭九等人为代表的少壮派,则力主应该要求南京方面先释放张学良,否则将不惜与中央军决一死战。
在当时,中国的局势,呈现为“四国杀”的局面:一方面是蒋介石为代表的中央军;另一方面,则是以东北军、杨虎城的西北军,和以红军为代表的“三位一体”。
在中央军的强大攻势面前,“三位一体”开始分裂。
当时,出于自身实力等方面考虑,红军并不愿与中央军进行公开对抗;杨虎城则明确表示:“从道义上讲,应该主战,从利害上讲,应该主和”;在东北军的元老派方面,67军军长王以哲等人也主张和平营救张学良。
红军的不愿参战,引发了当时东北军少壮派的强烈不满,对此不少东北军少壮派军官表示“红军出卖朋友”——在此情况下,1937年1月30日,东北军少壮派前往周恩来等中共代表驻地表示了强烈抗议,当时周恩来估计,东北军的军权,基础主要是作为中下级军官的少壮派,因此,周恩来方面决定,劝说中共中央与东北军少壮派同进退,以保持团结。
在此情况下,1937年2月2日,以张学良的副官兼机要秘书苗剑秋、卫队营营长孙铭九、政治处处长应德田等为首的东北军少壮派,发动了“二·二”事变,杀死了主张和平营救张学良的东北军元老派、67军军长王以哲等人,并在西安城内大肆捕杀他们眼中的东北军元老派成员。
在少壮派们看来,只要杀死一帮老家伙,他们就可以控制东北军的军权,改造军部;但事实上,东北军的少壮派们根本无力控制局势:“二·二”事变除了得到西北军(十七路军)部分旅团长和西安城内左倾力量的支持外,在整个东北军内部明显处于孤立地位,在此情况下,在前线与中央军进行对峙的东北军开始回军西安,并开始反击捕杀发动“二·二”事变的少壮派军官。
▲“二·二”事变后,东北军、西北军、红军“三位一体”迅速瓦解。
在此情况下,周恩来随后让参与事变的东北军少壮派苗剑秋、孙铭九、应德田等人秘密躲避到陕西三原的红军驻地,周恩来向毛泽东汇报说::“二·二”事件后,少壮派已经溃乱,“枪杀王以哲的特务连连长于文俊被剖腹,高福源被枪决,4个团长被扣,一个营跑走,政训处跑散,张学良公馆机要人员也跑光,机要文件被烧毁,在左派影响下的特务团及抗先队已被迫远避邠州”。
事实证明,在元老派的反击下,东北军少壮派不堪一击。而东北军元老派中的高级将领,鉴于少壮派的背景朝鲜仁祖,也开始深刻怀疑起红军方面,当时,发动“二·二”事变的主谋苗剑秋、孙铭九、应德田等人被红军“保护”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开来,在此情况下,东北军将领们纷纷怀疑,“二·二”事变的主谋者系受到了红军主使;东北军内部更是传言,很多高级将领也在被刺杀行列,在此情况下,东北军元老派与红军开始决裂,并担心“在西北将不可避免地与共党红军纠纷不了”李修贤近况。
由此,“二·二”事变不仅导致了东北军内部的分裂,而且从根本上,瓦解了东北军与红军、西北军“三位一体”的短暂合作局面。3蒋介石的反击
面对东北军内部严重分裂,红军与东北军、西北军的联盟“三位一体”出现严重裂痕的情况,蒋介石开始迅速出击。
“二·二”事变的第二天,1937年2月3日,东北军就开始了分裂:当时,东北军骑兵第10师师长檀自新、步兵第106师师长沈克发表联名通电,宣布脱离东北军体系锦帷香浓,投靠中央军;随后,黄永安所属的东北军炮6旅,乔方所属的东北军炮8旅,也宣布“竭诚服从中央····效忠党国”。
这四支队伍的投靠中央军刘喜奎,正式拉开了东北军瓦解的大幕。
▲“二·二”事变后,蒋介石迎来瓦解东北军良机。
在蒋介石看来,要实现中国的统一,就必须击败各路军阀和分裂势力,尽管在西安事变中他一度生命垂危,但眼下事件的超级反转,却出乎他的意料。
在东北军与红军、西北军“三位一体”彼此猜疑、迅速瓦解的情况下,1937年2月8日,顾祝同率领中央军进驻西安,此后,东北军、红军、西北军分别与中央军的代表进行谈判,并被一一击破。
随后,十七路军(西北军)总指挥部被撤销,杨虎城被迫出国;东北军,则开始了被整编的命运。4张学良的劝说
在中国历史上,统一与分裂,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军阀,向来是难以调和的矛盾。
早在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蒋介石在名义上统一中国的时候,蒋介石对东北军等各路军阀势力的斗争,就一直在暗中进行。“二·二”事变后,为了促使东北军顺利接受改编,蒋介石搬出了被他软禁的张学良,希望借张学良之口劝服东北军。
早在“二·二”事变之前,1937年1月7日,已经失去人身自由的张学良,就给东北军将领们写信表示:
“若再不遵中央处置,则即为抗命,国家对于抗命者之制裁,决不能比附于内战····(我们的血)不是为内战而流的,切盼诸兄在此短期间设法勿发生内战”。
“二·二”事变后,蒋介石安排了东北军将领探视张学良,1937年2月16日,张学良给东北军的高级将领们写了一封信,告诫说:
“目下状况要····大力维护此东北三千万父老所寄托此一点武装,吾等必须将吾们的血及此一点武装,供献与东北父老之前。更要者大家共济和衷,仍本从来维护大局拥护领袖之宗旨,以期在抗日战场上,显我身手。”
▲张学良的劝说陈凯怡,对稳定东北军起到了很大作用。
1937年3月3日,蒋介石又让东北军代表周福成、霍守义、吴克仁(王以哲死后任67军军长)等6人到浙江溪口,面见被软禁的张学良;在溪口,张学良则告诫各位东北军将领表示:
“你要知道,凡是一个现代国家,军队都是国家的,东北军也绝不是我张某一人的····将来东北军就是一连甚至一排的,被分别调到任何地方去作战,都要接受上级的指挥,这样才配做一个现代军人。”
也不知是出于真心还是假意,在“军队国家化”与“军阀私人武装”的命题前,被软禁的张学良最终出于各方面的考虑,选择了劝说东北军部将们接受国家改编,实现从军阀私人武装,向国家军队的改变。
这,也是东北军命运转折的开始中航商发。5国家化改编
当时,东北军内部,少壮派由于“二·二”事变的反转而被杀的杀、溃散的溃散;骑兵第10师、步兵第106师、炮6旅、炮8旅改旗易帜投降中央军;元老们,则最终在张学良的劝说,以及“三位一体”解体、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最终无可奈何接受了蒋介石的军队国家化方案改编。
蒋介石瓦解东北军的方案是,首先是将东北军进行调防、分割,除了宣布效忠的骑兵军(军长何柱国)暂时留驻陕西外,东北军旗下的其他6个军蒋朗朗,分别“东移”到河南、江苏、河北、安徽等地进行分割使用,其中:
第49军(军长刘多荃)调驻河南南阳、方城、新野一带;
第51军(军长于学忠)调驻江苏淮阴、淮安及安徽蚌埠一带;
第53军(军长万福麟)仍驻河北保定及其附近地区;
第57军(缪澄流)调驻河南周家口、淮阳、西华一带;
第67军(军长吴克仁)调驻河南、湖北边区的正阳、罗山、武胜关一带;
▲1937年,东北军被从一支地方军阀部队,改组成为国家军队。吴春怡
在完成对东北军的分割隔离、防止东北军抱团坐大后,蒋介石又下令,对这支拥有20万众的部队实施化大为小,化强为弱:
1937年4到6月,南京政府对东北军进行整训、缩编,名义上虽然保留东北军各个军的建制,但却将东北军从每个军4个师、每师3团的甲种军,缩编成每个军2个师、每师2个旅、每旅2个团的乙种军编制,只有骑兵第2军保留3个师——经过这一改编,东北军有8个番号被撤销,实力也减弱到了原来的三分之二。
另外,南京政府还将东北军以军,或更小的作战单位进行分割使用,从而使得东北军真正成为受到中央政府控制的国防军,由此,东北军开始从军阀私人武装,完成了向国家军队的转变,从而为国民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统军抗战创造了又一有利局面。6损耗和被控制
抗战开始后,东北军加速了消亡、分化和瓦解的进程,其去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在抗战和后来的解放战争中不断损耗、消亡;一个是投诚中共;另外一个则是部分投降日伪、沦为汉奸。
被改编为国家军队后,在随后爆发的全面抗战中,东北军将士们奋勇杀敌,而蒋介石执行的策略是:对东北军损耗的队伍,经常是不予补充,或是直接将番号取消,例如东北军67军在南京保卫战中伤亡殆北冰洋袋淋尽,此后番号就被取消;
▲于学忠等东北军名将所属部队,最终在抗战中消耗殆尽。
蒋介石消化东北军的另外一个重要办法,就是在东北军中,改派自己的嫡系中央军人马进行统率:例如从1937年开始就经历连年血战、一直奋斗在抗日最前线的东北军51军,1944年,其军长、抗日名将于学忠最终被免去苏鲁战区总司令的职务,他属下的51军最终被中央军军官接管,而于学忠则被改任了一个“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副院长”的虚衔高挂起来,失去了对部队的控制。
抗战胜利后,原属东北军的49军,此时已被中央军军官系控制,1947年,49军被调往东北参加内战,后来在辽沈战役中被解放军全歼;此后,49军的个别东北军老军官跟随蒋介石撤往台湾,老军长刘多荃则留在大陆,解放后,出任了政务院参事室参事和全国政协委员。
正是在这种被逐渐损耗、消磨和转移控制的过程中,东北军的大部玛丽·杜布瓦,最终在1949年后完全毁灭。7起义投诚
鉴于东北军的不可转折命运,部分军队也开始了向中共投诚。
1937年10月,东北军53军691团在山西晋县完成掩护全军撤退任务后,与部队失去了联系。对此,691团团长吕正操最终率领军队向中共投诚;后来牟冠红,吕正操部队被汇总改编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
▲张学良原副官吕正操投诚八路军,最终成长为战功赫赫的新中国开国上将。
1942年8月,原属东北军的57军111师一部,也在常恩多、万毅等人领导下,参加了八路军。后来,这支部队被改编为八路军滨海支队;1945年8月,滨海支队与其他山东的八路军部队,组建成“东北挺进纵队”,后来跟随林彪,一直从东北打到了海南岛;建国后,“东北挺进纵队”又作为38军的一部分,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在抗战和后来的解放战争中,东北军系列有不少军官,都先后投诚了八路军和解放军,到1955年解放军授衔时,原东北军出身的将领,有25人被授予将衔,其中上将一人:吕正操;中将一人:万毅;少将23人:解方、陈锐霆、贾陶、沙克、封永顺、赵东寰、于权伸、赵承金、高存信、李觉、徐明、宋学飞、金振钟、张志毅、杨有山、张加洛、罗文、纪亭榭、管松涛、郭维城、王振乾、江潮、张学思。8投降日伪
除了牺牲、损耗于抗战,和起义投诚中共外,部分东北军则叛变投降日伪,当起了汉奸。
当时,发动“二·二”事变的东北军少壮派苗剑秋、孙铭九、应德田等人,后来都投降了日伪;还有原东北军少壮派、原东北特别区警务处处长鲍文樾,抗战中也出任了汪精卫伪政府军事委员、伪政府军政部长。
▲参与西安事变和“二·二”事变的孙铭九后来当了汉奸,2000年死于大陆。
对此,被软禁的张学良,曾经在给东北军的老部下、53军军长万福麟的信中,愤怒地谈到鲍文越等人叛国投敌的变节行为:
“知鲍文越追随汪逆做了小汉奸,闻之令人发指。他忘了谁是敌人,谁杀害我们的同胞,谁强占我们的田园,谁来要灭亡我们,918火药气味,他已竟忘了么?真是令人可恨!这真是东北人的耻辱夺命千年虫,更是东北军人的耻辱。弟个人更是又气又愧。”
而投降日伪的东北军军官,最终也难逃命数:1943年11月,投降日军的原57军副官长李亚藩,在中共攻克赣榆时被俘;投敌的原112师344旅旅长荣子恒,于1945年2月在中共攻克泅水时被击毙;另外一位东北军老将、出任汪伪政府驻华北军务长官的胡毓坤,则在1945年其军队被国民政府接收后,被以汉奸罪处死。
一众叛国投敌的东北军军官喷鱼泉,最终身败名裂。9随风凋零
1949年后,东北军的各支部队,随着国民党的溃败,最终消失在历史大潮之中。
2000年10月14日,东北军的领袖张学良,最终在美国夏威夷去世,享年101岁;2009年,曾经担任张学良副官的开国上将吕正操将军,也以106岁的高龄去世。
至此,东北军的历史,随着一系列历史人物的去世而完全凋零。
世间,再无东北军。
参考文献:
杨奎松:《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谜》
王春林:《西安事变后东北军的蜕变及原因》
吴志荣:《西安事变后的东北军》
很多最爱粉还没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如果觉得最爱君做得不错,记得点个赞表示鼓励哦。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想看更多近现代历史秘闻
关注下面最爱君的小号吧
↓↓↓
最爱君推荐什么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