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得共和国慢生活丨在世界遗产里航行-懒下楼
慢生活丨在世界遗产里航行-懒下楼
从余杭博陆到杭州拱宸桥
文:郁震宏
运河,江南人称为“塘河”。
随余杭政协调研“下塘河”,在博陆上船,一路向西。
博陆旧有“三藐(庙)三菩提”之说,西隐寺为三菩提之一,在运河边。我上船时,望道而未之见。
博陆,俗作“北陆”莫小凤。博、北,土话同音。雅称“博溪”、“鹿溪”,是《宋书》作者沈约的祖居地。沈约去世一千一百年后,博陆出了第一个进士,钟化民,官至河南巡抚,《明史》列传。清代顺治年间,博陆又出了一个进士,胡枢杨众国。。。。。
钟化民的孙女钟韫,嫁给海宁查崧继,雍正四年的“海宁查氏”特大文字狱,男主角查嗣庭,是博陆的外孙,即钟韫之子。因为这个案子,雍正皇帝要给浙江人一点颜色看看,于是发下红头文件,雍正五年的进士考试蓝血十杰,浙江人一律不得参加。三年以后的雍正八年进士榜,状元周澍、榜眼沈昌宇、探花梁诗正,一甲前三名,都是浙江人,这大概是雍正皇帝特意安排的北界王,这就叫政治!
过博陆,到五杭栾加芹。五杭是个古老的地名,傅小芸南宋的《临安志》已经记载,与博陆一样,都属于丰年乡。五杭、博陆,在老底子,码头都不算大,但出的人却厉害金庆皓,博陆出了个钟化民,五杭出了个沈近思,一个在《明史》列了传,一个在《清史稿》列了传。余杭人在二十五史里列传的,我没有统计过,按印象来说,大概以东北这一只角最多。
博陆塘河有双桥,五杭塘河有万寿桥,俗称五杭高桥。当然,我们见到的,都是新造的。
五杭高桥,始建年代不详,见于记载的第一次重建,是明太祖洪武年间。
坐在船里,看船外的船,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过五杭,到龙光桥。龙光桥,我从小听说,亲临其地,这是第一次。龙光桥,本名陆郭,俗称“落瓜”,龙光,是乾隆皇帝南巡时改的名字。龙光桥的徐家,本是崇德县人,明朝初年迁居于此,逐渐成为地方望族,进士、举人都出过。明末清初,徐家还出了一个戏剧家徐士俊,一个著名遗民徐孝先。
龙光桥西,塘河南堤上,有一座古桥,不知叫什么名字?
再过西,又有一个亭子,把镜头拉近去,柱子像是老的。
河面宽阔处,犹如长江、黄河。
从博陆航行至此,这是第一个临河的村子,应该是德清县的地盘。
泊船码头。
跨塘桥,也是老底子塘河上的名桥。明代嘉靖年间,倭寇肆孽,胡宗宪听从塘栖人吕需的建议,在桥的两端建了敌楼,成为一个要塞。跨塘桥的西北岸,是宋肇昌的故里。
宋肇昌(1816—1861),道光丁未(1847)进士,做了两年张掖知县乍得共和国,就回了家乡,到隔壁的石门县(今属桐乡),做传贻书院的主讲。1861年,他在杭州城里,被太平军杀害。宋肇昌的祖父宋大荣、父亲宋成勋,都是举人出身。宋成勋做过石门县的教谕,宋肇昌做过石门县传贻书院的主讲,父子两代,都有功于石门(今桐乡)的教育事业。
跨塘桥过了,塘栖还会远吗?
绕道塘栖镇北的新河,只能遥望这个古镇了。
老底子船行,可从跨塘桥一直往西穿过塘栖镇,如今为了保护塘栖的广济桥恐怖护理站,特地在镇北开了一条新河,船只往来,都走新河了。
河边的路标,显示“武林头”只有4公里了,不过船行不必车子,急不来的。
前面堵船了。
新河尽头,进入老运河。
三河口
使劲远望真子丹,可见看见塘栖的广济桥。
河面上很热闹,看到了“浙萧山货”、“浙余杭货”、“浙桐乡货”、“皖铜陵货”、“豫周长顺”等大船。
传说中的武林头到了,激动。
武林头,也作“武林渡”、“五林头”、“伍林头”等。从这里往西,到獐山,11公里。落北到德清、湖州慕容嗷嗷。上南到杭州。南宋时候,这里设有下塘巡检寨,是个要津。明代末年,发起募建伍林高桥的金陛,是吾乡大麻人。
武林头上南,便是新开运河。所谓“新开运河”,其实年纪也不小了,这是元朝末年筑塘开通的河,对元末明初人来说,它确实是“新开河”。
依靠大运河,油库也能成为风景牟紫。这就像一根草绳,绑在阳澄湖蟹身上,就能卖钱。
河面又宽阔起来,犹天堑一般。
王家庄。远望,能见皋亭山,俗称“半山”。
仲墅、平宅,分列两岸。元末明初诗人平显的家米奇与米妮,就在这一带。
每一条船,都有一个远方的梦。
三家村,人家在百户以上,“西湖藕粉”就出在这里相博涛,过去时候,名气大得木老老。现在吃的东西多,也不大听说了。
远的是半山,近处的那座山,大概就是书上说的“独山”吧?
崇贤港
住在这里,空旷、舒服。
运河黄了,也可以叫黄河。
看起来都差不多,我不敢确定十二里漾是哪一段。幸好三里漾有牌子许博淳,按书上所说,此处风波险恶,特别可怕。我们来时,风平浪静,河面也并不很宽,大概河道与人一样,也懂得减肥吧?
谢村。宋末诗人董嗣杲《谢村》诗云“暮役朝行此可停,临平山色入船青”,其实,董先生弄错了,他看到的是皋亭山顾剑桥,而不是临平山。
元末陈基《谢村》诗云:“青山不改色,红树远含情。”写的正是深秋景象。我们来时,青山依旧,唯树色还没有红。
谢村、皋亭,可以放在一个镜头里,可见路程不很远。
看起来,一片城里的气象,杭州应该不远了。
正巧,飞过一只鸟。
北新桥、北新阁,名字延续了老底子的北新关,只是位置换了。
这大概是杭州城北运河上最气派的房子。
杭州师大附属医院看见了,说明拱辰桥马上到了。
这就是拱宸桥,并不十分高大,名气特别大,因为它在杭州。
打 赏(1元也是爱)
长按二维码2秒,可打赏
从余杭博陆到杭州拱宸桥
文:郁震宏
运河,江南人称为“塘河”。
随余杭政协调研“下塘河”,在博陆上船,一路向西。
博陆旧有“三藐(庙)三菩提”之说,西隐寺为三菩提之一,在运河边。我上船时,望道而未之见。
博陆,俗作“北陆”莫小凤。博、北,土话同音。雅称“博溪”、“鹿溪”,是《宋书》作者沈约的祖居地。沈约去世一千一百年后,博陆出了第一个进士,钟化民,官至河南巡抚,《明史》列传。清代顺治年间,博陆又出了一个进士,胡枢杨众国。。。。。
钟化民的孙女钟韫,嫁给海宁查崧继,雍正四年的“海宁查氏”特大文字狱,男主角查嗣庭,是博陆的外孙,即钟韫之子。因为这个案子,雍正皇帝要给浙江人一点颜色看看,于是发下红头文件,雍正五年的进士考试蓝血十杰,浙江人一律不得参加。三年以后的雍正八年进士榜,状元周澍、榜眼沈昌宇、探花梁诗正,一甲前三名,都是浙江人,这大概是雍正皇帝特意安排的北界王,这就叫政治!
过博陆,到五杭栾加芹。五杭是个古老的地名,傅小芸南宋的《临安志》已经记载,与博陆一样,都属于丰年乡。五杭、博陆,在老底子,码头都不算大,但出的人却厉害金庆皓,博陆出了个钟化民,五杭出了个沈近思,一个在《明史》列了传,一个在《清史稿》列了传。余杭人在二十五史里列传的,我没有统计过,按印象来说,大概以东北这一只角最多。
博陆塘河有双桥,五杭塘河有万寿桥,俗称五杭高桥。当然,我们见到的,都是新造的。
五杭高桥,始建年代不详,见于记载的第一次重建,是明太祖洪武年间。
坐在船里,看船外的船,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过五杭,到龙光桥。龙光桥,我从小听说,亲临其地,这是第一次。龙光桥,本名陆郭,俗称“落瓜”,龙光,是乾隆皇帝南巡时改的名字。龙光桥的徐家,本是崇德县人,明朝初年迁居于此,逐渐成为地方望族,进士、举人都出过。明末清初,徐家还出了一个戏剧家徐士俊,一个著名遗民徐孝先。
龙光桥西,塘河南堤上,有一座古桥,不知叫什么名字?
再过西,又有一个亭子,把镜头拉近去,柱子像是老的。
河面宽阔处,犹如长江、黄河。
从博陆航行至此,这是第一个临河的村子,应该是德清县的地盘。
泊船码头。
跨塘桥,也是老底子塘河上的名桥。明代嘉靖年间,倭寇肆孽,胡宗宪听从塘栖人吕需的建议,在桥的两端建了敌楼,成为一个要塞。跨塘桥的西北岸,是宋肇昌的故里。
宋肇昌(1816—1861),道光丁未(1847)进士,做了两年张掖知县乍得共和国,就回了家乡,到隔壁的石门县(今属桐乡),做传贻书院的主讲。1861年,他在杭州城里,被太平军杀害。宋肇昌的祖父宋大荣、父亲宋成勋,都是举人出身。宋成勋做过石门县的教谕,宋肇昌做过石门县传贻书院的主讲,父子两代,都有功于石门(今桐乡)的教育事业。
跨塘桥过了,塘栖还会远吗?
绕道塘栖镇北的新河,只能遥望这个古镇了。
老底子船行,可从跨塘桥一直往西穿过塘栖镇,如今为了保护塘栖的广济桥恐怖护理站,特地在镇北开了一条新河,船只往来,都走新河了。
河边的路标,显示“武林头”只有4公里了,不过船行不必车子,急不来的。
前面堵船了。
新河尽头,进入老运河。
三河口
使劲远望真子丹,可见看见塘栖的广济桥。
河面上很热闹,看到了“浙萧山货”、“浙余杭货”、“浙桐乡货”、“皖铜陵货”、“豫周长顺”等大船。
传说中的武林头到了,激动。
武林头,也作“武林渡”、“五林头”、“伍林头”等。从这里往西,到獐山,11公里。落北到德清、湖州慕容嗷嗷。上南到杭州。南宋时候,这里设有下塘巡检寨,是个要津。明代末年,发起募建伍林高桥的金陛,是吾乡大麻人。
武林头上南,便是新开运河。所谓“新开运河”,其实年纪也不小了,这是元朝末年筑塘开通的河,对元末明初人来说,它确实是“新开河”。
依靠大运河,油库也能成为风景牟紫。这就像一根草绳,绑在阳澄湖蟹身上,就能卖钱。
河面又宽阔起来,犹天堑一般。
王家庄。远望,能见皋亭山,俗称“半山”。
仲墅、平宅,分列两岸。元末明初诗人平显的家米奇与米妮,就在这一带。
每一条船,都有一个远方的梦。
三家村,人家在百户以上,“西湖藕粉”就出在这里相博涛,过去时候,名气大得木老老。现在吃的东西多,也不大听说了。
远的是半山,近处的那座山,大概就是书上说的“独山”吧?
崇贤港
住在这里,空旷、舒服。
运河黄了,也可以叫黄河。
看起来都差不多,我不敢确定十二里漾是哪一段。幸好三里漾有牌子许博淳,按书上所说,此处风波险恶,特别可怕。我们来时,风平浪静,河面也并不很宽,大概河道与人一样,也懂得减肥吧?
谢村。宋末诗人董嗣杲《谢村》诗云“暮役朝行此可停,临平山色入船青”,其实,董先生弄错了,他看到的是皋亭山顾剑桥,而不是临平山。
元末陈基《谢村》诗云:“青山不改色,红树远含情。”写的正是深秋景象。我们来时,青山依旧,唯树色还没有红。
谢村、皋亭,可以放在一个镜头里,可见路程不很远。
看起来,一片城里的气象,杭州应该不远了。
正巧,飞过一只鸟。
北新桥、北新阁,名字延续了老底子的北新关,只是位置换了。
这大概是杭州城北运河上最气派的房子。
杭州师大附属医院看见了,说明拱辰桥马上到了。
这就是拱宸桥,并不十分高大,名气特别大,因为它在杭州。
打 赏(1元也是爱)
长按二维码2秒,可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