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2-13 01:31:35   全部文章   0/70

佛珠批发毛泽东最经典诗词:至情至性,霸气十足!-16号书院

毛泽东最经典诗词:至情至性,霸气十足野牛比尔!-16号书院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的日子。
毛泽东不但是一个伟大的国家领导人,而且还是一位诗人。
毛泽东诗词,气势磅礴,景物明丽,而富含哲理,用浪漫主义诗篇,刻录着中国革命的历史画面,抒发的是整个时代的激情,尤其是他的伟大气魄,极高的浪漫主义艺术表现力,使他的作品成为我们这个时代诗词创作的最高峰。他创作中至高无上的视点,纵横环宇的气势,形象生动的用典、幽默的语言风格,不但在当代独树一帜,也达到了古人鲜见的高度,填补了古诗词创作中艺术表现的空白。从这一点看,毛泽东诗词既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不可缺少的艺术瑰宝,又是中国现代诗词创作的一座奇峰。
“俱往矣瑞蓝二号,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重读经典诗词,缅怀伟人!

贺新郎·别友
1923年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绝代艳修之旅。人有病,天知否沃伦比蒂?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赏析:一般认为这首词是写给杨开慧的,但是标题中的“别友”又让人费思量,1920年末毛泽东同杨开慧已经结婚,至1923年12月已生下毛岸英、毛岸青两个儿子,此时称呼杨开慧明显应该用“妻”而不应用“友”。
“要似昆仑崩绝壁白浪哥,又恰象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两句在早期版本是“我自欲为江海客李柔美,更不为昵昵儿女语。山欲堕,云横翥”。

沁园春·长沙
1925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赏析:写作这首词时,毛泽东33岁,正是风华正茂、豪气干云的年纪。上阕写秋景,红林、碧江、鹰飞、鱼跃,大自然的多姿多彩,生命的自由自在,引发作者思考宇宙的主宰;下阕写往日的意气风发,抒发豪迈的心情。

忆秦娥?娄山关
1935年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赏析:毛主席这首词写于长征途中,全词以景入情,情中有景,从内到外描写了红军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主席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七律·长征
1935年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巨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赏析:红军战士翻过了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申不害变法,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5年10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余里。
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清平乐·六盘山
1935年10月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兰尼库克。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赏析:这首词写于红军翻越六盘山,长征临近结束之时,“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一句用极简练的文字把秋天的特征概括出来,又烘托出爽朗健旺的心情。

念奴娇·昆仑
1935年10月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冷宫欢,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赏析:这首词作于红军长征结束,即将到达陕北之时,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远望昆仑山脉,以这奇幻瑰丽的想象,有感而发。
沁园春·雪
1936年2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佛珠批发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天孪兄弟,
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赏析:这可能是毛泽东最著名的一首词了,众说纷纭。上阕写北方雪景,下阕评点历史人物,由“江山”而“英雄”,侯阁亭气概非凡。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赏析:这是一首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诗篇。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蒋维平。

水调歌头·游泳
1956年6月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赏析:“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或许就是这样一种境界:疾风暴雨中也能安然入眠,醒来后,觉得眼睛特别明亮。

送瘟神
1958年7月1日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令胡冲。
赏析:原诗首有自注:“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晓,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一句常被用来说明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到韶山
1959年6月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赏析:毛泽东自少年走出家乡至逝世,其间回家乡共计8次符晓薇,1959年6月25日至27日,是他的第七次回乡,25日深夜在韶山宾馆松山住房写了这首诗金玫玫老公。“敢叫日月换新天”,依然充满斗志豪情。

为女民兵题照
1961年2月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赏析:诗中一、二句写情景,三、四句以议论点题。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1961年9月9日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赏析:李进是江青的化名,江青在1951年去湖北武汉附近深入土改时用的假名。1961年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为江青的庐山仙人峰的照片题了这首诗。
“无限风光在险峰”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乐观向上,勇于攀登;“乱云飞渡仍从容”是人生的一种态度,面对困难,从容应对。

和郭沫若同志
1961年11月17日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赏析:毛泽东爱读《庄子·秋水》,喜欢孙悟空“大闹天宫”,自称“虎气”“猴气”聚于一身,“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就是他的“猴气”的反映。

卜算子·咏梅
1961年12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赏析:原词首有自注:“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这首词在历来咏梅词中别具一格,算是咏梅名篇之一。

冬云
1962年12月26日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赏析:毛泽东在他69岁生日这天写了这首诗,有自述志向和心迹的意味,自喻梅花,可以在漫天冰雪中盛开,以嘲笑那些冻死的苍蝇。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1963年1月9日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赏析:“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是时不我待,舍我其谁;“要扫除一切害人虫”,还是战天斗地的精神八十七神仙卷。

贺新郎·读史
1964年春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一篇读罢头飞雪,
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江雨寒。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赏析:这首词体现了毛泽东的历史观,上阕的主题是斗争,下阕说的是推动历史的人物和力量。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1965年5月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蝇香,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赏析:一九六五年5月22日,毛泽东乘车重上井冈山,并在山上住了八天。井冈山是毛泽东事业起步的地方。
这首词标题“重上井冈山”,并且词中充满了豪情壮志,预示着毛泽东酝酿着新的“大业”,就是后来的“文革”。“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是很好的励志语。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