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问题具有支无印良品的笔哪支最好用 9-爱否科技
支无印良品的笔哪支最好用 9-爱否科技
这里挑选9根具有代表性的笔参与测试,均来自于无印良品专卖店。其中水性笔4根,中性笔1根,油性笔4根。另外,这些笔价格在8~12元左右,明显高于市面上同类型圆珠笔,是品牌溢价还是确有过人之处呢?
以下是参测产品及编号:
基本性能
外观
外观上大体分为六边形和圆形两种胡文婧,笔杆少有弧度,具体有图,不多加赘述。
手感
影响手感的因素有笔的重量,重心,持握感等。
经测试,这9支笔重量非常接近,且无论处于何种状态,笔的重心基本都处在中心位置,表现中规中矩。
持握感方面,圆形磨砂塑料想较国产笔颗粒感细致,1、2、3号这3支笔外观和晨光的透明磨砂笔相似,但磨砂手感舒温和舒适,笔身的持握防滑做的很好。但是笔杆较粗,一方面有些握不住的感觉,另一方面握久了会有些疲惫。六边形持握开始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持握牢固,随着长时间使用则有些搁手,相比圆形更加容易疲劳,不如圆形在长时间使用上的舒适性。
以上两种形状几乎涵盖了MUJI的所有笔,专门给持握区做防滑的笔很少,可以看出MUJI的这种极简设计直接导致了手感不佳郭培玫瑰坊,可以说是为外形牺牲手感的代表。如果更加看重手感,建议购买类似6、7这种有防滑处理的笔。
6号笔与7号笔在持握区都使用了硅胶防滑,在干燥状态下防滑性能明显优于未做防滑处理的其他类型,只是在长时间使用造成出汗的情况下实际表现甚至不如磨砂塑料。6号笔将防滑硅胶套设计成了笔杆的一部分,7号笔防滑套则是可以旋转拿下且没有任何防滑印的,长时间使用难免发黄胀大甚至开裂。
综上所述,在这轮手感比拼方面,推荐6号这种样式的。
书写顺滑度
通常来说,水性笔油墨为纯水性,易被纸吸收,顺滑度和书写质量好,没有异味。但其耐水性差,遇水容易散开且不耐摔,摔过后容易断墨小李明。
油性笔与水性笔相反,油墨为油性,不易被纸吸收,顺滑度和书写质量则较差,有异味。但其耐水性好,遇水不易散,在耐摔性上相比水性笔表现也更佳。
中性笔则是介于两者之间,耐水性与稳定性较水性笔强,字迹不容易模糊消失,又没有油性笔顺滑度和书写质量较差的缺点,适用于需长时间保存的文档。
MUJI的笔又是否有这些优缺点呢?
顺滑度上,影响最大的因素在于墨水性质贵花田。参测笔与市面上常见的圆珠笔类似,水性笔手感良好,回馈有力,阻尼适中。油性笔由于阻尼较低造成顺滑度过高故而手感较差,在纸上书写则没有什么回馈感,有种冰上开车的感觉,难于收放自如。中性笔顺滑度与油性笔接近,仔细对比,回馈感优于油性笔,虽不如水性笔明显,但仍能感受到纸面的凹凸不平,阻尼同样更接近油性笔。
另一方面欧阳祥山,顺滑度上的体验也明显与笔尖粗细有关,0.7mm与0.5mm组表现良好,非常顺滑,其中又属0.7mm更甚,0.38mm组表现略差,0.25mm组则表现极差,不仅严重发涩,一不小心还会把纸划破。
经过测试上,2、6号水性笔,即0.5mm水性笔是最好,其次为3、7、8、9,即0.7mm油性笔与水性笔,表现最差的则是1、4、5,这里也可以看出笔尖粗细对顺滑度的影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字体性能
在吸收面测试(纸,布等吸水介质)中,不论水性笔还是油性笔,都能很快被纸面吸收,区别在于,水性笔出水会多于油性笔作风问题具有,从背面看,渗透能力差别不大。书写完毕一秒钟后对字进行摩擦,不会出现擦花现象。非吸收面测试(塑料,玻璃,陶瓷等非吸水介质)中,水性笔则与油性笔表现出了明显不同,水性笔着字效果明显优于油性笔,中性笔与油性笔表现几乎完全相同。
书写完毕一秒后对字进行摩擦,水性笔出现严重擦花现象,油性笔表现相对良好,这也反映出水性笔相比油性笔出墨量更大的特点。
过水性能上,不论是油性笔还是水性笔,都没有模糊发散现象,令人惊喜。而之前在书写测试上有断墨问题的5号笔,在过水之后,字迹被冲刷到近乎消失,这里大胆猜测崔走召新书,5号油性笔的原料可能和其他油性笔有所不同,更加不易被纸张吸收。
最后,在异味控制上,无印良笔做的很好,水性笔没有任何异味,油性笔除5号外只有轻微异味,只是5号红色油性笔有断墨现象,字迹难以附着在纸上。
附加性能
笔帽笔夹性能
日常的使用,参测的所有MUJI笔,笔帽不论盖在笔尖还是笔尾上都非常紧,不用担心不小心碰掉。
对于笔夹在笔帽上的圆形笔,如1、2、3号,不盖帽放在桌面极易滚动摔落,需要时刻小心。
笔夹的强度则差很多,9支中大约5支在经过轻微摇晃后都会掉下,如果是夹在书本上移动的话,很可能会丢失。其次虽然笔夹可塑性较强,将笔夹弯至90度甚至更多也不会断裂,但也正因为此,掰开一稍个大角度(大约30度以上)基本就废了,通过按压仍能翘起大约10度左右无法归位。
做工
通过拆解,可以了解到,笔零配件之间的通用性不强,比如5号回弹装置死死固定在笔芯上,油性笔(水性笔不同类样本过少)之间的笔芯,弹簧形状各异,几乎无法互换。这给后期更换替芯增加了难度, 9元的换新成本,既增加了经济负担,也与MUJI简约环保的设计理念不符。
关于品控,按动笔的按动手感并不一致,按压力度不同,键程不同,阻尼也不同,有些较为舒适,有些则充满廉价塑料感。
在笔芯上7号和9号笔芯非常相似,7号有防蒸发塞9号却没有,不知是因为各种类型笔的设计标准不统一还是故意追求这种差异化设计岑杏贤。
耐久性
跌落在平时的使用中经常发生十二圣兽宫,抗摔是一个重要指标。测试标准为从0.75m高处笔尖朝下落至木地板。展红绫测试中并未出现完全损坏不出水的问题,问题最大的是笔尖最细的4号笔,出水明显不畅,3号则出水过多显得有些控制不住,总体来看表现较好,并未出现完全不出水的损坏,质量较国产可靠,不会在一两次的跌落后直接报废。这里也表现出笔尖越粗,耐摔性越好的特性。
总结
MUJI的笔,外观上走磨砂,笔直贯通到底等简约的路线,这也是MUJI的设计语言,只是这种设计,是建立在牺牲手感的基础上的。在实用性上仙朝帝师,一圈测试下来,除了墨水性能让人眼前一亮外,似乎没有什么其他值得称道的地方了。摔一次就可能出故障的笔芯,夹不紧的笔夹,不易更换替芯,不一致的品控等,在其他品牌笔上的问题鲁本卡特,或多或少仍会在MUJI上出现。回想到我原来用过的摔一次就可能彻底报废、替芯和外壳几乎同价、磨砂表面粗糙的4元晨光塑料笔,MUJI的表现可以说在方方面面都会比国产晨光强出一点,只是如果考虑到接近一倍的售价陆佳蕾,性价比方面依旧不如国产晨光。
如果仍要在MUJI中挑选一款较好的笔,那么,0.5mm水性且带防滑胶套的按动笔是最佳选择,从这个标准讲,我推荐6号。
这里挑选9根具有代表性的笔参与测试,均来自于无印良品专卖店。其中水性笔4根,中性笔1根,油性笔4根。另外,这些笔价格在8~12元左右,明显高于市面上同类型圆珠笔,是品牌溢价还是确有过人之处呢?
以下是参测产品及编号:
基本性能
外观
外观上大体分为六边形和圆形两种胡文婧,笔杆少有弧度,具体有图,不多加赘述。
手感
影响手感的因素有笔的重量,重心,持握感等。
经测试,这9支笔重量非常接近,且无论处于何种状态,笔的重心基本都处在中心位置,表现中规中矩。
持握感方面,圆形磨砂塑料想较国产笔颗粒感细致,1、2、3号这3支笔外观和晨光的透明磨砂笔相似,但磨砂手感舒温和舒适,笔身的持握防滑做的很好。但是笔杆较粗,一方面有些握不住的感觉,另一方面握久了会有些疲惫。六边形持握开始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持握牢固,随着长时间使用则有些搁手,相比圆形更加容易疲劳,不如圆形在长时间使用上的舒适性。
以上两种形状几乎涵盖了MUJI的所有笔,专门给持握区做防滑的笔很少,可以看出MUJI的这种极简设计直接导致了手感不佳郭培玫瑰坊,可以说是为外形牺牲手感的代表。如果更加看重手感,建议购买类似6、7这种有防滑处理的笔。
6号笔与7号笔在持握区都使用了硅胶防滑,在干燥状态下防滑性能明显优于未做防滑处理的其他类型,只是在长时间使用造成出汗的情况下实际表现甚至不如磨砂塑料。6号笔将防滑硅胶套设计成了笔杆的一部分,7号笔防滑套则是可以旋转拿下且没有任何防滑印的,长时间使用难免发黄胀大甚至开裂。
综上所述,在这轮手感比拼方面,推荐6号这种样式的。
书写顺滑度
通常来说,水性笔油墨为纯水性,易被纸吸收,顺滑度和书写质量好,没有异味。但其耐水性差,遇水容易散开且不耐摔,摔过后容易断墨小李明。
油性笔与水性笔相反,油墨为油性,不易被纸吸收,顺滑度和书写质量则较差,有异味。但其耐水性好,遇水不易散,在耐摔性上相比水性笔表现也更佳。
中性笔则是介于两者之间,耐水性与稳定性较水性笔强,字迹不容易模糊消失,又没有油性笔顺滑度和书写质量较差的缺点,适用于需长时间保存的文档。
MUJI的笔又是否有这些优缺点呢?
顺滑度上,影响最大的因素在于墨水性质贵花田。参测笔与市面上常见的圆珠笔类似,水性笔手感良好,回馈有力,阻尼适中。油性笔由于阻尼较低造成顺滑度过高故而手感较差,在纸上书写则没有什么回馈感,有种冰上开车的感觉,难于收放自如。中性笔顺滑度与油性笔接近,仔细对比,回馈感优于油性笔,虽不如水性笔明显,但仍能感受到纸面的凹凸不平,阻尼同样更接近油性笔。
另一方面欧阳祥山,顺滑度上的体验也明显与笔尖粗细有关,0.7mm与0.5mm组表现良好,非常顺滑,其中又属0.7mm更甚,0.38mm组表现略差,0.25mm组则表现极差,不仅严重发涩,一不小心还会把纸划破。
经过测试上,2、6号水性笔,即0.5mm水性笔是最好,其次为3、7、8、9,即0.7mm油性笔与水性笔,表现最差的则是1、4、5,这里也可以看出笔尖粗细对顺滑度的影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字体性能
在吸收面测试(纸,布等吸水介质)中,不论水性笔还是油性笔,都能很快被纸面吸收,区别在于,水性笔出水会多于油性笔作风问题具有,从背面看,渗透能力差别不大。书写完毕一秒钟后对字进行摩擦,不会出现擦花现象。非吸收面测试(塑料,玻璃,陶瓷等非吸水介质)中,水性笔则与油性笔表现出了明显不同,水性笔着字效果明显优于油性笔,中性笔与油性笔表现几乎完全相同。
书写完毕一秒后对字进行摩擦,水性笔出现严重擦花现象,油性笔表现相对良好,这也反映出水性笔相比油性笔出墨量更大的特点。
过水性能上,不论是油性笔还是水性笔,都没有模糊发散现象,令人惊喜。而之前在书写测试上有断墨问题的5号笔,在过水之后,字迹被冲刷到近乎消失,这里大胆猜测崔走召新书,5号油性笔的原料可能和其他油性笔有所不同,更加不易被纸张吸收。
最后,在异味控制上,无印良笔做的很好,水性笔没有任何异味,油性笔除5号外只有轻微异味,只是5号红色油性笔有断墨现象,字迹难以附着在纸上。
附加性能
笔帽笔夹性能
日常的使用,参测的所有MUJI笔,笔帽不论盖在笔尖还是笔尾上都非常紧,不用担心不小心碰掉。
对于笔夹在笔帽上的圆形笔,如1、2、3号,不盖帽放在桌面极易滚动摔落,需要时刻小心。
笔夹的强度则差很多,9支中大约5支在经过轻微摇晃后都会掉下,如果是夹在书本上移动的话,很可能会丢失。其次虽然笔夹可塑性较强,将笔夹弯至90度甚至更多也不会断裂,但也正因为此,掰开一稍个大角度(大约30度以上)基本就废了,通过按压仍能翘起大约10度左右无法归位。
做工
通过拆解,可以了解到,笔零配件之间的通用性不强,比如5号回弹装置死死固定在笔芯上,油性笔(水性笔不同类样本过少)之间的笔芯,弹簧形状各异,几乎无法互换。这给后期更换替芯增加了难度, 9元的换新成本,既增加了经济负担,也与MUJI简约环保的设计理念不符。
关于品控,按动笔的按动手感并不一致,按压力度不同,键程不同,阻尼也不同,有些较为舒适,有些则充满廉价塑料感。
在笔芯上7号和9号笔芯非常相似,7号有防蒸发塞9号却没有,不知是因为各种类型笔的设计标准不统一还是故意追求这种差异化设计岑杏贤。
耐久性
跌落在平时的使用中经常发生十二圣兽宫,抗摔是一个重要指标。测试标准为从0.75m高处笔尖朝下落至木地板。展红绫测试中并未出现完全损坏不出水的问题,问题最大的是笔尖最细的4号笔,出水明显不畅,3号则出水过多显得有些控制不住,总体来看表现较好,并未出现完全不出水的损坏,质量较国产可靠,不会在一两次的跌落后直接报废。这里也表现出笔尖越粗,耐摔性越好的特性。
总结
MUJI的笔,外观上走磨砂,笔直贯通到底等简约的路线,这也是MUJI的设计语言,只是这种设计,是建立在牺牲手感的基础上的。在实用性上仙朝帝师,一圈测试下来,除了墨水性能让人眼前一亮外,似乎没有什么其他值得称道的地方了。摔一次就可能出故障的笔芯,夹不紧的笔夹,不易更换替芯,不一致的品控等,在其他品牌笔上的问题鲁本卡特,或多或少仍会在MUJI上出现。回想到我原来用过的摔一次就可能彻底报废、替芯和外壳几乎同价、磨砂表面粗糙的4元晨光塑料笔,MUJI的表现可以说在方方面面都会比国产晨光强出一点,只是如果考虑到接近一倍的售价陆佳蕾,性价比方面依旧不如国产晨光。
如果仍要在MUJI中挑选一款较好的笔,那么,0.5mm水性且带防滑胶套的按动笔是最佳选择,从这个标准讲,我推荐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