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牛奶怎么样撷果安全-预防为主?-撷果安全
撷果安全|预防为主?-撷果安全
“预防为主?”之一
From: 赵建民
Sent: Wednesday, August 16, 2006 2:50 PM
To: XXX
Subject: RE: 安全领导意识宣传月_为什么要预防为主
谢谢小胡!
引用的荀子的话,非常的有道理。洪永时这说明了我们的老祖宗在几千年以前的思想就非常的先进了。
再引用一个老祖宗的例子,来说明 “预防为主”。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
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吃惊地问∶“你的名气最大,为何反长兄医术最高呢?”
扁鹊惭愧地说∶“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觉得他水平一般,但在医学专家看来他水平最高史不凡。”
这个故事源于《鹖冠子·世贤》,原文是:
暖曰 :“王独不闻魏文王之问扁鹊耶?
曰 :‘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
扁鹊曰:‘长兄最善 ,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魏文侯曰:‘可得闻邪 ?’
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 ,未有形而除之帝煞血妻,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魏文侯曰:‘善。…….
赵建民“预防为主?”之二
From: 赵建民
Sent: Tuesday, September 05, 2006 3:37 PM
To: XXX
Subject: RE: 安全领导意识宣传月_为什么要预防为主
扁鹊之所以有名,是很有道理的。
其一,医学发展到近代,才有“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区分。而扁鹊早就有了“预防医学”的理念,他的思想已大大地超越了他同时代的竞争者。
其二熊小玥,虽然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但他能手到病除,解决客户的最需要满足的需求。从现代的观点来看,他受到客户的追捧是必然的第八航空队。
所以一分为二的来看,我们的确需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当危机已经发生,救火是最重要的任务的时候;当病人已经病入膏肓,不动手术就会死亡的时候;当变化应接不暇,不行动就会被淘汰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先合计合计、先讨论讨论、先计划计划”,我们需要立即的行动。
我记得Lou Gestner (郭士纳)在他的自传《谁说大象不能跳舞?》中提到一个案例:
“关于我打算什么时候制定一个IBM的远景规划,有各种各样的猜测,而我想对大家说的是,现在,IBM并不需要什么远景规划。”
我继续说道:“现在IBM最需要的,是为它的每个事业部制定一系列非常务实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和高度有效的战略—能够带来市场和增加股东收益的战略。而这也正是我们目前正在做的。”
“现在,我们的头件大事就是使公司重新开始实现盈利。我是说,如果你要为一家公司制定一个远景规划,那么这个远景规划的第一个框架最好是赚钱并使公司扭亏为盈。”
“因此,我们现在正致力于使IBM实现盈利,这也是我们今天的活动所要讨论的问题…….”
另:
我们都熟知2个成语:一个是“未雨绸缪”,另一个叫做“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这两个成语的意思似乎是矛盾的。一个说要“预防为主”、“计划在先”;一个说“不提前计划、预防传单病,等到事情发生了再补救也不晚”绝代侠医。
这两个成语矛盾吗?
各位的想法如何?
从经济的角度如何理解?
从发展的角度如何理解?
结合上面的案例如何理解?
赵建民
“预防为主?”之三
发件人: 赵建民
发送时间: 2006年9月22日 15:15
收件人: XXX; 经理以上人员组
主题: RE: 安全领导意识宣传月_为什么要预防为主
任何的活动都需要成本,管理活动自然不例外。光明牛奶怎么样
选择从事或进行任何一个管理活动都需要进行经济分析,来看一看“投入”和“产出”,来分析一下它的经济性。
选择“未雨绸缪”还是“亡羊补牢”,要看“计划”的成本是否大于由于计划而避免的可能的损失。
如果不计划而可能导致的损失小于计划的成本,我们大可不必劳心费神去计划,去“未雨绸缪”,去“计划在先”李瑞河,去“预防为主”。
如果不计划可能导致的损失大于计划的成本,那么“亡羊补牢”的做法是很危险的。
然而很有意思的是,我们,尤其是一些管理学家,一直在强调计划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举个例子:有人认为,严格意义上讲,“管理”和“领导”是不同的,而且是大有区别的:
他们说:管理的核心就是“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四项基本的活动;
而领导不需要“计划”,领导者需要做的是“描绘美好的愿景”,“沟通愿景”并“将愿景与战略相联接。然后剩下的是就有管理者去制定计划,将战术与战略相联接。
而在我看来,“愿景”、“战略”、“战术”根本就是“计划”的一种形式。
“安全管理”是管理的一部分,所以,“计划”体现在安全管理方面就是“预防为主”。
赵建民
“预防为主?”之四
From: 赵建民
Sent: Friday, September 22, 2006 5:08 PM
To: XXX
Subject: RE: 安全领导意识宣传月_为什么要预防为主
非常感谢X总的指示。
我们计划在年底启动一个Program,名字叫“一封安全家书”,目的就是让安全的意识深入到家庭,调动亲情来支持我们的每一位同事做好安全工作。
到时候,我们会征求大家的输入村上佳菜子 ,把这项活动做好。
所谓的“24小时管理”,让我想到一个比喻:我们身上没有这样一个“安全意识”的开关,在工作时把它打开,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在下班的时候把它关上,公司的制度不再对我有任何的约束。
您想一想,您身上有这样的“安全意识”开关吗?
进一步富永爱,想到了另一个问题:
当我们 - 公司或部门的领导有这样的开关时,当我们在下班后把我们的开关打到Off的位置时,我们的团队成员是否有这样的“过滤器”:领导下班之后的行为不是我们的楷模?
所以又回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HSE需要全体的响应。
而全体的响应首先需要领导的响应,以身作则。英文里有一句话,很有意思,叫做“Walk the talk”,字面上不太好翻译,大家可以去体会。
这些就是我对X总指示的一些理解。
再次感谢
赵建民
“预防为主?”之五
From: 赵建民
Sent: Tuesday, October 17, 2006 5:51 PM
To: XXX
Subject: RE: 安全领导意识宣传月_为什么要预防为主
在考虑如何结束我们为期2个多月的“预防为主”的讨论时,脑子里突然蹦出来2个成语:
一个是“风起于秋萍之末”,一个是“一叶知秋”,这很符合我们现处的情境:秋风渐起、落叶萧萧、秋意渐浓。
“一叶知秋”的意思是,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来临。比喻由细微的迹象就能推知 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出自于《淮南子·说山训》:“以小明大叹为观止造句,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宋唐庚《文录》、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三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关于“风起于秋萍之末”的意思,我没有找到权威的解释,但我想可能是:看到落叶,预知天将凉、风将起、秋将至。
这2个成语是古人总结的,总结的是他们观察到的规律以及对于规律的掌握。
那么,这2个成语和我们“预防为主”的主题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一直在谈论为什么要预防为主,现在我们将讨论如何预防在先。
如何预防为主?正因为万物皆有规律,我们才能做到“预防在先”。具体有3个层次的含义。
第一个层次,要做到“预防在先”,首先需要尊重规律!这个层次解决的是思想认识问题。
以“未雨绸缪”为例,尊重的规律是“XX地区年平均降水XX毫升,降水的几率 为XX%”,因为降水量较大,降水几率较大,所以我们应该采取XX措施。
而之所以“亡羊”,是因为没有尊重 “XX地区狼出现的几率为XX” 的规律,没有采取相应的对策。
第二个层次,要做到“预防在先”,其次要善于发现规律!这个层次解决的是方向的问题。
古人不仅提出“观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更提出了“闻一知十”和“举一反三”的先进思想。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新事物层出不穷片山莉乃,于是我们有了一个现代的、时髦的提法:“与时俱进”。
只有开放思想,与时俱进,才能在“一叶知秋”的老规律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发现、探索新规律徐知会,并为我所用,作到预防在先。
第三个层次,要做到“预防在先”、最后要善于总结、利用规律!这个层次解决的是具体的应用工具的问题。
针对不同的事物、对象的特点,发现、总结、利用规律的具体工具是不一样的小酒窝吉他谱。
比如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大部分是基于已知的规律内化、总结而来的。例如,对于公司的商务合同而言,我们基于已知的合同管理的规律血溅姐妹花,将其总结为合同管理程序;对于基本建设项目,基于已知的基本建设项目的规律,将其总结为相应的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对于财务而言,“风险管理”和“内控”是近几年比较多提及的两个话题,而“内控”是基于已知的财务管理规律,将其总结为规章制度来做到“预防为主”;对于安全而言,安全的规章制度是在血的教训的基础上总结的!!
这些规章制度,实际上就是一些这样的工具,它总结了已知的规律、经验、教训,来指导人们的决策和行动,从而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
对于一些新生的事物,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参照,也没有现成的规律可依据。对于这样的事物,人们开发了一些“风险管理”的工具:
如前面提到的财务的“风险管理”,它是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化的“预防为主”的工具,来识别、发现从而规避新的、未知的财务风险。
如FMEA(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是一些电子元器件制造商、汽车零配件制造商对其新产品进行风险分析的一种结构化的、系统化的有效工具。近一阶段出现的Dell及联想笔记本电池召回事件,可能是Sony (Dell及Lenovo笔记本电池供应商)在开发产品时,没有在其FMEA中识别可能导致着火的潜在风险。
如HAZOP(Hazard and Operability Analysis,危害与可操作性分析)则是上世纪60年代由ICI(英国帝国化学)开发的,现已广泛应用于化工工艺设计的风险分析的工具。
现在中国社会的主旋律是“构建和谐社会”,回想一下我们的从“人定胜天”的浮躁到“和谐社会”的平静的转化过程,实际上是对人、自然、社会的规律的重新认识和尊重的过程读书佐酒。
如果我们能做到尊重规律,积极地去发现规律黄培云,及时地总结并应用规律,那么我们一定可以做到“预防在先”
赵建民
加关注 免费试用 撷果安全云移动端
“预防为主?”之一
From: 赵建民
Sent: Wednesday, August 16, 2006 2:50 PM
To: XXX
Subject: RE: 安全领导意识宣传月_为什么要预防为主
谢谢小胡!
引用的荀子的话,非常的有道理。洪永时这说明了我们的老祖宗在几千年以前的思想就非常的先进了。
再引用一个老祖宗的例子,来说明 “预防为主”。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
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吃惊地问∶“你的名气最大,为何反长兄医术最高呢?”
扁鹊惭愧地说∶“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觉得他水平一般,但在医学专家看来他水平最高史不凡。”
这个故事源于《鹖冠子·世贤》,原文是:
暖曰 :“王独不闻魏文王之问扁鹊耶?
曰 :‘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
扁鹊曰:‘长兄最善 ,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魏文侯曰:‘可得闻邪 ?’
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 ,未有形而除之帝煞血妻,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魏文侯曰:‘善。…….
赵建民“预防为主?”之二
From: 赵建民
Sent: Tuesday, September 05, 2006 3:37 PM
To: XXX
Subject: RE: 安全领导意识宣传月_为什么要预防为主
扁鹊之所以有名,是很有道理的。
其一,医学发展到近代,才有“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区分。而扁鹊早就有了“预防医学”的理念,他的思想已大大地超越了他同时代的竞争者。
其二熊小玥,虽然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但他能手到病除,解决客户的最需要满足的需求。从现代的观点来看,他受到客户的追捧是必然的第八航空队。
所以一分为二的来看,我们的确需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当危机已经发生,救火是最重要的任务的时候;当病人已经病入膏肓,不动手术就会死亡的时候;当变化应接不暇,不行动就会被淘汰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先合计合计、先讨论讨论、先计划计划”,我们需要立即的行动。
我记得Lou Gestner (郭士纳)在他的自传《谁说大象不能跳舞?》中提到一个案例:
“关于我打算什么时候制定一个IBM的远景规划,有各种各样的猜测,而我想对大家说的是,现在,IBM并不需要什么远景规划。”
我继续说道:“现在IBM最需要的,是为它的每个事业部制定一系列非常务实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和高度有效的战略—能够带来市场和增加股东收益的战略。而这也正是我们目前正在做的。”
“现在,我们的头件大事就是使公司重新开始实现盈利。我是说,如果你要为一家公司制定一个远景规划,那么这个远景规划的第一个框架最好是赚钱并使公司扭亏为盈。”
“因此,我们现在正致力于使IBM实现盈利,这也是我们今天的活动所要讨论的问题…….”
另:
我们都熟知2个成语:一个是“未雨绸缪”,另一个叫做“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这两个成语的意思似乎是矛盾的。一个说要“预防为主”、“计划在先”;一个说“不提前计划、预防传单病,等到事情发生了再补救也不晚”绝代侠医。
这两个成语矛盾吗?
各位的想法如何?
从经济的角度如何理解?
从发展的角度如何理解?
结合上面的案例如何理解?
赵建民
“预防为主?”之三
发件人: 赵建民
发送时间: 2006年9月22日 15:15
收件人: XXX; 经理以上人员组
主题: RE: 安全领导意识宣传月_为什么要预防为主
任何的活动都需要成本,管理活动自然不例外。光明牛奶怎么样
选择从事或进行任何一个管理活动都需要进行经济分析,来看一看“投入”和“产出”,来分析一下它的经济性。
选择“未雨绸缪”还是“亡羊补牢”,要看“计划”的成本是否大于由于计划而避免的可能的损失。
如果不计划而可能导致的损失小于计划的成本,我们大可不必劳心费神去计划,去“未雨绸缪”,去“计划在先”李瑞河,去“预防为主”。
如果不计划可能导致的损失大于计划的成本,那么“亡羊补牢”的做法是很危险的。
然而很有意思的是,我们,尤其是一些管理学家,一直在强调计划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举个例子:有人认为,严格意义上讲,“管理”和“领导”是不同的,而且是大有区别的:
他们说:管理的核心就是“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四项基本的活动;
而领导不需要“计划”,领导者需要做的是“描绘美好的愿景”,“沟通愿景”并“将愿景与战略相联接。然后剩下的是就有管理者去制定计划,将战术与战略相联接。
而在我看来,“愿景”、“战略”、“战术”根本就是“计划”的一种形式。
“安全管理”是管理的一部分,所以,“计划”体现在安全管理方面就是“预防为主”。
赵建民
“预防为主?”之四
From: 赵建民
Sent: Friday, September 22, 2006 5:08 PM
To: XXX
Subject: RE: 安全领导意识宣传月_为什么要预防为主
非常感谢X总的指示。
我们计划在年底启动一个Program,名字叫“一封安全家书”,目的就是让安全的意识深入到家庭,调动亲情来支持我们的每一位同事做好安全工作。
到时候,我们会征求大家的输入村上佳菜子 ,把这项活动做好。
所谓的“24小时管理”,让我想到一个比喻:我们身上没有这样一个“安全意识”的开关,在工作时把它打开,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在下班的时候把它关上,公司的制度不再对我有任何的约束。
您想一想,您身上有这样的“安全意识”开关吗?
进一步富永爱,想到了另一个问题:
当我们 - 公司或部门的领导有这样的开关时,当我们在下班后把我们的开关打到Off的位置时,我们的团队成员是否有这样的“过滤器”:领导下班之后的行为不是我们的楷模?
所以又回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HSE需要全体的响应。
而全体的响应首先需要领导的响应,以身作则。英文里有一句话,很有意思,叫做“Walk the talk”,字面上不太好翻译,大家可以去体会。
这些就是我对X总指示的一些理解。
再次感谢
赵建民
“预防为主?”之五
From: 赵建民
Sent: Tuesday, October 17, 2006 5:51 PM
To: XXX
Subject: RE: 安全领导意识宣传月_为什么要预防为主
在考虑如何结束我们为期2个多月的“预防为主”的讨论时,脑子里突然蹦出来2个成语:
一个是“风起于秋萍之末”,一个是“一叶知秋”,这很符合我们现处的情境:秋风渐起、落叶萧萧、秋意渐浓。
“一叶知秋”的意思是,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来临。比喻由细微的迹象就能推知 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出自于《淮南子·说山训》:“以小明大叹为观止造句,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宋唐庚《文录》、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三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关于“风起于秋萍之末”的意思,我没有找到权威的解释,但我想可能是:看到落叶,预知天将凉、风将起、秋将至。
这2个成语是古人总结的,总结的是他们观察到的规律以及对于规律的掌握。
那么,这2个成语和我们“预防为主”的主题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一直在谈论为什么要预防为主,现在我们将讨论如何预防在先。
如何预防为主?正因为万物皆有规律,我们才能做到“预防在先”。具体有3个层次的含义。
第一个层次,要做到“预防在先”,首先需要尊重规律!这个层次解决的是思想认识问题。
以“未雨绸缪”为例,尊重的规律是“XX地区年平均降水XX毫升,降水的几率 为XX%”,因为降水量较大,降水几率较大,所以我们应该采取XX措施。
而之所以“亡羊”,是因为没有尊重 “XX地区狼出现的几率为XX” 的规律,没有采取相应的对策。
第二个层次,要做到“预防在先”,其次要善于发现规律!这个层次解决的是方向的问题。
古人不仅提出“观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更提出了“闻一知十”和“举一反三”的先进思想。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新事物层出不穷片山莉乃,于是我们有了一个现代的、时髦的提法:“与时俱进”。
只有开放思想,与时俱进,才能在“一叶知秋”的老规律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发现、探索新规律徐知会,并为我所用,作到预防在先。
第三个层次,要做到“预防在先”、最后要善于总结、利用规律!这个层次解决的是具体的应用工具的问题。
针对不同的事物、对象的特点,发现、总结、利用规律的具体工具是不一样的小酒窝吉他谱。
比如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大部分是基于已知的规律内化、总结而来的。例如,对于公司的商务合同而言,我们基于已知的合同管理的规律血溅姐妹花,将其总结为合同管理程序;对于基本建设项目,基于已知的基本建设项目的规律,将其总结为相应的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对于财务而言,“风险管理”和“内控”是近几年比较多提及的两个话题,而“内控”是基于已知的财务管理规律,将其总结为规章制度来做到“预防为主”;对于安全而言,安全的规章制度是在血的教训的基础上总结的!!
这些规章制度,实际上就是一些这样的工具,它总结了已知的规律、经验、教训,来指导人们的决策和行动,从而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
对于一些新生的事物,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参照,也没有现成的规律可依据。对于这样的事物,人们开发了一些“风险管理”的工具:
如前面提到的财务的“风险管理”,它是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化的“预防为主”的工具,来识别、发现从而规避新的、未知的财务风险。
如FMEA(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是一些电子元器件制造商、汽车零配件制造商对其新产品进行风险分析的一种结构化的、系统化的有效工具。近一阶段出现的Dell及联想笔记本电池召回事件,可能是Sony (Dell及Lenovo笔记本电池供应商)在开发产品时,没有在其FMEA中识别可能导致着火的潜在风险。
如HAZOP(Hazard and Operability Analysis,危害与可操作性分析)则是上世纪60年代由ICI(英国帝国化学)开发的,现已广泛应用于化工工艺设计的风险分析的工具。
现在中国社会的主旋律是“构建和谐社会”,回想一下我们的从“人定胜天”的浮躁到“和谐社会”的平静的转化过程,实际上是对人、自然、社会的规律的重新认识和尊重的过程读书佐酒。
如果我们能做到尊重规律,积极地去发现规律黄培云,及时地总结并应用规律,那么我们一定可以做到“预防在先”
赵建民
加关注 免费试用 撷果安全云移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