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8-04 16:26:02   全部文章   0/126

公务员父母政审材料摄影常用招式】纪实题材拍摄方法归纳 【-创意与摄影研究

摄影常用招式】纪实题材拍摄方法归纳 【-创意与摄影研究
she

ying

chang

yong

zhao

近日翻找硬盘
发现以前所拍照片
多是遵循某种模式
于是将其归类
编成摄影常用招式

第1式
等待
等候“动”的元素进入画面,待角色演绎至预期效果,才按下快门

《暮归》1995年3月摄于云南中甸
就读本科二年级时,前往云南下乡采风g7043。那是第一次开始使用“等”:见到远处有人从斜坡赶着牛下来无上大快刀,想着若迎上去不一定能快速找到合适构图,不如在中途定好位置来等,于是我选好有房屋和楼梯的背景,将眼睛贴近相机的取景框,当红头巾进入了画面适当位置,我按下了快门。

《折射的都市皮影生活》2006年10月摄于北京长安街
当日下午丁莎莎,我走在红墙前,看到树木投射在红墙上的影子很美。与此同时,前方远处正走来一对夫妻,牵着小狗,我想若这2人与狗的影子在红墙中呈现,一定很有趣。于是我蹲在原地,为了不让这对夫妻知道我在拍摄他们,我故意翻找相机包,然后等对方到了差不多位置,我架起相机,对着红墙,待影子走进合适位置,我按下了快门弹跳哥。几秒后,他们牵着狗从我身边经过。

《洗》2009年12月摄于婺源庆源村
那段时间天气很冷,婺源下雪了。在河边见到两人边洗衣,边闲聊白晓菁,觉得灰调的建筑物与鲜色的人物衣服构成的画面很美,我想如果两人的姿势不一样就更好了,于是我蹲在河对面等,为了等其中一人先站起来转身回家的画面,我在原地等了20分钟。期间路人纷纷投来奇怪的目光朱志勋。

《心想事成》2013年2月摄于广州城隍庙
正月十五。在城隍庙见到柱子后挂着众多牌子,写着“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以及一些具体的祝愿文字,从吊牌往外看,恰好能看到市民烧香在拜,于是选好构图,等候角色进入画面。等了好几拨人,终于等来以下的有趣画面:母亲闭眼高举香的虔诚状;女儿睁眼合掌的默默祝福;站在前方的儿童背向佛像,不解地抬头望着二人。

《推车过桥》2013年8月摄于广州海珠桥 / 发表于《广州日报》
上世纪80年代,海珠桥呈现单车大军推车过桥的盛况。海珠桥重修后,在桥中间放置当年推车过桥的纪念雕塑。在拍摄时,我想骑车经过的人应该会望一下这雕塑,如果在望向雕塑的同时,他们也是推车过桥的,那么这画面就会有意思。于是我蹲在旁边等候,直至出现骑车者与雕塑相呼应为止。

《马年行大运》2014年2月摄于广州文明路 / 发表于《广州日报》
当年广府庙会的民俗文化巡游是经过邻近的马路,让市民与巡游队伍近距离接触。当年是马年,巡游队伍中有700多年历史的饶平步马舞受到市民喜爱。我想众多市民应希望在新年摸一摸马头,让自己在马年行好运。我于是在步马舞队伍前方选好位置,在手拿着风车的儿童前方停下,将镜头对准她们,等待着角色演绎我预想的效果。

《不限速》2014年11月摄于广州猎德大桥 / 发表于《广州日报》
2014年广州国际马拉松赛,那天去晚了,桥头的重要位置都被占了,摄影爱好者很多。我只好寻找其它位置拍摄,于是在大桥两端徘徊,当看到马路上的限速数字,我就预想到自己所要的效果了。当时距离开跑还有1小时,我在原地盘腿坐下,没多久公务员父母政审材料,有位携着长枪短炮的发烧友也在我旁边停下,过了会,他又走了,走之前还看了我一眼,满眼的疑惑。

《担》2016年6月摄于三江程阳侗寨
走在侗寨外围,看见对面山上有多位穿着侗族服饰的挑担者下山,三三两两地往寨子里赶。于是选好构图,等候下一组挑担者进入画面合适位置四季折之羽,然后按下快门。

第2式
居中
当你想体现“庄严、稳重、平静”等主题时,不妨多运用居中对称的构图。

《龙脊》2006年5月摄于广州车陂村 / 荣获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发的“首善广州”摄影大赛入围奖
奋进的动力,源自共同的合力。
人的傲骨,龙的脊梁成乔。

《水边生活》2011年8月摄于江苏同里
为体现当日下午的宁静,特将构图设为居中对称,意在平稳、无起伏。

《佛门》2013年1月摄于嵩山少林寺
冬季的少林寺,甚是清净。为将门框以外的暗部变得更暗,将框内远处的景物摄得清晰,必须要用快速度、小光圈拍摄。同理,剪影一类的效果也是这样拍摄粪草当自强。

《圆》2013年2月摄于广州越秀公园
大年初二,越秀公园的花卉馆。家人团聚,喜气洋洋。表现祥和气氛,平稳的构图是最适合的。

第3式
残缺
要使画面元素扩展或活动于画面之外,就在画面某处制造突破口。

《窥》2006年10月摄于新疆吐鲁番
透过墙砖的空隙,拍摄对面吐鲁番民居中走出的小学生,小伙伴们相约一同前往学校。为让孩子们的前方不显得局促,在拍摄时,特意在取景框中不显示完整右边的空隙边线,让观者感觉右边空间是无限延展的。本作品名《窥》,一方面是指我从砖缝去窥拍的,另一方面也指孩子的母亲后来走出门,在后面偷偷看着他们,流露出关心。这类一边完整一边残缺(让人感觉还有更多)的手法使用广泛,例如在拍摄或设计企业画册时,体现企业的办公大楼、厂房时就经常使用到:特意不显示完整建筑物的另一边,让人觉得建筑物还很长一品王妃。

《照亮天堂之路》2008年5月摄于广州中信广场后面的广场
为表达对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在全国哀悼日当天王富曲,中信广场后面的广场有市民点燃蜡烛,照亮天堂之路米雪冥婚。现场蜡烛组成心形,为令视觉更震撼,我将相机置于地面拍摄,构图的两边不拍摄完整的心形边轮廓,特意让两边“缺”,让人觉得两边延展开去还有很多的蜡烛,凸显场面的壮观。

《化蝶》剧照2015年12月摄于广州中山纪念堂
画中人物的“缺”,是让画面更有动势,飞出画面之外。

第4式
分割
利用画面元素作为分割线,通过分割使画面的内容和形式更为统一。

《都市构成》2007年2月摄于广州体育西路地铁站口
此物构成彼物的例子很多,多观察生活会让自己找到更多的创作素材。

《马耕》2009年6月摄于广西龙胜
在梯田的高处俯视,下方的弯弯曲曲线条构成一幅装饰画,画面形式很统一。

《仰望点点红》2013年3月摄于广州中山图书馆 / 发表于《广州日报》
春暖花开,十来朵红棉花散落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屋顶玻璃上。由于铁架支条的分隔,使红棉花(构图主体)不会偏向一边。

《铁架上的音符》2013年8月摄于广州海珠桥
海珠桥重修即将竣工的那两天,海珠桥上到处可见记者和摄影爱好者,他们大多将镜头对准在桥面施工的工人和模特,而我却觉得高处的这些建设者们更能唱响主旋律hp感知世界。

第5式
大小
画面的趣味性,往往能通过画面元素的大小悬殊对比来吸引观者。

《门》2006年9月摄于珠海机场
通过飞机维修之门与常人高度的对比,形成视觉上的震撼。

《人与梯田》2009年6月摄于广西龙胜
人物的小,衬托出梯田的壮观。

《溅落的蓝红点》2009年12月摄于婺源
若没有人物在雨中浣洗,若没有那丁点的蓝色雨衣和红色水桶,就感觉不到建筑物的庞大。古丽扎娜

《哇!好高!》2013年2月摄于南海
人物的小,竹棚的高星际神农,衬托出狮子站立的高度,形成视觉冲击。

第6式
虚实
主要元素要实、对焦清晰、色彩鲜明;次要元素要虚、对焦模糊、色彩暗淡。
(两者是可互换的,主体也可是虚)

《鱼的城市生活》2012年7月摄于广州红专厂 / 发表于《广州日报》
主体清晰,背景模糊。主要是使用了慢速度、大光圈。

《窗外的导游们》2013年7月摄于福建厦门
室内处在暗部区域,是虚;主体是窗外服饰鲜艳的导游们,是实。使用快速度、小光圈拍摄。

《候场》2014年2月摄于广州南方剧院
这一例,尽管候场的县令是黑白剪影,但在这画面是主角。虚实的双方是可以互换的。剪影效果使用快速度,小光圈拍摄。

《演与奏》2014年2月摄于广州南方剧院
根据表现的主题。这画面中的虚实双方几乎同等重要,但主体仍然是演。

《化蝶》剧照2015年12月摄于广州中山纪念堂
这幅画面中,虚化的人物是主体。在同一画面中,若有人静止不动,有人在运动,若想拍摄出运动中的人的轨迹(虚),则使用慢速度、小光圈。

第7式
均衡
构图犹如天平,一侧有元素,另一侧也需有元素与之平衡。元素的重量与图形面积、色彩有关。画面焦点与此有关。

《春耕》2009年4月摄于广西阳朔
右方的人物是画面焦点,人物色调较深,在“重量”上与左上方几座大面积的浅色调的山相均衡。若没有人物,整个画面就会失去平衡。

《晒木棉花》2013年4月摄于广州文明路
画面上的元素就象天平上的砝码黄湄媚,右侧一排房屋的“重量”独步清风,相当于左下角挂木棉花的阿婆蓝小依,阿婆的色调也是最深的,自然成为画面焦点。

《夜市》2013年7月摄于福建厦门
画面中分成两组人,自然是均衡的了,但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不整体和呆板,通过左侧这组的女生的转头,将整个画面连贯起来。

《广州刘梓豪,早晨!》2016年7月摄于广州珠江边
本来画面的上半部分显得“很重”,整幅画面头重脚轻,但当画面左下角游泳者的进入,画面瞬间均衡了。
归纳以上经验
给摄影初学者
也让自己日后不再重复
有新的突破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与艺术系
形而上创作室
指导老师:彭伟柱
长按下方二维码加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