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氟化硫开关气象主播带你走进“生命禁区”甘孜州石渠县-四川气象
气象主播带你走进“生命禁区”甘孜州石渠县-四川气象
编前语:
提起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人们脑海中或许会想起“康定溜溜的城哟”的康定情歌、会想起能歌善舞的丹巴美女、豪放粗壮的康巴汉子,和那金秋落叶白雪皑皑的浪漫美景。今天我要讲的故事也是发生在甘孜,但这个地方大家也许会感到非常陌生庾家麟,这这就是有着“生命的禁区”之称的——石渠。
悬挂在四川西北角的石渠县是藏地的隐秘之地,一条名为S217线的省道连起了县城和外面的世界。沿着这条神秘的公路,穿越鲜有人打扰的处女地,我们抵达了世界海拔最高县城之一的石渠。石渠,藏语名“扎溪卡瓦”,意思是雅砻江的源头,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川、青、藏三省区结合部,距离成都1070公里,境内平均海拔4550米,是全川面积最大、海拔最高、也是最艰苦的地方,同时也是包虫病重灾区,包虫病患者占全县人口的14%以上。石渠幅员面积达两万五千多平方公里,草地面积约占90%,70%以上的人仍然过着传统的游牧生活,有“四川省第一畜牧业大县”之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全川海拔最高的气象站,与石渠气象局副局长杨凯聊一聊有关天气的那些事儿。
嘉 宾:石渠县气象局副局长 杨凯
主持人:四川卫视气象主播 孙雨其
主持人:杨凯局长您好,咱们以前都是通过电话采访,我一直想来,可一直也没有勇气,高海拔、高寒、路途遥远,再加上这里是包虫病的重灾区,担心自己身体受不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我才有勇气来到这里。现在的状态是头痛、气短、嘴唇发紫,心脏有点被压迫的状态,这是属于正常的高原反应吗?
杨凯:我刚才看到你在草原上录出镜节目,还追牦牛跑,这身体算很好的。平时我们自己从内地(成都)到石渠,都要至少3天左右才能适应。这里的海拔太高了,境内平均海拔4550米,是四川海拔最高、面积最大、位置最边远、气候最恶劣的县。今天早上的最低气温是零下14度,还算是比较温和的,“长冬无夏”是石渠的主要气候特点,年平均温度为-0.9度,最低气温-37.8度,昼夜温差较大特战风云,取暖烤火时间长达10个月。另外,氧气含量是内地的60%,缺氧极其严重陈尊佑,你看我们的嘴巴颜色都是紫的,而且我们到现在也会晚上经常头痛的睡不着觉。
主持人:我知道您是四川射洪人,2001年从兰州气象学院毕业之后被分配石渠县气象局,全省条件最艰苦的气象台站。16年前的石渠气象站是什么样的呢,可以给我们描述一下吗?
杨凯:我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从康定坐车到石渠路程700多公里,需花费3天时间,中途在道孚县住一晚咬人猫真名,在甘孜县住一晚,第三天才能到石渠。那时路况极其恶劣,全是毛坯泥巴路,下车后全身都是灰土,又脏又累。在路上的时候,我心里一直在打鼓,感觉以后就再也走不出大山了。
整整三天的奔波后终于到了石渠县城李纯恩,来单位报道时,心里更加失落了,单位的办公用房是60年代修的土坯房,墙面有很大的裂缝,风大的时候,风直接从裂缝中吹进去,非常冷。石渠气象局当时最好的房子就是80年代初修建的砖瓦房,且年久失修,四周围墙只能看到一个个土坯的基础,其余已全部垮完。最关键的是没有电没有暖气,取暖都靠烧牛粪、烧煤炭,单位大部分同事都遭受过煤气中毒危害。
另外饮食条件也非常差,因石渠本地无法开展农业生产,加之距离远路况差,生活物质需从成都或者西宁配送,配送一次需要7-10天左右我的华丽皮囊,配送到石渠的蔬菜水果都已变质或腐烂,常年无新鲜蔬菜,饮食生活困难。
主持人:从01年到现在,您已经在雪域高原驻守了16年。16年来,从您的角度来看,咱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都有哪方面的改善呢?
杨凯:这些年,我们的生活环境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刚进单位的时候,分配的宿舍是土坯房,房间布局为一间卧室和一个厨房六氟化硫开关,卧室内是一张用木板钉的单人床,厨房有一烧牛粪的钢炉天神剑女,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家具。2006年、2011年和2014年,我先后经历了3次职工住宿改扩建过程,尤其是2014年在四川省气象局、甘孜州气象局和石渠县政府的关心下,新建了3层共6套(一套二,有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和地热)职工宿舍,同时为所有住房安装了自来水,现在可以用热水洗脸、洗澡,较以前需要到外面洗澡堂洗浴有了非常大的改善。
这几年,不仅生活条件提高了,我们的办公环境也旧貌换新颜。2006年,我们把以前的土坯房办公室改建为砖混结构的办公室,但是条件有限只有5间。那时候我们十几个人坐在值班室学习、开展业务工作,相当挤,若在开会或学习时,有些同事只能站着,连放凳子的地方都没有。2014年,在四川省气象局和石渠当地政府的关心下,我们新建了三层共计900多平方米的办公用房。王真洁经过一年多的修建,2016年开始使用新办公楼,这里就是我们去年才刚刚启用的新楼,行政、业务办公都能满足,终于能够穿干净衣服办公了。
主持人:从2001年参加工作至今,16年来,您是石渠气象事业发展的见证者。对比16年前16年后三修奇仙,石渠气象现代化建设发展都取得了哪些成果呢?
杨凯:这几年最大的变化就是基础设施的改变,我们有了独立的办公地点,生活设施也越来越齐全,和全县其他单位相比都是中上等水平了。业务方面,我们加强了站网布局及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基本完成了乡镇信息员及协理员及各村信息员培训,预计能力建设的到了进一步加强。今年,我们先后升级了2个区域自动站,并新建了2个区域自动站,增加了站网布局,为提升预报预测能力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支撑,同时也在积极地向上级申请无人气候站建设项目。按照气象现代化建设要求,石渠县将于2020年完成23个乡镇场的区域站建设任务,做到乡镇区域站覆盖率100%。
主持人:我看过一项统计数据,由于常年生活在平均4550米海拔的低氧低温地区卦象查询表,石渠全县的平均寿命只有57岁。您的身体状况怎么样?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对我们气象工作有着怎样的影响呢田中斗笠王?
杨凯:是的,目前来说这个统计数据是有参考价值的。说一下我吧,因为年轻的时候生活条件差,饮食不规律,导致自己得了胃病;再加上常年住漏水的宿舍,腿患有风湿疾病,一遇到变天,腿疼痛难忍;另外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每次从内地(平原地区)回来,都需要休整一个星期左右才能恢复。
这样的恶劣气候对于我们气象人来说,的确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记得2008年12月,石渠县发生了大雪灾,全局启动了雪灾应急预案,加强值班值守工作。那天是我在当班,温度在零下20度左右,当天晚上20时去观测,因雪灾事务较多,忘记戴手套,慌忙去端小型蒸发器,只觉得当时手没有任何反应,等拿到值班室准备把蒸发器放到称上时驸马圈,发现手已经粘在蒸发器上面了,手指的皮被粘掉一层。当时,手已麻木还没疼痛感,过了半小时,钻心的痛让我跳了起来。
主持人:这么艰苦的条件,还背井离乡无依无靠,有没有想过放弃?有没有过后悔?
杨凯:当初被分配的时候,自己也没过多考虑,只想趁年轻锻炼一下自己,为气象事业做一点事,实现自我价值姬发的老婆,心里落差虽然挺大,但我还是没有后悔过。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时刻以一名的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通过组织的考验,于2007年光荣地成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现在对我来说,驻守在石渠,更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这里也是我的家。
主持人:这里有你的事业,也有你的爱情和你的家。您的妻子也是我们石渠气象台站的职工,讲讲你们的爱情故事,可以吗?
杨凯:说到爱情,我参加工作时21岁,一直单身到30岁,经家人介绍才认识现在的爱人任丽霞。她与我是老乡,遂宁射洪人,是一位英语老师。但是两地分居始终不是办法,最后她为了我们这个家,辞了教师的工作,义无反顾的跟着我来到了石渠,并努力通过了气象部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在综合气象观测室,与我一起留在石渠气象局打拼事业。
对于家庭,我充满了愧疚,不仅是对妻子,还有远在射洪的女儿和老母亲。女儿从出生都是我母亲在内地(射洪)照顾,从小就没有得到父母关爱,学习无人辅导,家长会我一次都没有参加过。现在,母亲年事越来越高,一直小病不断,身体一年不如一年……石渠,是我的第一个家,抛家舍业把自己一生奉献给了石渠气象事业;射洪是我的第二个家,有我对孩子和母亲的牵挂。
主持人:畅想未来,石渠气象事业的发展,还存在哪些需要克服的难题呢?有什么发展规划呢?
杨凯:发展离不开人才,政策倾斜。目前,石渠最大的困难就是待遇低,难招人才,难留住人才。我们气象部门专业性较强,想招到气象专业毕业的大学生非常困难,就连非气象专业的大学生一听到“石渠”两字就被吓到了,打退堂鼓。由于太艰苦、气候太恶劣,导致我们在业务能力,气象预报预测能力欠缺。但我们不灰心,笨鸟先飞,通过不断学习,近些年我们单位的业务能力还是有所提升。鉴于客观存在的问题,我也希望在以下三点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第一人才引进方面采取多渠道,多方式选拔。第二兄弟县局开展交流学习,互相学习长处。第三采取政策鼓励措施,多向艰苦台站政策倾斜,鼓励大家的干劲。
编后语:
每年的藏年十月二十五是藏族的燃灯节,众多藏族人民在寺院里会点燃一盏盏摇曳的酥油灯,那跳动的火光传递着信众的善念。我们也为石渠祈祷,为甘孜祈福,希望扎溪卡草原雪下的沙棘枝头冒出鲜嫩的叶蕾,“太阳部落”朝着新一年的阳光开始新的生命历程。
编前语:
提起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人们脑海中或许会想起“康定溜溜的城哟”的康定情歌、会想起能歌善舞的丹巴美女、豪放粗壮的康巴汉子,和那金秋落叶白雪皑皑的浪漫美景。今天我要讲的故事也是发生在甘孜,但这个地方大家也许会感到非常陌生庾家麟,这这就是有着“生命的禁区”之称的——石渠。
悬挂在四川西北角的石渠县是藏地的隐秘之地,一条名为S217线的省道连起了县城和外面的世界。沿着这条神秘的公路,穿越鲜有人打扰的处女地,我们抵达了世界海拔最高县城之一的石渠。石渠,藏语名“扎溪卡瓦”,意思是雅砻江的源头,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川、青、藏三省区结合部,距离成都1070公里,境内平均海拔4550米,是全川面积最大、海拔最高、也是最艰苦的地方,同时也是包虫病重灾区,包虫病患者占全县人口的14%以上。石渠幅员面积达两万五千多平方公里,草地面积约占90%,70%以上的人仍然过着传统的游牧生活,有“四川省第一畜牧业大县”之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全川海拔最高的气象站,与石渠气象局副局长杨凯聊一聊有关天气的那些事儿。
嘉 宾:石渠县气象局副局长 杨凯
主持人:四川卫视气象主播 孙雨其
主持人:杨凯局长您好,咱们以前都是通过电话采访,我一直想来,可一直也没有勇气,高海拔、高寒、路途遥远,再加上这里是包虫病的重灾区,担心自己身体受不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我才有勇气来到这里。现在的状态是头痛、气短、嘴唇发紫,心脏有点被压迫的状态,这是属于正常的高原反应吗?
杨凯:我刚才看到你在草原上录出镜节目,还追牦牛跑,这身体算很好的。平时我们自己从内地(成都)到石渠,都要至少3天左右才能适应。这里的海拔太高了,境内平均海拔4550米,是四川海拔最高、面积最大、位置最边远、气候最恶劣的县。今天早上的最低气温是零下14度,还算是比较温和的,“长冬无夏”是石渠的主要气候特点,年平均温度为-0.9度,最低气温-37.8度,昼夜温差较大特战风云,取暖烤火时间长达10个月。另外,氧气含量是内地的60%,缺氧极其严重陈尊佑,你看我们的嘴巴颜色都是紫的,而且我们到现在也会晚上经常头痛的睡不着觉。
主持人:我知道您是四川射洪人,2001年从兰州气象学院毕业之后被分配石渠县气象局,全省条件最艰苦的气象台站。16年前的石渠气象站是什么样的呢,可以给我们描述一下吗?
杨凯:我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从康定坐车到石渠路程700多公里,需花费3天时间,中途在道孚县住一晚咬人猫真名,在甘孜县住一晚,第三天才能到石渠。那时路况极其恶劣,全是毛坯泥巴路,下车后全身都是灰土,又脏又累。在路上的时候,我心里一直在打鼓,感觉以后就再也走不出大山了。
整整三天的奔波后终于到了石渠县城李纯恩,来单位报道时,心里更加失落了,单位的办公用房是60年代修的土坯房,墙面有很大的裂缝,风大的时候,风直接从裂缝中吹进去,非常冷。石渠气象局当时最好的房子就是80年代初修建的砖瓦房,且年久失修,四周围墙只能看到一个个土坯的基础,其余已全部垮完。最关键的是没有电没有暖气,取暖都靠烧牛粪、烧煤炭,单位大部分同事都遭受过煤气中毒危害。
另外饮食条件也非常差,因石渠本地无法开展农业生产,加之距离远路况差,生活物质需从成都或者西宁配送,配送一次需要7-10天左右我的华丽皮囊,配送到石渠的蔬菜水果都已变质或腐烂,常年无新鲜蔬菜,饮食生活困难。
主持人:从01年到现在,您已经在雪域高原驻守了16年。16年来,从您的角度来看,咱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都有哪方面的改善呢?
杨凯:这些年,我们的生活环境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刚进单位的时候,分配的宿舍是土坯房,房间布局为一间卧室和一个厨房六氟化硫开关,卧室内是一张用木板钉的单人床,厨房有一烧牛粪的钢炉天神剑女,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家具。2006年、2011年和2014年,我先后经历了3次职工住宿改扩建过程,尤其是2014年在四川省气象局、甘孜州气象局和石渠县政府的关心下,新建了3层共6套(一套二,有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和地热)职工宿舍,同时为所有住房安装了自来水,现在可以用热水洗脸、洗澡,较以前需要到外面洗澡堂洗浴有了非常大的改善。
这几年,不仅生活条件提高了,我们的办公环境也旧貌换新颜。2006年,我们把以前的土坯房办公室改建为砖混结构的办公室,但是条件有限只有5间。那时候我们十几个人坐在值班室学习、开展业务工作,相当挤,若在开会或学习时,有些同事只能站着,连放凳子的地方都没有。2014年,在四川省气象局和石渠当地政府的关心下,我们新建了三层共计900多平方米的办公用房。王真洁经过一年多的修建,2016年开始使用新办公楼,这里就是我们去年才刚刚启用的新楼,行政、业务办公都能满足,终于能够穿干净衣服办公了。
主持人:从2001年参加工作至今,16年来,您是石渠气象事业发展的见证者。对比16年前16年后三修奇仙,石渠气象现代化建设发展都取得了哪些成果呢?
杨凯:这几年最大的变化就是基础设施的改变,我们有了独立的办公地点,生活设施也越来越齐全,和全县其他单位相比都是中上等水平了。业务方面,我们加强了站网布局及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基本完成了乡镇信息员及协理员及各村信息员培训,预计能力建设的到了进一步加强。今年,我们先后升级了2个区域自动站,并新建了2个区域自动站,增加了站网布局,为提升预报预测能力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支撑,同时也在积极地向上级申请无人气候站建设项目。按照气象现代化建设要求,石渠县将于2020年完成23个乡镇场的区域站建设任务,做到乡镇区域站覆盖率100%。
主持人:我看过一项统计数据,由于常年生活在平均4550米海拔的低氧低温地区卦象查询表,石渠全县的平均寿命只有57岁。您的身体状况怎么样?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对我们气象工作有着怎样的影响呢田中斗笠王?
杨凯:是的,目前来说这个统计数据是有参考价值的。说一下我吧,因为年轻的时候生活条件差,饮食不规律,导致自己得了胃病;再加上常年住漏水的宿舍,腿患有风湿疾病,一遇到变天,腿疼痛难忍;另外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每次从内地(平原地区)回来,都需要休整一个星期左右才能恢复。
这样的恶劣气候对于我们气象人来说,的确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记得2008年12月,石渠县发生了大雪灾,全局启动了雪灾应急预案,加强值班值守工作。那天是我在当班,温度在零下20度左右,当天晚上20时去观测,因雪灾事务较多,忘记戴手套,慌忙去端小型蒸发器,只觉得当时手没有任何反应,等拿到值班室准备把蒸发器放到称上时驸马圈,发现手已经粘在蒸发器上面了,手指的皮被粘掉一层。当时,手已麻木还没疼痛感,过了半小时,钻心的痛让我跳了起来。
主持人:这么艰苦的条件,还背井离乡无依无靠,有没有想过放弃?有没有过后悔?
杨凯:当初被分配的时候,自己也没过多考虑,只想趁年轻锻炼一下自己,为气象事业做一点事,实现自我价值姬发的老婆,心里落差虽然挺大,但我还是没有后悔过。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时刻以一名的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通过组织的考验,于2007年光荣地成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现在对我来说,驻守在石渠,更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这里也是我的家。
主持人:这里有你的事业,也有你的爱情和你的家。您的妻子也是我们石渠气象台站的职工,讲讲你们的爱情故事,可以吗?
杨凯:说到爱情,我参加工作时21岁,一直单身到30岁,经家人介绍才认识现在的爱人任丽霞。她与我是老乡,遂宁射洪人,是一位英语老师。但是两地分居始终不是办法,最后她为了我们这个家,辞了教师的工作,义无反顾的跟着我来到了石渠,并努力通过了气象部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在综合气象观测室,与我一起留在石渠气象局打拼事业。
对于家庭,我充满了愧疚,不仅是对妻子,还有远在射洪的女儿和老母亲。女儿从出生都是我母亲在内地(射洪)照顾,从小就没有得到父母关爱,学习无人辅导,家长会我一次都没有参加过。现在,母亲年事越来越高,一直小病不断,身体一年不如一年……石渠,是我的第一个家,抛家舍业把自己一生奉献给了石渠气象事业;射洪是我的第二个家,有我对孩子和母亲的牵挂。
主持人:畅想未来,石渠气象事业的发展,还存在哪些需要克服的难题呢?有什么发展规划呢?
杨凯:发展离不开人才,政策倾斜。目前,石渠最大的困难就是待遇低,难招人才,难留住人才。我们气象部门专业性较强,想招到气象专业毕业的大学生非常困难,就连非气象专业的大学生一听到“石渠”两字就被吓到了,打退堂鼓。由于太艰苦、气候太恶劣,导致我们在业务能力,气象预报预测能力欠缺。但我们不灰心,笨鸟先飞,通过不断学习,近些年我们单位的业务能力还是有所提升。鉴于客观存在的问题,我也希望在以下三点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第一人才引进方面采取多渠道,多方式选拔。第二兄弟县局开展交流学习,互相学习长处。第三采取政策鼓励措施,多向艰苦台站政策倾斜,鼓励大家的干劲。
编后语:
每年的藏年十月二十五是藏族的燃灯节,众多藏族人民在寺院里会点燃一盏盏摇曳的酥油灯,那跳动的火光传递着信众的善念。我们也为石渠祈祷,为甘孜祈福,希望扎溪卡草原雪下的沙棘枝头冒出鲜嫩的叶蕾,“太阳部落”朝着新一年的阳光开始新的生命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