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12-24 00:06:09   全部文章   0/310

雄鹿老板女儿谱写新武铁】记全路“青年文明号”十堰车务段铁杵先锋调车班组 【喜迎十九大-武汉铁路局

谱写新武铁】记全路“青年文明号”十堰车务段铁杵先锋调车班组 【喜迎十九大-武汉铁路局


说他们“飞檐走壁”一点也不夸张,在移动的机车车辆上联控指挥“灵活自如”,用双手攀附在车梯上,眨眼间不翼而飞,若隐若现罗宏明,调车场上东西南北中总能看到黄马褂的背影。他们就是十堰站铁杵先锋调车班组。
这个铁杵先锋班组2017年5月被铁路总公司授予全路“青年文明号”、调车指导杨晓刚荣获全路“火车头”奖章荣誉称号。

为什么叫铁杵先锋班组呢!这个特殊班组有24名成员组成,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下,劳务派遣工占有一定的比例。担负着整个十堰市钢材、水泥、东风公司配套产品、地方生活物资,和到达发送全国各地零散货物的接取送达任务;年吞吐量达到72万吨,接发快运列车600余趟,调车勾数达到3万勾;日均办理接发列车123列,日作业量80勾活以上;班组连续32年没有发生一起责任调车事故,多次在总公司和路局技术比武中取得优异成绩;16年以来整个班组66%劳务派遣工,通过路局以上业务竞赛转为了正式职工。面对这个特殊的工种“脏、累、苦、险”,他们是这样说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路内外很多人不了解车站黄马褂,在铁路上具体是干什么工作的?也很难说得清楚;举个例子说,他们就好比物流公司的包裹集散中心,工作在这里的黄马褂们就像快递哥一样,要把同一片区域的包裹分装开来;不同的是,他们分拣编组的不是零散包裹,而是一节一节火车皮。黄马褂们每天都要将这些来自十堰地区不同货车和到达十堰地区的各类车皮,按照去向重新“组合”在一起,成列成组“护送”开往全国各地、本地专用线或货物线进行装卸作业。
十堰站现有9条股道、4条专用线和4条货物线,每条股道长达一公里多,一个班下来股道里来回作业,少则几趟,多则十多趟,迂回站场30多公里。

调车作业在铁路上是最危险的工种之一,每个班组6名职工共同协作,室内外互控、车机联控,一人出现问题,就会带来连锁反应,所以要绝对精细。作业起来不分春夏秋冬,不分白天黑夜,不分烈日暴雨,全天候全过程,利用列车间隔时间干活。夏天股道和车皮温度高达六、七十度,进入车皮勾当作业就像蒸笼一样,扒在车皮上随机车牵引转换股道,有时作业过程中待避其它列车,停留在股道里就像炕人肉干,一干就是好几个小时。“刚刚停稳的列车还带着滚烫的热浪,加上又在中间轨道上热气都散不开,两边再有列车一堵,一丝风也不透,钻进车底作业,链接风管就像钻进‘火炉’让人窒息。”调车员江戎阳说;“一批活干下来就是一次免费桑拿,整个身子没有一点是干的,衣服一脱就能拧出嘀嗒嘀嗒的汗水来。再热的天气作业,身上的黄马褂都必须扣得严严实实,整整齐齐,防止意外发生,一不小心胳膊就会被烫出一串串的水泡”。调过车的人都知道,又有哪一个没有被车皮烤烫过呢!
寒冬腊月,鹅毛大雪夹杂着雪子,扒在冰冷的车皮上面,随着车辆移动,雪子打在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眼睛都睁不开,带着湿漉漉帆布手套,双手泡得白泛泛的,作业中来不得半点马虎,一不小心就会造成人身伤亡,酿成终身大祸。但是为了货物列车早日分发出去,作业中必须高度集中,高度警惕,强忍着作业中各种疾苦,坚持把一批批活干完才能休息。
夜间调车作业危险性更大,特别是冬天伸手不见五指,只能看到微弱的灯光一闪一闪在股道里来回移动,时而能听到提开车勾、放置铁鞋碰撞、匆忙的脚步和对讲机里传出来的声音,根本就看不到黄马褂的模样。他们只能通过娴熟的业务技能进行操作,在道床上深一脚浅一脚,既要防备邻线来车,避免碰撞刮伤,又要联控作业;正常人夜间在石渣道床走就很艰难,还不说在车厢上扒上爬下,危险性可想而知。列车推进时达到30公里每小时,单手紧抓扶梯,一手紧握电筒,两眼目视前方,确认线路上有无闲杂人员、障碍物和信号开启状态,大脑时刻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不能有丝毫怠慢,一不小心从车上落下,不死就是残废,所以夜间作业需要更加细心。
调车作业期间,每个人还得为停放好车皮打上防留保险,扛上10多斤重的铁鞋放置到车轮下面,进行枷锁固定;这还不够,还得扒上近3米高篷车上为车皮进行人力制动打闸,避免装卸货物时车皮溜逸,危机铁路行车安全。整个调车作业过程中,在车皮上扒上爬下无数次,不时的进入车档摘接风管,关闭折断塞门,提开车钩;随车皮推进、牵出,像猴子爬树一样潇洒自然;所有作业都在分分钟内完成,个个手疾眼快,就像当年的“铁道游击队员”“飞檐走壁”。

车站穿这身黄马褂的人大多都是青年职工,他们也有虚荣心,有的结婚多年,老婆孩子还不知道他们在铁路上是干什么工作的,雄鹿老板女儿为了这个“虚荣”,黄马褂们利用下班时间最快速度把工作服脱下来洗洗,冲个澡换上一身清爽干净的变装回家。“可以说这项工作就没有人愿意干,又脏、又苦、又累、还危险,收入也不是很高;但是你不干、他不干,工作总得有人干吧!”调车员李坤直言不讳地说:“我也没有多想,能到铁路工作就很好了,我坚信只要有耐心和恒心,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黄马褂们用“铁杵磨成针”毅力打造出了“铁杵”的美誉。(赵连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