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乐士女鞋颜帅,课赞,学问广,还爱讲冷笑话!带你走进浙大中文系儒雅男神教授陶然-硕士博士俱乐部
颜帅,课赞,学问广,还爱讲冷笑话!带你走进浙大中文系儒雅男神教授陶然-硕士博士俱乐部
来源丨浙江大学(ID:zdnews99)
人物名片
陶然,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系主任,2017年度浙江大学永平教学贡献奖获得者之一。从教22年,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他所开设的《唐诗经典研读》《宋词经典研读》《宋词研究》等课程,被学生誉为浙江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闻道名师如名酒,与君一醉一陶然。”陶然,喜悦、醉乐貌。正如名字字面蕴含的美好寓意一般,从1995年留校任教至今,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陶然早已用22年时光,将自己的科研与教学生活精酿为醇香的美酒。
始于颜值,醉于才学,沐于醇雅
儒雅、腹黑的男神老师,风度翩翩,温文尔雅,讲文学史像是播放有声小说,上课从来不用笔记不用PPT出口成章。上课娓娓道来,虽说是面瘫式授课,但是偶尔的幽默恰到好处。听男神的课,可以让人一直认真地坐着,只是在听课。
——《浙大最有意思的老师们》
第一次上课,感觉陶然老师鲜明的特点就是博学且和蔼可亲。他带着我们穿越书海,每一节课我都能收获正能量。课堂上,陶然老师用醇厚的嗓音将词史发展娓娓道来,历数一位位词坛大家,从词谈到人,又由人转到词,仿佛打开一坛陈酿,邀请时光隧道另一头的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老友小酌一杯,留下满屋余香。
而课下的他似乎更真实了。课前,他总是略显焦急地等待上课铃声,似乎有个藏不住的话匣子。而当铃声一响,他又变成了那位无所不知、严谨治学的“男神”。但若在上课的路上遇到他,又像是走进了一个诗人的梦,沾上了一点带着诗意的孤独感。
陶然老师在第一节课上说鼓励理工科的学生选他的通识课,尽管当时不甚理解,但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对文学研究有了一点认识,也对词学有了新的体悟。每周的这一百八十分钟,每一分钟都物超所值,是记忆里发着光的片段。慕名而来,尽兴而归。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岑艾珈
冬至那天,朋友圈被陆文圭的《立冬》刷屏了。那天又恰好有陶然老师的课,上课铃一响,他就让我们查古籍数据库,和百度上的词对比,指出了其中的错误,并根据人物生平说明了判据,从而告诉我们:作为大学生,不能总是相信百度上的内容,需要自己找可靠的资料,这件事让我记忆犹新。
——化学系本科生陈杨
还记得我大一、大二时在各种课程间忙碌奔波,对即将到来的选专业却是毫无头绪。直到上了《唐宋词研究》,感受到陶老师的讲课魅力和他对学生的悉心教导,我觉得前路突然变得清晰起来,为什么不试一试呢?之后,我进入了汉语言文学专业,进入了中文系,进入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成为了陶然老师的弟子。一步步走来,我深感那颗对学术开始感兴趣的小种子所迸发出的巨大影响力,而当初播撒下这颗种子的,正是陶然老师。
——人文学院博士生张婧
讲故事娓娓道来,讲冷笑话面不改色,智障的我感受到来自文科男神的智商碾压。
——匿名评教系统
某个炎夏,我跟着陶老师去玉泉校区干活,中午在青芝坞觅食,雅乐士女鞋菜还未上,我当时习惯性买了份《上海壹周》,玩填字游戏。好像一开始就卡壳,便求助,陶老师取过一看,“简单的”,拿笔顺手就全填完了。
——人文学院1998级校友余靖静
接引后学,言传身教,薪尽火传
“我们每一个人从步入学校开始,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老师,其中一定有我们心目中的好老师。而影响最深的一定就是,对我们的思想和人生有引领和提升作用的老师。”
早已身为人师的陶然,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仍觉得三十多年前一堂语文课上的景象历历在目——他的中学语文老师,一位历经坎坷的归国华侨,在念诵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触景生情,热泪盈眶。那一刻,陶然感悟到了诗词具有一种能直入人的内心世界,把感动激发出来的独特魅力。“事后回想起来,也可能从那时候起,老师把诗词文学的种子植入了我的内心。”
1992年,陶然进入浙江大学(原杭州大学)读研,跟随词学家吴熊和先生从游问学。陶然觉得自己从恩师吴先生身上,学习到的不仅是作为学者的求实、严谨,还有作为教师的风范、理念。“我在浙大任教二十二年,我不敢说我有什么非常特别的理念和经验,我始终是把从自己老师那儿得到的教诲,应用在自己的教学中。那就是,接引后学、言传身教、薪尽火传这三句话。”
2012年,吴熊和先生去世前几天,陶然和几位同门前去探望,吴先生吃力地对大家说道:“浙江大学的词学是有传统的,不要让它消亡了。”“我深切地体会到一位教师教书育人一生,最后期望的是什么,是‘薪尽火传’,是希望学术后继有人,将学术精神一代代地师生相继地传承下去。”老师临终前的嘱托,陶然始终铭记并努力践行着。所谓传承,不仅是知识文化上的,亦是人格力量上的,有传承,学术精神就生生不息。
三尺讲台,教学相长,陶然自乐
陶然和学生们
在教学方面,陶然承担了大量的本科、研究生教学课程。
“听陶老师的课就像是在读一本书,越读越有味。”扎实而渊博的学识,冷峻又不失诗意、严谨而富有个性的授课风格,再加上其儒雅谦和的风姿,使得陶然的课程在学生中有着很好的声誉和口碑。他所开设的《唐诗经典研读》《宋词经典研读》《宋词研究》等课程,被学生誉为浙江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此外,在中国大学MOOC网上,陶然教授与胡可先教授合作开设的《唐诗经典》课程,入选中国大学十大MOOC课程。
课堂上,陶然努力避免照本宣科,几乎不用讲稿,PPT上也只有简单的纲要,时常于信手拈来之中让学生感受到唐诗宋词的风流与魅力。旁征博引、挥洒自如的背后是日常的积累与课前认真的思索。“上课前,我会在脑子里想一想,比如走在路上时,理一理讲课思路。”结合自己求学、从教的经历,陶然认为真正要把课讲好需要有扎实的学问基础,日常积累为课堂上有意无意的流露作好准备。
师生唱和,教学相长,在陶然看来,上课本身就是老师与同学交流的过程,自己很享受教学带来的满足感与获得感。“不管什么工作,如果不能从中获得快乐的感觉,可能会比较难以持续下去。对我而言,在讲台上我能获得快乐。自己从老师那儿学到的一点东西,通过读书体会到的一点东西,可以传递给别人,这是快乐的。”
诗意地栖居,男神也食人间烟火
“诗酒纵横不惑年,金元指点笔如泉。任他闱下马蹄疾,且住湖山作散仙。”(吴熊和先生赠陶然诗)
吟诗作赋、挥毫泼墨、爱好摄影……陶然,诗意地栖居。
吟诗作赋
《和胡可先兄雁山诗怀夏承焘先生》
天风浑穆卷帘来,乐府尘迷只手排。
两浙遂宗秦望月,三生犹念雁峰台。
词心雅并诗心合,笔阵严如战阵开。
谁坐江南横一笛,堂堂旗鼓待雄才。
《忆江南?先师吴熊和教授纪念集出版复逢忌辰以三阕感怀》
江南好,最好北窗曛。
半盏苦茶评晏柳,一湖春水话韦温。
胜似酒盈樽。
江南恨,何处觅词魂。
壮岁宏篇惊四海,暮年诗意倚双轮。
天不佑斯文。
江南忆,最忆是师门。
犹记初来颜色少,今朝揽镜鬓添痕。
虚掷愧深恩。
《夜临苏帖》
夜半临苏帖,勉力仅半行。
公书如公句,浩浩复茫茫。
初读惊酣饱,欲效笔无光。
左舒如雁翼,右束肩独昂。
得意非形似,翻飞转豪芒。
黄州寒食夜,渡海一苇航。
乃在刚柔外,别作新帜张。
以兹悟词法,流丽杂端庄。
宁止涪翁拜,百代墨犹香。
挥毫泼墨
爱好摄影
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
too young too simple……
这只是一条“呆萌”的分割线,
带你走进男神的另一面!
陶然老师记录的校园日常,譬如:
一日唐诗课上问诸生曰:唐代诗僧甚众,试举其一。
某生正色曰:唐僧。一座绝倒。
老夫紫金港监考去也。磨刀霍霍中……
陶然老师记录的个人日常,譬如:
如此春光,应该抛却书册。
二十多年过去,崔健的歌声中少了当年的叛逆与激烈,却多了不少英雄迟暮之感。
原来,“应景集句联”、“午后读苏黄戏作二阕”、“晚窗听雨卧读书”,写“宋诗闲话”,不过只是陶老师的一面。
原来,陶老师在首次独自驾车,停车停得“十分完美”后,也会得瑟发圈,末了还来一句,“求鼓励”。
原来,陶老师是星战死忠粉,看完《原力觉醒》后,也会“血脉贲张”,霸气地说,“不要问星战七是否好看,给信仰充值需要理由么张炘炀?”
陶然老师与学生们的对话:
某生:红酒之味就像呕吐物,不如黄酒。
陶然:黄酒像刷锅水。
陶然:人不知而不愠。
某生:可是我还是有疑问,太过自省,会不会忍到内伤。
陶然:伤则任他伤,不过明月照松冈。
某生:为何没有把中文只当作爱好,而是去投入研究?
陶然:兴趣的培养最终还是落脚到你能不能从你的兴趣中获得乐趣,有用没用都是后话。写诗词也好,写文章也好,都是有意思的事。譬如写诗,哪怕将来觉得自己写得不好,可是当时能够一个字一个字把它合乎格律地写出来,而且表达的是我想说的话,就是成就感。
某生:“师”与“生”的关系是否是一种精神上的庇护?
陶然:无论是师生,还是人与人的关系,最重要的是精神上能够起到一个帮你提升的作用,不仅仅是学问,更重要的是精神。精神的气象,决定了学问所能达到的高度。所谓“先做人后做事”,品性如何,成就是可以预期的。
某生:感觉自己在20岁时已经成型了~
陶然:把自己规划得特别好,这是一种人生,但是这种人生里面也有不够完美的地方吧。有时候率性一点,随意一点,“车到山前必有路”,也是一种人生。
合作QQ:76596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