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6-15 15:05:22   全部文章   0/118

ca1827攀登珠峰是自讨苦吃?让我们来听听金融才俊怎么说-妥妥递科技

攀登珠峰是自讨苦吃?让我们来听听金融才俊怎么说-妥妥递科技

8月29日,以“为梦想窒息”为主题的于智博登顶珠峰分享会在北京宾大沃顿中国中心举行。近百名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北京校友会、哈佛商学院北京校友会的两校校友前来参加。
在分享会上漏尽阁,于智博详细介绍了自己在今年珠峰攀登季成功从南坡登顶世界之巅的经历,并展示了自己攀登珠峰时所穿戴的各种装备。与会者纷纷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详细了解珠峰攀登的相关情况,分享会现场气氛热烈。
在今年的珠峰攀登季,成功从南坡登顶世界之巅的妥妥递科技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于智博,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只要在各方面做足了充分准备,攀登珠峰就不会只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想知道“非典型”登山爱好者距离攀登珠峰有多遥远吗?


做好充分准备再出发
于智博始终认为登山和做企业一样,都必须要有严格缜密的计划,进行非常充分的准备,然后随机应变地执行计划,在这一过程中,要把控风险,也要团队协作,最后能够全身而退才算真正成功。
之所以要攀登珠峰,身为创业公司负责人的于智博表示,主要是想身体力行这样的理念,用实际行动为自己的员工树立榜样。为了这个目标万沙浪,他从三年前就开始做准备了。他的缜密计划包括三方面内容:身体的训练、知识的准备、物资的筹备。
01
身体训练
从 16 岁就养成健身习惯的于智博一直都有着良好的身体素质。初中时做田径运动员,高中时做篮球、橄榄球运动员的经历,也让他能够为自己制定科学系统的训练计划。
去年 10 月,他还专程到尼泊尔珠峰南坡大本营参加徒步活动,提前熟悉珠峰环境,并登顶了尼泊尔萨加玛塔国家公园内海拔 6189 米的岛峰。

曾 8 次登顶珠峰的夏尔巴高山向导看到于智博攀登岛峰时的表现,根据多年的经验评估其只要稍加训练,ca1827是具备登顶珠峰可能的。向导的肯定为于智博实现珠峰梦想增加了不少信心。
从尼泊尔回来后,他便恢复了做运动员时的系统性密集训练。每周一、三、五进行耐力训练,二、四、六进行力量训练。与此同时,他还参加了尼泊尔登山服务公司组织的特训营,到位于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的四姑娘山进行攀冰和登山技能训练,并成功登顶四姑娘山三峰 。
02
知识准备
除了按部就班地进行体能和技术上的训练,于智博还下了很大工夫在珠峰知识的准备上。他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珠峰,因为他知道在山下对所要攀登的山峰了解得越多,到了山上才越游刃有余。
于智博把当年打球的准备经验也用到了攀登珠峰上,从各个方面开始进行准备。首先,他把包括《进入空气稀薄地带》等在内的 4 本关于珠峰攀登的书籍每本都读了四五遍,并详细标注做笔记,再将 4 本书进行对比阅读。
“每一个环节都看看几位作者分别是怎么说的。如果大家说的都差不多,田宸羽信息参考价值就很高。”于智博表示,“这就相当于有 4 名登山家带我身临其境地感受珠峰攀登的全过程,详尽地指导我在攀登中需要做的所有事情张绍刚被打。”

攀登珠峰从准备到完成的全过程,对于智博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除了相关的书籍云河简谱,与珠峰攀登有关的多部影片也是于智博学习的教材。光是根据《进入空气稀薄地带》一书改编的《绝命海拔》,他就看了十几遍,记住了每一个细节、每一句台词。“这部电影里介绍的就是珠峰南坡攀登路线,而且海拔 6500 米以下都是实景拍摄,很有参考价值。”于智博说道。
从网上搜集来的大量资料,尽管因为无法判断真假,参考价值比较小,于智博还是认真看了不少。那些登顶过珠峰、想登却没有去成或者没能登顶的人的采访资料,也让他从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中汲取到养分。

就这样,在去珠峰之前,于智博凭借着自己多方汇总形成的巨大信息库,已经对这座世界最高峰有了较为全面和充分的理解。对此他表示,“我在专业技术方面肯定比不了职业登山者,只能从其他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尽可能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
03
物资筹备
登山经费和装备方面的准备倒没有让于智博费太多心思,品牌赞助、朋友支持都让他的珠峰之行有了更充分的准备。
一路都在和下撤念头作斗争
在于智博看来,登珠峰,技术很重要刘语乔,但并不是最重要的,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心理状态和意志力。
“在你缺氧难受、吃不下饭或者觉得太危险的时候,能不能挺得惊世情仇住?能不能走下去?能不能觉得我行?能不能知道何时该撤回?这都要靠个人的毅力和判断力安居乐业造句,而这恰恰是我的强项。”于智博在珠峰大本营看到了因为各种各样原因放弃攀登的人,想家、生病等等都会让人坚持不住,半途而废。

而他在攀登珠峰的过程中,打退堂鼓的念头其实也伴随了一路。出发前他就做好了思想准备,知道攀登珠峰有大约 5% 的死亡率,也有 50% 的可能会无法登顶,了解了攀登珠峰的危险与困难,他最大的目标就是安全回来谭蓓蓓。
在海拔 6500 米的 C2 营地,遭遇头疼欲裂、吃不下饭的高反症状;
在海拔 8400 米的“阳台”处又渴又饿,却发现水冻成了冰坨子,能量胶冻成了一根棍;从 C3 营地到 C4 营地攀爬洛子壁 8 个小时,其中横切近乎 70 度的冰壁就用了两个小时;
脚后跟肿得脱鞋脱不下来,穿鞋穿不上去……

于智博通过铺设在昆布冰川裂缝上的梯子
前期的训练和充分准备,让于智博在面对有“恐怖冰川”之称的昆布冰川时还算胸有成竹。通过铺设在宽大冰裂缝上的梯子,对他来说并没有太大技术上的难度,但内心的巨大恐惧还是需要努力克服,毕竟一旦失足掉入深不见底的冰裂缝,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

这种恐惧感一路都在伴随着他。“吓得一塌糊涂”是于智博攀登珠峰的最大感受,他甚至都顾不得欣赏沿途的景色。“我只在遇到堵车时相博涛,挂在悬崖上,环顾了一下四周,当时并没有心思去想景色有多美,满脑子考虑的都是这么危险的路,我一会儿要怎么下去。”于智博回想起当时的感受,依然能真切体会到那种恐惧和狼狈。
随着海拔的不断攀升,珠峰的攀登之路也越发艰难,于智博因恐惧感而带来的下撤念头也越发强烈。
在海拔 8600 米的位置,于智博看到前面的人通过的山脊非常窄,只能放得下两只脚历奇山庄,心里又害怕起来,就用手机拍下一段视频留作纪念,觉得自己从这里下撤也够本了。

在珠峰攀登路上,很多路段都需要借助梯子才能攀爬上去
当于智博坐在这里休息的时候,看到其他人通过时同样也是满脸恐惧,只能迈出一步站稳后呼两口气再迈下一步,又鼓起尝试的勇气。每一次想打退堂鼓的时候,他都会反复跟自己说“再多走一步,再多走一步”,就这样一步一步地登上了顶峰。
于智博坦言之前对于登上世界之巅的情景有过无数种幻想,但当自己真的脚踏实地站在珠峰顶峰的时候,却没有想象中那么激动。他最大的感受依然是恐惧。
“10 多个人挤在峰顶,地方很窄,风又很大。我根本不敢转身乱动,也不敢去拍顶峰的风景,我自己的登顶照都是坐着拍的,没有一张站起来的上树野里,生怕一失足掉下去就没命了。”于智博回忆说,他在顶峰呆了不到 5 分钟,只敢坐着看看眼前尼泊尔的风景,完全不敢转过身来看看他背对的西藏这一边,一心想的只是如何安全下撤。
在下撤的途中,于智博还经历了一次让他心惊胆战的滑坠。当时他右脚的冰爪突然松了挂在鞋上,猝不及防的他没有站稳一下子滑坠了 20 多米。
这不到10 秒钟的时间,让于智博吓出一身冷汗李江雁,他大喊救命,狼狈到根本无暇顾及面子。最后还是夏尔巴向导赶忙下来,帮助他重新穿上冰爪脱离险境。最终,12 个小时冲顶、8 个小时下撤,连续攀登了 20 个小时的于智博平安回到大本营。
登顶珠峰是努力加运气的结果
此次于智博成功登顶,使他成为中国金融科技领域企业创始人中成功登顶珠峰的第一人;不但如此军宠三千,作为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他也同时成为第一位成功登顶珠峰的“哈佛中国人”。
理智的于智博并没有被这些荣誉冲昏头脑,他深知自己能够初次尝试攀登珠峰就登顶,是努力加运气的结果。
“珠峰是无法征服的,是自己运气好,珠峰接纳了我,允许我上去看了看她,近距离接触了她,仅此而已。”于智博表示,登山只是为了自我挑战,从准备到完成的全过程,自己的体验都很美妙很享受,这就足够了。

“为什么要吃这么多苦,费这么大劲,花这么多钱,耗这么多时间北韩谍女,来自讨苦吃攀登珠峰呢?因为对我来说,如此苦、累、险的珠峰我都可以登上去,那么平时生活中还有什么难得倒我吗?登山的很多精神与山下的工作和生活是一脉相通的。缜密的计划,严格的准备,协作的团队,有力的执行,顽强的拼搏,勇敢的挑战,把控的风险,安全的撤离……这些不正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吗?此次登山让我更加彻底地对这些精神有了切身感受。”
于智博发布在微信朋友圈里的这段话道出了他攀登珠峰的初衷与感悟。的确,对于正值创业起步阶段的他来说,珠峰都登上了,生死考验都过了,以后也没有什么困难是过不去的了。

金融监管科技领航企业
妥妥递资讯和金融监管科技解决方案
微信公众号ID : totodi201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