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7-04 15:31:07   全部文章   0/133

15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民国太太谁最“败家”?-百米生活南京

民国太太谁最“败家”?-百米生活南京
貌如花,
智如霞。
民国女收藏家
民国时期的收藏界,
有很多著名的收藏家,
张伯驹、袁克文、王世襄…
这些成功的男人背后,
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

她们大多出身名门,
不仅身怀数艺,能文能画官路修行,
受过良好的教育。
还有过人的收藏眼光,
是古玩收藏与鉴赏的大家。

| 张伯驹背后的女书画家 潘素 |
常有人说赵喜顺,
为人不识张伯驹和潘素,
跑遍故宫也枉然。

年轻时张伯驹和潘素
举眼民国,
色艺双绝的名妓不少,
亦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唯有潘素一人,
凭借才华逆转人生。

潘素原名白琴,
出生苏州贵族粱博,
其母贤淑聪慧,
为她聘请名师,
促其工女红、习音律、学绘画。

《临吴历雪山图》
十三岁时潘母病逝,
继母王氏心胸狭隘,
见她出落得如花似玉,
将她卖到上海的妓院。
在那里,她别号潘妃。
因通晓音律、擅作画,
她嫣然“活色生香”的代名词。

烟花柳巷里,
潘妃初遇张伯驹,
两人一见钟情,
几经辗转终成眷侣。
那一年,潘素20岁,
张伯驹37岁。

青年张伯驹
婚后望奎信息网,
张伯驹发现她的绘画天分,
不仅大加赞赏种田玉,更是着力栽培血溅加拉曼。
先后拜师朱德普、汪孟舒、夏仁虎,
甚至将家中收藏的诸多名家真迹,
拿出来供她学习揣摩。



潘素《漓江春晴》
为了不使国宝流失海外,
二人几乎倾家荡产。
潘素卖掉了珠宝,
买回西晋陆机《平复帖》。
张伯驹卖掉了老宅,
买回隋代展子虔《游春图》樊奇杭。
甚至在自己被绑架时,
也坚决不愿卖藏品保命。

西晋 陆机 《平复帖》

隋 展子虔 《游春图》
后来,张伯驹被划为“右派”,
家中藏物尽数被抄郑奎飞,
两人挤在不足十平米的小屋,
不得不为生计发愁。
但潘素从未有过半句怨言,
只要能和丈夫在一起,
粗茶淡饭也知足。



|青花中淡去的民国女藏家 陈萍|
事实上长生 书闲庭,
民国时代的上海,
能称古玩收藏家的女性屈指可数,
陈萍当算一个。




明成化青花花卉纹盘 陈萍捐赠
年轻时的陈萍光彩照人,
她的人生里包含了门第、
财富、美貌和罗曼史…
见过她照片的人说,
那种浓纤美貌、风情万种,
怕只能留在昔日民国的上海滩了。

作为旧上海典型的“名媛”,
除了爱玩牌、购物、旅游,
她还热衷收藏古玩、瓷器、
唐三彩、玉件、以及书画。
对于值得收藏的美物,
一掷千金她也从不在意。

永乐青花缠枝莲纹碗 陈萍捐赠
到了1965年,
陈萍要随丈夫去香港定居,
而她的收藏像石头一样重,
既搬不走又不敢放家里,
经过深思熟虑后,
她决定将百余件瓷器,
都捐给上海博物馆。

明宣德青花缠枝莲纹罐 陈萍捐赠


?明宣德青花缠枝花卉纹碗 陈萍旧藏
通览陈萍收藏,
均为明代早期青花御瓷之卓越代表,
以明代宣德青花为主,15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
也有永乐、成化等。
其中一件宣德青花大盘,
被认为是宣德时期御窑厂,
工艺水平高绝的代表作品之一。

明宣德青花绘缠枝莲纹菱口大盘 陈萍捐赠
这类大盘由于尺寸过大,
极难成型,故存世极少。
在存世的同类器物中,
能如此盘之大、之精、之妙者,
当属凤毛菱角,
由此可见陈萍之收藏眼光不俗。

永乐青花折枝花果纹大罐 陈萍捐赠
捐赠后的几十年间,
陈萍曾回到上海博物馆。
由于很多展品没有注明来源或捐赠者,
她只觉得好几件青花瓷都很眼熟,
但不敢认。不过在她看来,
想要收藏的东西一定要得到,
再好的东西,一旦不是我的了,
就不要再去想它了。

晚年的陈萍和弟弟
|数次捐赠国藏的女收藏家 潘达于|
看过《国家宝藏》的朋友,
一定对她的故事印象深刻,
她一介女流凭一己之力,
带着两尊“重型国器”
躲过侵略、逃过战乱,
最终为它们找了个好归宿。

年轻时的潘达于




潘祖荫故居


到了1951年,潘达于认识到,
单凭她一家人的力量,
根本无力保护好这些文物。
于是决定将大克鼎、
大盂鼎捐赠国家森本慎太郎。
之后又陆续捐出大量藏品,
1956年捐赠99件字画,
1957年捐赠150件字画等,
南京、上海博物馆皆接受了,
潘达于为数不菲的祖传文物藏品,
仅1959年、1961年
两次捐赠即达163件之多。

当人们在观赏一批批藏品的时,
是否会想起这些藏品背后的守护者?
他们曾为保护、收藏、
研究这些藏品,
而付出一切。

晚年潘达于
|奉文堂主人 陈淑贞|
陈淑贞临终前对好友说:
“此生无憾金雪贤,我曾有辉煌财富烈火女警花,
我的手摸过无数珍宝郑承镇,
我的眼鉴赏过艺术的极美。”

作为香港知名藏家,
陈淑贞行事尤为低调。
而说起她的收藏,
可谓是极具特色。
从近现代书画到青铜器,
高古陶瓷、文房杂项仙舞魅凰 ,
且品位不凡。
其中广受关注的,
还是中国瓷器的收藏。

北宋钧窑天青釉小碗 奉文堂旧藏
与中国瓷器结缘裂解符文,
还得从小时候说起。
那时每逢过年过节,
她都会跟姐姐去探望外公外婆吴嘉彤,
而正堂上放的一只青色大圆盘,
总是让她眼前一亮烟波天客。
外公告诉她,
这是明末龙泉清幽水仙盘,
至今已400多年的历史。
此后,她对中国陶瓷,
有了一种特别的情愫。
不仅如此,
与童年有关的竹椅、竹雕,
也在她的收藏之列。

公元前16世纪-15世纪 青铜兽面纹爵 奉文堂旧藏
出于古董生意需要娶夫纳侍,
她收藏青铜器超过三十年,
只要看到有价值的藏品就收入囊中,
而从器物体型来看,
多是以小型物件为主。
靠着风格不一的藏品,
她一手创办了奉文堂。
之后又加入东方陶瓷学会,
以第一位女性收藏家的身份,
成为第一届求知雅集的会员,
连佳士得都为她办专场。

而她的收藏家丈夫何安达,
则一手创办了思源堂。
与陈淑贞喜欢收藏小型器物不同,
何安达喜欢收藏稍大的铜器,
二人收藏独立、各领风骚。

何安达
虽然在收藏上偏爱不同,
但在生活中他们相爱相守黑立德。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陈淑贞心里最珍贵的小玉霜,
不是奉文堂的藏品,
而是她拥有的爱。

这些民国女收藏家,
曾经历时代的变革,鞠兴浩
于乱世中守住本心,
用一腔深情拥抱艺术,
将历史留存的器物,
保存至今,永久流传。
返回顶部